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

1930年,一个名叫贺炳炎的小红军战士立下了不可思议的战功。有一天,工农红军在湖北潜江与敌军对战。激战之时,作为警卫班长的贺炳炎被贺龙派去给红6师传令,命令红6师从敌人后方进行强攻。

谁知,贺炳炎在敌军腹背受敌且仓皇逃跑的过程中,仅仅凭着一柄大刀和几枚手榴弹将几十名敌军队伍震慑住。当时的他一手举起大刀,一手握住手榴弹,大声道:“我们红军优待俘虏,凡是缴枪投降的,一律不杀!”

几十个敌人着实给吓懵了。但他们看到贺炳炎是一个瘦弱的小红军战士,其中一个人还向贺炳炎开枪,贺炳炎说时那时快,直接一刀砍过去,开枪的人当场毙命。其他的敌人这下更是胆战心惊,赶紧缴械投降,跟着贺炳炎乖乖回去。

贺炳炎小小年纪,一战成名。后来又有一次,他带领骑兵大队偷袭了敌军所在的城镇,在撤退的过程中,贺炳炎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二话没说,一个人提着大刀就返城寻找这名战友。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

当时敌军的援军正在赶来的途中,贺炳炎和掉队的战士处境十分危险。贺炳炎快马加鞭,过街穿巷,不停找人,最后在街边的一家店铺前发现了这名战友。

贺炳炎意识到时间来不及了,一把拎住战友的衣领,直接横卧在马上,他两腿一夹,扬鞭飞奔冲出城去。

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贺炳炎一路挥动手中的大刀,见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最后带着这名战友杀出重围。从此,贺炳炎也获得了“红军赵子龙”的美誉。

1935年11月,贺炳炎所在的红六军团在贺龙司令的指挥下开始了万里长征。

同年12月,在一次冲锋战斗中,贺炳炎率领部队发起进攻,他手提大刀,高喊着:“兄弟们,给我往上冲,这一战拿下来,我们的部队离胜利又前进了一步!”在贺炳炎的鼓舞下,突击队员们一鼓作气,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东山阵地。

也就是在这一次突击战中,贺炳炎被敌人飞机上扔下来的炮弹击中,右臂的骨头全被炸碎了。当时的大部队已经撤退,医疗队只有一名医护人员留了下来,没有麻药,没有消毒,没有手术刀。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2)

医护人员说:“赶紧的,这个右臂必须截掉,否则贺师长的性命难保啊。

无奈之下,当时只有一把木锯,还熬了一锅盐水,医护人员含着眼泪给贺炳炎锯右臂。但贺炳炎很淡定地说:“别担心,你就锯吧,我能挺得住!”医护拿着木锯怎么也下不去手,这样生锯骨头实在太疼。

贺炳炎笑了:“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来,快锯!”说完他把一条毛巾塞进自己的嘴里。就这样,锯下贺炳炎的右臂用了两个多小时。贺炳炎咬烂了嘴里的毛巾,几次疼得昏死过去。

手术后,贺炳炎见到贺龙,问的一句话却是:“贺总指挥,我没了右臂,以后还能上战场杀敌吗?”贺龙忍住眼泪,紧紧地握住他剩下来的那只左手,说:“你这不是还有一只手嘛,我贺龙在部队一天,就有你贺炳炎一天的仗打!”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3)

后来在各种战斗中,贺炳炎一只手挥刀,杀得敌人心惊胆战,日军个个谈“贺炳炎”色变,称他带领的军队为“一把手”队伍,将贺炳炎称为“独臂刀王”

1945年,贺炳炎受邀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他举起自己的左手敬礼:“主席好,我是贺炳炎。”

毛泽东激动地握住他的左手说:“贺炳炎同志,你是威震四方的‘独臂将军’,以后就免军礼啦!你是我们红军部队的英雄,是党中央不可多得的人才!”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4)

铁汉柔情 向新婚妻子露伤疤

当年,贺炳炎还在湖北老家时,就和同村的一户人家定了一门娃娃亲,他的第一任妻子叫兰良秀,两人婚后还生育了一个女儿。

后来,贺炳炎毅然决然地跟着父亲贺学文参加了红军。贺炳炎离开家乡后,他的前妻兰良秀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改嫁他人。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5)

1942年,贺炳炎在延安与女医生姜平相识。姜平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不仅热爱医生这个职业,而且医术十分高超。加上她人长得漂亮,为人和善,所以当时追求姜平的人非常多。

也许是上天有眼,冥冥中注定了姜平和贺炳炎的缘分,当时的姜平对于众多的追求者,她一个也没有看不上。唯独在遇见了贺炳炎后,两人就互生情愫,姜平对于这一位年轻的军官有了一种特别的爱慕之情。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6)

