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痰会从哪排出来(百病皆由痰作祟)

痰湿体质痰会从哪排出来(百病皆由痰作祟)(1)

痰在中医有两个概念:

①狭义的痰指呼吸道的痰;

②广义的痰是津液结聚产物,可停留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五脏六腑、关节等都有可能。

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梅核气、甲状腺肿、肚子胀等皆与痰有关,体内的痰停在不同地方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生百病”的说法。

人体内一旦有痰或瘀形成,就会成为气血流动的阻碍。而且这两种物质还会像水和泥一样混在一起,“粘”在身体某个部位,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痰在心脑,出现眩晕、心悸、胸闷、心慌;

痰在血,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长斑块,冠心病;

痰在肺,出现咳嗽、咳喘、咳痰;

痰在咽喉,嗓子里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吞不下去,出现梅核气;

痰在四肢,阻滞四肢的气机和经络,出现肢体麻木;

痰在脾胃,表现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胀、腹胀、撑;

痰在颈,出现淋巴结节、甲状腺疾病;

痰在经络,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的表现,还可能出现面瘫、中风等疾病群,颈椎病,腰椎病;

痰在脉管,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痰从哪里来?

现在,人们条件好了,能吃饱穿暖,而且过食肥甘厚腻的机会增多,加之运动变少,身体代谢慢,水液津微积聚成了痰湿,所以疾病以痰证居多。

中医讲“思则气结”,精神因素也是产生痰瘀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人大多思虑过多、疲劳用脑,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压力大的状态,就容易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症状。

是否痰湿,看哪些症状?

主要指标:舌胖边有齿痕、苔腻、苔滑三项,每项3分;

次要指标:胸闷、脉濡或滑两项,每项2分;

其他指标:肢体困重、口黏、面色晦暗、嗜睡等8项,每项1分。

这其实是《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症状累积超过6分,就可以诊断为冠心病痰湿证。不过咱们普通人也可以用它来算一下自己体内有没有“痰湿”。

八招远离痰症

1.少吃冷饮

痰由湿而来,没有湿就没有痰。尤其是夏末秋初的长夏,正是痰湿多发的季节,人们吃烧烤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喝冷饮,加之外有寒气怫郁、内有空调长吹,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痰湿。

2.吃点山楂

祛湿化痰,可以适当吃点山楂。山楂本身化瘀又降血脂。对于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的都可以喝点山楂水,如果兼有便秘的,加点决明子更好。

3.蒸点山药

健脾胃,有助于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避免痰瘀的产生。中医认为,山药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敛汗之功效,是很好的进补“食物药”。平时我们可以多蒸点山药,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五更泄泻的人。

4.喝点茯苓陈皮茶

对付痰湿,可以喝点茯苓陈皮茶。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陈皮善于燥湿化痰。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

材料:茯苓10克,陈皮10克,胖大海10克,甘草3克。

5.喝碗菊花苡仁粥

喜欢吃多盐、多糖和油腻的食物,不喜欢运动的人,多是痰湿体质。推荐菊花苡仁粥改善痰湿体质的药膳粥,食用之后十分有效。

材料:取枇杷叶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将枇杷叶和菊花放入锅中,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后,将其与薏苡仁、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粥。

6.做点运动

从每天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能累积保持8000到1万步就可以令我们的身体保持少痰少湿的状态。

7.常按祛湿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方法: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8.保持心情舒畅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气、血、津液运行畅通,有利于痰湿废物的排除。快乐的事情记住,不快乐的事情都忘掉。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

作 者:中医科 隋晶

摄 影:图片来源网络

想了解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最新消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注方式:

1.点击文章上方的“北京华信医院”。

2.搜索公众号“北京华信医院”。

3.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

医保编码:05110006

咨询电话:010-64369999

痰湿体质痰会从哪排出来(百病皆由痰作祟)(2)

痰湿体质痰会从哪排出来(百病皆由痰作祟)(3)

乘车路线 :★运通107 线、401 路、402 路、408 路、413 路、418 路、421 路、445 路、494 路、659 路、677 路、701 路、973 路、988路、991路到酒仙桥商场、酒仙桥中心小学或酒仙桥下车即可。★地铁14 号线,将台站C出口(出地铁站向南900 米)。

驾车路线:东三环燕莎桥、东四环东风北桥向东,红绿灯左转即到。机场高速大山桥出口向南3公里即到。

长按识别我院科室二维码,为您提供更多专业信息

妇产科公众号

儿科儿童呼吸健康科普公众号

儿科生长发育科普公众号

综合ICU重症医学公众号

临床营养科营养公众论坛公众号

麻醉科公众号

人事处人才招聘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