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

原创 杨德华

《三国演义》说的是曹、刘、孙三家纷争,魏蜀吴三足鼎立,最终又三分归晋的事儿。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但这个事情又不是这么简单,所以,在这个大“三”的历史过程中,又包含了许多小“三”的故事。

比如,有黄巾三兄弟,也有桃园三结义;有陶谦三让徐州,也有刘备三顾茅庐;有刘琦三问诸葛,也有孔明三气周瑜;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也有曹孟德三笑华容道……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1)

除了这些“三”之外,《三国演义》里还有三头驴,而且,巧了,这三头驴,分别和曹、孙、刘有牵连。

话说热血青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只好单身匹马闯出城门落荒而逃。行至中牟县,县令陈宫知道曹操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于是不但搭救了曹操,还就此弃官,准备和曹操一起回他老家招兵买马,共图大业。

途中,二人来到曹操父亲的老哥们儿吕伯奢家投宿。老世侄来投,吕伯奢当然万分高兴,当即安排家人杀猪备菜,自己则骑着“三国第一驴”,到西村打酒去了。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2)

过了一会儿,疑神疑鬼的曹操听到了一阵磨刀霍霍的声音;再仔细一听,又听到了“缚而杀之”的对话。是了,肯定是吕伯奢这个糟老头子想杀了我。于是,曹操与陈宫拔剑直入,一口气把吕家上下男女老少八口人杀了个溜干净。杀完了人,才发现厨房里绑着一头待宰的肥猪。曹操陈宫二人这才知道误杀了人,赶紧上马出庄跑路。

行不到二里路,正遇见驴背上的吕伯奢打酒归来。没说上几句话,曹操挥剑砍吕伯奢于驴下。陈宫见状,责备曹操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于是,曹操说出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金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3)

就这样,驴背上的吕伯奢,用自己的头颅和鲜血,为马背上的曹操开启“乱世枭雄”的新征程祭了旗。驴背上的吕伯奢满门被杀,而东吴的诸葛恪,却因为一头驴而名满天下。

有一次,东吴大帝孙权在朝中没宴,与文武臣僚们开趴梯,年仅六岁的诸葛恪也跟随父亲诸葛瑾出席。

诸葛瑾虽然和诸葛亮是亲兄弟,但却没有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颜值,反而长了一张驴一样的大长脸。酒席宴上,淘气的孙权为了活跃气氛,就想拿诸葛瑾开涮。于是,孙权命人牵来一头驴,并在驴的大长脸上写下了“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四个大字。

众臣子见状,无不笑得前仰后合,而诸葛瑾,除了尴尬,还是尴尬。正在老爸诸葛瑾万分尴尬之时,年仅六岁的诸葛恪却不慌不忙,拿起笔来在驴脸上添了两个字,于是,驴脸上的“诸葛子瑜”,也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了。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4)

诸葛恪这一超乎寻常的快递应变能力,不但得到了满堂彩,还得到了这头驴。而且,孙权不但给了诸葛恪一头驴,还给了他人生的一切美好,包括权力。临终前,孙权更是任命诸葛恪为首席托孤大臣。

孙权死后,诸葛恪也很长脸,亲自指挥东吴大军,痛击趁火打劫的曹魏部队,取得了东兴之战的伟大胜利。经此一战,诸葛恪,迎来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封了阳都侯,做了丞相,并兼任荆州、扬州牧,成了整个东吴军队的总指挥。但此时的诸葛恪,虽然得到过孙权赐给的驴,但却全然没有了在驴脸上添字时的应变能力,相反,却继承了驴的优秀品质:犟。

东兴之战的第二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诸葛恪,对东吴和曹魏的军事实力对比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于是,诸葛恪不顾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无视黎民百姓们的怨声载道,强行征召二十万大军,主动对曹魏发动了进攻。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5)

但战争的结果没有意外,东吴军队败得那叫一个惨。本来很长脸的诸葛恪,此时却惨遭打脸。无奈,朝廷只得强行命令他撤军。但即使如此,诸葛恪仍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可能有痛改前非的勇气。相反,他把战争失败的原因统统归结到和他意见相左的部下身上。结果,不但惹得个天怒人怨,而且还惹得皇帝老爷暴跳如雷。终于,诸葛恪被灭了三族。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说,刘备二顾茅庐还是没见到诸葛亮。正准备上马离开时,“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头驴。而骑驴的黄承彦,则俨然一副仙风道骨、世外高人的派头。但是,这位仙风道骨,俨然世外高人的老黄头,后来却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三驴的故事全集 三驴演义(6)

话说蜀汉章武二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没想到,蜀汉大军却在夷陵被东吴大督都陆逊弄了个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狼狈逃窜,陆逊乘胜追击。陆逊追击到鱼腹浦这个地方时,突然间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漫天蔽野。原来,陆逊陷入了诸葛亮预先布置的八卦阵中。

正在陆逊命悬一线之际,突见一位老人立马于前,并说道:“将军欲出此阵乎?”废话,陆将军当然“欲出此阵”。于是,黄承彦老先生把陆逊从八卦阵中救了出来。问题是,黄承彦为什么敌我不分,关键时刻救了敌方大将,坑了自己的女婿?

用黄承彦自己的话说,他之所以救陆逊,那是因为他“生平善良,不忍将军困在此阵”。

果真如此吗?果真不如此!如果果真如此,那黄承彦就不是世外高人了,而是坑女婿的傻冒儿。黄承彦救陆逊,当然另有玄机。

当诸葛亮听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时,曾发出过六字感言:“汉朝气数尽矣!”而黄承彦只所以救陆逊,其玄机,也恰恰在于诸葛亮这六字感言。是呀,“汉朝气数尽矣!”虽然气数已尽,但毕竟还可以苟延残喘。但假如再折杀了东吴能征惯战的大督都和他们的主力部队,那曹魏大军便可以闲庭信步般地对孙刘两家各个击破。

黄承彦正是审时度势地看清了这个形势,所以他才看似能匪夷所思实则高瞻远瞩地救了陆逊。

~ ~ ~ ~ ~ ~

吕伯奢不识人心,结果一家老小被那头六亲不认的“驴”送进了地狱;诸葛恪能够对驴脸上的字迅速反应,果断应对,但却在大是大非面前变成了一头非要“拉硬屎”的瘦驴、犟驴,结果身败名裂,三族被灭。黄承彦,则能够审时度势,“借坡下驴”,以太极般的功力,保存着孙刘两家的血脉。

所以,读《三国演义》,不能不读出“三驴演义”的意义;而读懂了“三驴演义”,就不但可以读懂了《三国演义》,更可以避免让自己成为一头不知变通、更不会应对世事变化的浑犟浑犟的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