那个时候的贺炳炎已经失去右臂,虽然他是传说中那个英武的“独臂将军”,但当面对美丽善良的姜平时,贺炳炎心中是既无比激动又无限担心。

在当时,也有很多亲朋好友不停地劝说姜平,让她不要头脑发热,自己考虑清楚,毕竟只有一只左手的贺炳炎还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但姜平任凭身边人说什么都不听,她是一个很有主意的姑娘,自己就是被贺炳炎身上这一种英雄气概所吸引,姜平说:“独臂怎么啦,只有一只手的贺炳炎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在我看来,他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相识几个月的贺炳炎和姜平,两人都决定陪伴对方共度余生。1942年,他们在延安举办了一场简单却温馨的婚礼。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7)

新婚之夜,等到其他祝贺的人群散去,新房内只有姜平和贺炳炎。此时的贺炳炎反而格外安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对着姜平更是一言不发。

姜平以为贺炳炎陪这些前来道贺的人,一定是累了,于是就上前将被子枕头这些的,全部铺好,对贺炳炎说:“累了一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谁知此时的贺炳炎越发地紧张和拘促,像个闷葫芦一样,还是一句话都不说。而且贺炳炎连头都不敢抬,甚至不敢看姜平一眼。过了许久,姜平再问:“咱们是不是该休息了?”贺炳炎还是没有说任何话。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8)

姜平看到这样的情形,百思不得其解,女人的小脾气立马上来了,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哭着问贺炳炎:“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啊?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我,为什么当初要追求我,现在还要娶我?”

这个时候的贺炳炎也被姜平的眼泪给吓醒了,他支支吾吾半天,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贺炳炎不停地摆动左手,说:“我没有不喜欢你,我……我真的很喜欢你。但是,我怕我会吓着你。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9)

姜平更加想要知道真实的答案,她继续追问:“你到底怎么了?怎么就吓到我了呢?”难以启齿的贺炳炎指了指自己的身体,然后用左手一枚一枚地解开自己上衣的扣子,姜平瞪着眼睛,还是不明白贺炳炎所说的意思。

等到贺炳炎脱掉上衣,她才发现他的身上伤痕累累,几乎没有几块平整的肌肤。身经百战的贺炳炎在那个时候已经负大伤十余次,小负伤更是数不过来,所以在他的身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16个弹孔,也就是有16个伤疤在身体上

试想一下,如果普通人身上也被戳了十几个洞,当要向别人展示这样恐怖的画面时,应该也会和贺炳炎一样感到自卑和难堪吧?

贺炳炎担心,自己已经失去右臂成为了一个残疾人士,现在他的全身又布满难看的伤疤,他很难预料看到了这种情形的姜平会是怎样的反应,一般人可能真的会被吓一跳。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0)

谁知,明白了真相的姜平一点也没有嫌弃贺炳炎,更没有对他身上的伤疤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相反,姜平用自己的双手抚摸着贺炳炎身上的伤疤,留下了怜爱的泪水,她说:“这些伤疤是英雄的历史见证,我有幸能嫁给这样的英雄,永不后悔!

当一名军人的家属真的不容易,贺炳炎和姜平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分居的状态。因为贺炳炎是军中将领,要不停地参加战争。所以两人很少有时间在一起长相厮守。有时候,他们要有10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能见一面。

由于见面不多,夫妻俩也甚是思念。在那个年代,盐巴是非常紧缺也珍贵的物资,于是姜平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化作为收攒盐巴的动力,每次她都把单位分配给自己的盐巴留一部分用一个蓝布包给装起来。

就这样攒了一年,等到见到贺炳炎的时候,已经有了满满一布包,她将自己这一份特别的爱送到了贺炳炎的手里。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1)

新时代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抗战年代的红军生活十分艰苦,很多时候吃不上盐,所以姜平的这一份珍藏之爱,是她对丈夫的真情实感,更是她对丈夫的一种关心。

每当有真正的好朋友来聚会时,贺炳炎才会拿出妻子姜平珍藏的这些盐巴,捏那么几小戳,撒在锅里和菜里,让大家一起吃。那个时候的贺炳炎无比自豪,因为盐巴着实珍贵,来之不易,同时也能感受到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情谊。

解放后,姜平一直陪着贺炳炎生活,她不仅自己要上班,拉扯孩子长大,她还是贺炳炎的秘书和医生。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2)

贺炳炎每一年都要到北京开各种重要的会议,有一次在贺炳炎去北京开会的飞行途中,贺炳炎的高血压突然犯了,血压一度超过200,那时他头痛得厉害,也没有治高血压的特效药。

当时姜平陪着丈夫一起前往北京,作为医生的她在情急之际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直接在飞机上用医用注射器给贺炳炎穿刺并放血,以此来给丈夫降压。没想到贺炳炎那一次化险为夷,最终安全抵达北京,参加了中央的这一次重要会议。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3)

