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纳凉石浦山水间)

游玩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纳凉石浦山水间)(1)

中国有不少地方的地名容易让人误会,比如舟山、普陀山,说是山,其实水的内含比山大得多;又比如绍兴东湖、北京北海,说是水,其实山的权重比水大得多;其余,如黄山不黄、铁岭没铁……那么象山呢?望文生义的话,板上钉钉是山的意象,可是,都市中到处“象山海鲜”的店招又分明暗示着象山濒海。象山究竟有没有山?有。史志上说,此地有山,形似伏象,故曰象山。

那还有错?

象山是个半岛,再加由沿海608个岛屿组成。依山面海,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即使酷暑报到,要不风凉恐怕也难。

象山以小海鲜出名,除此,石浦古镇也是它的一张名片。

古镇的“古”,体现在:秦汉就有先民在此渔猎;唐宋成为有名的渔货商埠;元朝是“浙洋中路重镇”;明朝作为海防要塞;清朝时改置陆、海二汛,设官防守……

作为风景点,石浦古镇的特色在于“城在港上,山在城中”,说白了,那简直就是一座微型的山城。于是,“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了。这对于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比较特别。我注意到,石浦古镇的街道坡度相当陡,其中,碗行街(曾经以众多卖碗铺而得名),全长147米,呈S状,高低落差竟达35米。观光客走起路来有点吃力,然而,行走的趣味亦尽在其中了。

无论是碗行街、福建街,还是中街、后街,漫步其间,都会让人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尽管作了修葺或翻新,但街巷两边的商铺或民宅,依然保持老旧时代特有的型制、风貌和气息,这与我们习见的某些小镇江南当中横陈着带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标志的预制板架构、白瓷砖贴面的简陋拙劣建筑物,形成明显反差,你看:不经意间,一堵古典朴茂的旧城墙扑面而来;一抬头,一座已历600年的关帝庙呈现面前;蓦地,一幢隐匿在石阶和街道夹角间的妈祖祭坛就被人们眼角的余光扫到;转身一瞥,街口置放的一条古代渔船的复制品让你不知不觉停下脚步……

相信所有的访客都会对似乎浇了一层桐油而泛着幽光的石板路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岁月磨洗的包浆;也相信所有的访客都会对山墙上端飞檐的精致发出惊叹——那是兼容各方风物的证据。

干净的街道,清爽的店铺,独特的商品,质朴的居民,以及水洗的天空、翻腾的云朵,这些,都是让人喜欢上石浦古镇的理由。

尤其是,溽暑天气,逡巡于石浦老街,人们不必惮于炎日曝晒和豪雨浇淋,因为两旁有旧气十足、差不多并拢的屋檐足以避晒躲雨;事实上,它们早就把街道上方“凿”成了“一线天”,充足的阳光或如注的暴雨由此泻下,变成一道光幕、一帘瀑布,反而成全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别致风景。

有人说,下榻于老街上的客栈是超值之选。傍晚,当游人杳如黄鹤,你立马会感受到那种曲尽人散的惆怅或是放空虚脱的孤独;尤其是深夜,那种万籁俱静的状态一直在刻蚀刚刚拂去都市喧嚣的你的心理承受力。坦率地说,这并不是我所喜欢的境界,虽然它高贵,优雅,有品位。我宁愿去找一户寻常民宿,它应该距离海岸不太远,一眼能望得到海水漫起所形成的一条白线,港湾里泊着一排排休渔的樯帆,海鸥纷飞翱翔,渔火时隐时现。而这一愿望在石浦,轻而易举就能兑现。

“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军港之夜》),说起来,石浦渔港的一部分还真是军港。是的,我们一点也不想吵醒“睡梦中露出幸福的微笑”的水兵,当然也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止我们接受海浪的倾诉和海风的抚慰。(西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