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献忠真实身份(明末风云张献忠与四川)

随着“江口沉银”诸多发现的出土,世人纷纷投以关注的目光“江口沉银”就像一座沉睡多年迷宫的一把钥匙,透过它可以了解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明末清初时期四川的诸多奥秘时下距离江口沉银考古挖掘还有一段时间,在此就让我们先行走入那段历史,透过史料与专家学者的讲述,对其进行一一探析,力求窥探“江口沉银”背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川人的历史,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朝张献忠真实身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明朝张献忠真实身份(明末风云张献忠与四川)

明朝张献忠真实身份

随着“江口沉银”诸多发现的出土,世人纷纷投以关注的目光。“江口沉银”就像一座沉睡多年迷宫的一把钥匙,透过它可以了解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明末清初时期四川的诸多奥秘。时下距离江口沉银考古挖掘还有一段时间,在此就让我们先行走入那段历史,透过史料与专家学者的讲述,对其进行一一探析,力求窥探“江口沉银”背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川人的历史。

从《蜀碧》说开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朝廷财政进一步拮据,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地区都陆续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陕北地区是最早的,其影响也是最大的。

从天启七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起义的农民队伍越来越多,很快斗争之火燃遍了陕西全境。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队伍。崇祯三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自号“八大王”。

陕西地区的农民起义队伍,从小到大,采取了较为快捷的游击流动作战和运动流动作战,队伍从分散到集中,战斗力越来越强大,经过池之战、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后,最终以失败告终。

陕北地区之所以最早爆发农民起义,是因为当地连年发生天灾,赋税和徭役却依然严重,农民为了生计无奈选择暴动。这在《蜀碧》中是这样记载的:“戊辰崇祯元年冬十有二月,陕西贼大起。陕西连岁大祲,平凉、延安间饥民相聚为盗。”

《蜀碧》,为清朝诗人,眉山丹棱人彭遵泗所著。蜀碧者,蜀哭也,即为祭奠明末无辜冤死的蜀人而作。其“碧”字,取自“苌弘化碧”之意。原是东周敬王时,其麾下忠诚苌弘因他人陷害,被流放至蜀地。苌弘悲愤交加,剖腹自尽,蜀人深感之,藏其血于玉匣中。三年后,有人打开玉匣,发现苌弘之血已然化为晶莹剔透的“血碧”。后人遂用“苌弘化碧”隐喻冤死的忠魂。而这,也是《蜀碧》的意义所在。

《蜀碧》记载了自明崇祯元年,止于康熙二年,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尽管《蜀碧》并非正史,但民间影响极大,许多人对于张献忠入川的认知,都是从《蜀碧》开始的。包括鲁迅先生亦作此评价:这是“讲张献忠祸蜀的书,其实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

如今我们或可指出《蜀碧》中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具体数字并不真实,但身为蜀人,彭遵泗的记述自有其依据。何况《蜀碧》中所引证的书目几乎收尽了当时记载张献忠据蜀的所有史料,包括《明史》、《明史纲目》、《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五种。因此,我们不妨带着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蜀碧中所记载的一切。

张献忠其人

当时,全国上下有上百支农民起义队伍,陕西地区的起义队伍就有几十支,张献忠的队伍只是其中一支,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最强大队伍之一的领导人,与李自成齐名。

《蜀碧》中对张献忠的样貌是这样描述的,称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身材魁梧,带有侠气,作战像虎一样勇猛,因面色微黄被人称之为“黄虎”。同时《蜀碧》又记载了张献忠“少时从军犯法,得总兵陈洪范救免,刻栴檀为洪范像事之”,讲述了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还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张献忠参加农民起义后,因为他从小读过书,又接受过军事训练,战斗力强,决策也很果断,很快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他的队伍是当时农民起义最强队伍中的一支。

国内享誉盛名的清史专家,86岁的周远廉分析张献忠善于流动作战,其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队伍也从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影响力很大。

五次入川与蜀人剧减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曾经5次入川,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短短几年时间,张献忠就在四川了许多奇闻异事,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偃旗息鼓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多年的战乱是四川人剧减的主因。”周远廉分析,明朝末年到清初,几十年来,四川被接连不断的战争困扰,从顺治元年到顺治十八年开始,18年的时间,战争打了13年,只有康熙四年到康熙十二年是比较安定的。随后,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义,发生三藩之乱,直到康熙二十年,才被平定,其中四川是最后才平定的省份之一,仅次于云南,一直打到康熙十七年左右。

周远廉说,连续不断的战乱,有人被打死、有人饿死、有人逃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有确切的统计,四川只有人口“四万丁”,按照5人一丁来算,当时四川只有20多万人了,与明末时几百万人相去甚远。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也杀人,肯定存在乱杀人,但还不至于达到这么大的杀伤力。”对于张献忠,周远廉也承认了他的破坏力,他说张献忠沿着陕西,过河南、河北,入湖北、湖南,再进四川,一路抢杀达官显贵,所收获的财宝不可计量。当时的四川南江(今四川南充)人岳贞写诗反映了“献贼蹂躏姚黄后大掠”以至死伤无数,草木荒芜的凄凉情景。

对此,研究《蜀碧》20多年的眉山本土文化专家韩树明分析,张献忠“入川屠蜀”的说法,虽然不可尽信,但他的杀人行为是确实存在的。《蜀碧》中曾记载,张献忠曾想去湖北隐姓埋名当巨商,但他残忍地杀害平民百姓,这才让广大四川老百姓奋死抵抗。当时的眉山老百姓也是一样的,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还涌现出了许多平民英雄,向成功、余飞等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本栏目也将在下期深入报道,当时眉山老百姓是如何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