独臂将军 抛下妻儿英年早逝

贺炳炎作战英勇,曾经在战场上负伤11次,几乎是旧的伤疤还未痊愈,身上又添了新的伤疤。

作为新中国唯一一个被毛主席特批不用行军礼的军人,他在抗战胜利后却不愿意过悠闲的退休生活。

毛主席也说过:“贺炳炎这个人了不得啊,他就算只用一只手,同样可以建设新中国。”对于主席的话,贺炳炎一直谨记于心,一直到他去世前,也不曾忘记过半分。贺炳炎为了新中国,也贡献了自己应尽的每一份力量。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4)

虽然获得了开国上将军衔的至高荣誉,他仍然心系部队,时常下到基层军队进行检阅。贺炳炎也会和军中的战士们进行切磋,不忘打一套自己独创的“独臂拳法”。

贺炳炎在前线工作的时候,都是妻子姜平独自一人拉扯5个孩子,吃尽了生活的各种苦。但回到地方后的贺炳炎仍然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国家添麻烦。

1956年,贺炳炎有4个孩子在成都军区的八一小学读书,到了周六都要被接回家中。

八一小学回到军区大院的路程很远,当时正好是一名新司机上岗,他不清楚情况,开着车去学校把孩子们接到了家中。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5)

贺炳炎得知情况后,很生气地告知新司机:“我的孩子不能用专车接送,你自己想办法,坐公交车也好,踩三轮车也罢,但国家派的这个专车就是不能用。这个车,是国家给我工作用的,不是给孩子们用的。”

因为长年征战沙场,贺炳炎落下了一身的病根,他的身上不仅有着16处的旧伤疤。在不到40岁的年纪,他还患上了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拖着伤痛折磨的病体,贺炳炎的工作热情从来不曾有过一丝一毫地减弱。

毛主席那一句“独臂依然可以建设新中国”,将贺炳炎的工作热情之火一直在不断地添柴加油,他始终以革命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

贵为开国上将,贺炳炎和妻子姜平盖着一条又破又短的棉被,哪怕是自己生重病的时候,他也不同意妻子姜平换一床新被子。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6)

医生很清楚贺炳炎的身体,叮嘱他要多吃水果来提高身体免疫力,他认为水果的价格太贵了,一斤水果相当于几斤粮食,所以他也不让妻子给自己买水果。

贺炳炎所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国家转了一笔钱给他家盖房子,他想也没想就把钱全部捐出去,盖了军官宿舍。国家给他修暖气的钱,他也直接捐给医院,说有更多的人需要这笔钱。

1960年7月1日,47岁的贺炳炎在临终前,召见了军区后勤部长冯丕成。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还在谈工作的事情。

据冯丕成回忆,贺炳炎将军交代他说:

“我作为领导,你做为后勤干部,要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放在心里。现在轮到你要把这些事情落实了,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我死了以后,与那些比我先见马克思的老战友见了面,他们若是问我,‘贺炳炎,革命成功了,你也掌权了,你这些年做了什么事情?’,我才不会汗颜,才对得起他们呀!”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7)

守在贺炳炎身边的冯丕成,堂堂七尺男儿泣不成声。他是贺炳炎上将临终前最后见过的人。冯丕成亲口说:“贺将军一生坎坷,从来没有享过一天福,真的就是苦死累死的。”

谨遵贺炳炎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没有运回家乡安葬,而是葬在四川成都,他说自己一定和他的老战友们埋在一起。谭政为他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挽联:“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

贺炳炎在1960年“七一”建党节这一天去世,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位离开人世的开国上将。在他死后,给家里留下的只有二十块钱的微薄遗产。

当时,组织考虑到姜平带着5个孩子太困难,想为他们家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助,但被姜平婉言拒绝,她说,自己一个人可以撑起这个家!

姜平对于自己和贺炳炎共同的子女教育很有方法,也非常严格。她经常告诫孩子们:

“虽然你们的父亲身居高位,但他也只是普通的人民勤务员。没有中国的老百姓,你们的父亲说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你们也要记住父亲的话,长大后要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8)

结语

令人欣慰的是,姜平和贺炳炎的五个孩子,每一个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贺陵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现任武警特警学院的副院长。

1960年7月5日,四川成都军区为贺炳炎举办公祭活动,那一天下着大雨,但数十万人为贺将军送行,人们扶着他的灵柩痛哭不止。贺龙元帅亲笔写下这样一行字:“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

贺炳炎武当派(手术后贺炳炎见贺龙)(19)

参考文献

[1]贺北生.长征断臂瓦屋塘——我的父亲贺炳炎长征之路[J].百年潮,2016(10):54-57.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6.10.012.

[2]张长江,汪国胜.贺炳炎:“红军中的赵子龙”[J].档案记忆,2016(10):23-25.

[3]路红.贺炳炎:不用敬军礼的将军[J].新长征(党建版),2016(09):50.

[4]“趁着还活着,多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妻子姜平写给贺炳炎的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11):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