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商丘的成语(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放心解体“放心解体”这一成语,指人心离散、瓦解典故出战国初期宋国人墨翟的著作《墨子·尚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源于商丘的成语?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源于商丘的成语(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源于商丘的成语

放心解体

“放心解体”这一成语,指人心离散、瓦解。典故出战国初期宋国人墨翟的著作《墨子·尚贤》。

尚贤就是推崇敬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墨子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这是我国战国初期墨子关于用人的政治主张。他认为这些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尚贤的措施就是要使这些人富足、显贵,给他们尊重、美誉,然后贤良之士就可以得之众多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庶,人民幸福,社会安定,否则就会使国家贫困,人口削弱,社会危乱。《墨子·尚贤》上、中、下三篇阐述了这一观点。他从治国安民的目的出发,指出国家之所以“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他认为当政急务在“众贤”,即搜求大量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看法,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强调,国家用人应打破等级身份,“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让其有职有权,发挥作用。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改变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参与政权的愿望,是对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等级制度的冲击,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墨子·尚贤下》说:“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汝)何为而得富贵而辟(同‘避’)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而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蹙喑(跛足和哑巴)聋瞽,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攻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亦作‘放’)心解体(人心涣散),沮以为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王公大人,他们所使富裕、尊贵的人都是他们的骨肉亲人、无故而富贵和相貌美好的人。如今王公大人的骨肉亲人、无故而富贵和相貌美好的人,他们为何必定有知识呢?如果没有知识,使他们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混乱,是可以预测而知的。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都想富裕尊贵,无不厌恶贫贱。然而如何做才能得到富裕尊贵,避免贫贱呢?答案是:“不如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亲人、无故富贵、面目美好的人。”但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亲人,无故富贵、面目美好的人,不是可以学习就能达到的。如果不加辨别的话,即使德行很高,如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也不会得到富贵的;王公大人的骨肉亲人,即便是跛足、哑巴、耳聋和盲人,残暴如夏桀商纣,也不会失掉富贵。所以,奖赏的不是贤才,惩罚的不是暴徒。所奖赏的是没有功业的人,所惩罚的是没有罪过的人,因此,百姓放心解体,都不愿去做善事,四肢麻木懒惰,而不相互慰劳招抚,即使多余的财物放得腐烂变质了,也不相互分给资财;藏匿起好的学识道德,而不相互教诲。如果这样,那么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社会混乱就不能得到治理。

墨子“尚贤”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荀况反对“以世举贤”,认为“王公士大夫”与“庶人”的子孙地位可以互易;韩非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从地方和下层中选拔人才,这些都是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后来,“放心解体”就成了成语。示例:“如果赏罚不当,不是赏优罚劣、赏勤罚懒,就会使群众放心解体。” (4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