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

关于姓氏,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一般单姓(姓是一个单字)比较常见,比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我们的“姓”就是名字首位的那一个字;复姓也有很多,例如“欧阳慕容,司马太史”,那他们的姓就是名字的前两个字。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1)

《百家姓》

这俗话说得好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翻翻自己的族谱,很可能您的祖上是改过一次姓氏,也可能是很多次。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他们为啥变姓呢?

避祸、避仇

桂林山水甲天下,咱们先说说这个“桂”字。桂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出自姬姓,得姓始祖为姬奕(桂奕)。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8位。历史名人包括桂萼、桂馥、桂彦良、桂文灿等。汉代有个人叫炅(gui)横,他有四个儿子,后来家中遇难,四个儿子出去避难,其中有个儿子给自己的姓找了个同音字“桂”,从此一家人就姓“桂”了。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意为,清理君主两侧的奸臣)的名号造了反。当时建文帝有一个大臣叫黄子澄,他曾上书建文帝“撤藩”,触了燕王朱棣的眉头。后来,这燕王朱棣攻入皇宫,开始挨个清算,黄子澄的后人逃难的时候为了避祸,改姓“田”。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2)

黄子澄

1911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大清亡了!那么这皇族后裔爱新觉罗大家族的人都姓什么了呢?最常见的自然是姓金,因为这“爱新觉罗”实际上是黄金家族的意思,“爱新”在满语当中是“金”的意思;还有改姓“王”的,这部分人基本是王爷的后代;有改姓黄的,因为是皇族出身嘛;有比较懒得直接改姓“艾”或者“罗”。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3)

帝王赐姓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鸿门宴”,当时西楚霸王项羽想在酒宴上杀死汉王刘邦,于是便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有个叔伯叫项伯救了这刘邦。后来刘邦一统天下,便给自己的救命恩人赐姓“刘”。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4)

鸿门宴

隋朝末年的瓦岗山起义,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里面有个名将叫徐世绩,他后来被封为“英国贞武公”,还被赐姓“李”,后来李世民即位,他为了避讳便改名叫“李绩”。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5)

李绩

七下西洋的郑和大家应该很熟悉,这郑和原名“马三保”,是个回民,后来跟在燕王朱棣身边,建立了自己的功勋,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取得天下之后,大封功臣,给这“马三保”赐姓“郑”。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6)

郑和下西洋

少数民族改为汉姓

三国时,鲜卑人莫护跋投靠司马懿,曾立下战功,被封为王。当时北地汉人流行戴一种叫做“步摇”的帽子,莫护跋很喜欢,也弄了一顶天天戴着,因为当地方言“步摇”和“慕容”同音,所以后来他的族人都叫他“慕容”,并干脆把这个当作了自己的姓氏。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国古代有个雄才大略的少数民族皇帝,实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改姓氏。皇族姓氏原来是“拓跋”,被他改成了“元”;北魏鲜卑贵族纷纷效仿,例如,“独孤”改为“刘”,“丘穆陵”改为“穆”等等。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7)

北魏孝文帝

汉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粱御的将军,他的祖先原本是安定人,是个实打实的汉人,后来当官被安排在了北边的边塞,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纥豆陵。

南北朝时期有个猛将叫綦连猛,原来是代郡这个地方的人。他的祖先原本姓“姬”,战国末年,为了避免战乱灾祸逃到了祁连山附近,姓氏也随之少数民族化(即,胡化),以祁连山的名字名自己的姓氏,北方人语言差异,后来叫他綦连氏。

因避讳改姓

这个最著名的不是因为避皇帝的讳而改姓,而是为了避“万世师表”孔子的讳。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雍正皇帝,这个人在位的时候就大搞文字狱,后来为了尊奉孔子,下令“丘”姓的人改姓,于是他们改为了“邱”这个姓氏。

还有一个就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年的大思想家荀子,人称荀卿。可是,汉人却称他孙卿,原因就在于汉宣帝叫刘询,与询同音的荀姓要避帝名之讳,改姓为孙。

后晋高祖姓石名敬唐,敬姓于是不得不一分为二,或姓左半边的“苟”,或姓右半边的“文”。北宋名臣文彦博的家族便是因为这一变故,从其曾祖父那一辈起,由敬姓改成文姓的。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8)

文彦博

因入赘、过继、收养而改姓

最有名的便是“两弹元勋”钱学森的夫人——蒋英。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只有钱学森这一个儿子,看到蒋百里将军家有五个闺女,特别羡慕。便向蒋百里将军讨要蒋英,蒋百里将军同意了,于是钱均夫将其接入家中,给他改名为“钱学英”。后来蒋百里将军后悔了,把女儿要了回来,许诺以后将女儿嫁给钱学森,后来两人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历史上姓氏比较多的人(在历史上这些人)(9)

钱学森夫妇

感谢阅读!

想看更多姓氏文化,请关注后续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