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

禅让的意思是指原来的部落首领把位置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1)

人文始祖黄帝

上古时期,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舜。舜继位后,对推举出来的禹利用治水考验,在自己死后将首领之位传于禹。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就是“禅让”。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2)

黄帝世系图

禅让制后来被禹的儿子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

据史料记载与古往今来史学界的考究,尧舜禅让应该是确有其事,这一方面记载也颇多,如《尚书·尧典》、《国语》、《左转》、《战国策》等。

孔子在《论语·颜渊》是也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 《战国策》写道:“(舜)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 之。”郭楚店出土的楚简上也有“唐虞之道,禅而不傅。”“禅也者,上德受贤之谓也。”的记载。

禅让制重点在选贤授能治天下。禅让制不去过多关注继承者的出身,只要他能做到“能、仁”二字。禅让制在禹之后便名存实亡,后世皇位更替都是世袭制了。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但是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禅让”一说提出了怀疑。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3)

舜帝

荀子在《荀子·正论》就提出了疑问:“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也说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同样对“禅让”产生了怀疑,他还说舜和禹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舜放尧于平阳”,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

后世诸子百家中,墨家是鼓吹“禅让”的,儒家也对“禅让”大加宣扬。

如《墨子·尚贤》中说“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这就是把舜说成是会烧窑、捕鱼的农夫,以此来申述他“尚贤”的宗旨。因此有学者认为:“尧舜禅让”是墨家的创造,并不一定真实存在。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4)

墨子

历史学者们怀疑禅让,是权臣胁迫皇帝退位的结果,皇帝不得不把位置传给这些权臣。这些接位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

史学界基本上都承认禅让这种政权交替形式的存在,但禅让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为了天下,没有私心的真正禅让;二是氏族部落内同一血统之间的禅让;三是父子家族内部的世袭继承。

夏代以前的五帝和禹时期实行的应该是第二种禅让。政权在氏族部落血缘范围内实现交替,这是有别于让与全天下人的禅让和传嫡长子的世袭。

《史记·五帝本纪》载: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 虞舜者,名重华。……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5)

颛顼

《史记·夏本纪》载: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从颛顼到禹都是黄帝苗裔,只不过他们不是嫡长子而已。《史记·五帝本纪》上说:“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也就是说,从有熊氏到有虞氏,政权是在黄帝部落同姓之间的诸多“氏”中交替的,这些“氏”是有血缘渊源的,这就保证了黄帝部落对整个部落联邦的长期控制。

《淮南子·齐俗》上说: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 可见黄帝部落是通过对其他部落的征服,建立一个以黄帝部落为权力中心的联邦。组成这种部落联合体的部落之间就不一定具有血缘渊源。 因此黄帝部落要保证将联邦的权力掌握在手中,他们的禅让也只会在有血缘渊源的同姓之间禅让。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6)

禅让仪式

正因为政权在同姓之间的众多“氏”中更替,舜作为黄帝后裔的布衣,也有可能因为贤能而登上首领之位;如果他是其他部落或者不同姓氏的贤人,即使再有才能,也不一定能够受到禅让。

《史记·五帝本纪》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这两条记载证明尧、舜是想传给儿子的,只是因为儿子不肖而不得不传给舜、禹。

当时的黄帝部落对整个联邦的统治是受到其它部落的挑战的,因此内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变得十分重要,他将使各个部落服从于黄帝部落的统治,而一旦叛乱发生,他又将有能力镇压叛乱,维持联邦不被分裂。所以帝位的继承者应当是有威信、有能力的,如果继承人无能,将有可能导致联邦的分崩离析。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7)

黄帝部落

后来黄帝部落对酋邦的控制力不断加强,氏族部落间融合的不断加深,因此由传贤到传子变成了可能。国外的研究表明,世袭制在部落联邦阶段是广泛存在的。

颛顼、喾的继位时并没有提及子不肖与否,也许颛顼、喾的时代还没有出现传子的习惯,而尧、舜时期已有传子传统。我们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政权交替形式的演变:是从传贤不传子到传子,子不肖则传贤再到禹以后传子不传贤。

夏启开始真正实现了“家天下”,世袭继承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策·燕王哙既立》载:“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竹书纪年》也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看起来启的继位可能是经过了武力斗争的。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8)

启袭位:家天下开始

虽然在启死后发生了“太康失国”事件,东夷部族的有穷氏首领羿取代了夏,但少康终于在有虞氏、斟灌氏、斟寻氏、有仍氏、有鬲氏等的支持下得以复国,继续夏王朝的统治。之后再也没有反对世袭的声音了。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斗争必然是惨烈的、反复的。 尧舜之子都曾经占有帝位,实行“世袭”,而后又被别人以“公天下”、“禅让”为名夺取了,舜和禹很可能是这一错综复杂的过渡时期的充满矛盾的人物,他们打着“选贤”、 “禅让”、“公天下”的名义攫取权力,却又想把这种权力“家天下”,世袭下去。传说中的的种种矛盾,原因大概在此。因此,把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只简单化为夏启对益一战,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的。

禅让制是历史还是传说(上古禅让制度真的比世袭制度先进吗)(9)

世袭制

以为“禅让制”优于“世袭制”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的,由于“世袭制”的开

始,国家的雏形也开始出现,生产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生产力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禅让制度”是真实存在过的,但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种“天下英才,唯贤是举”。如果你不是同一部落同一姓的人,天下是不会禅让到你手上的。

参考资料:王和《走出部落联盟——读谢维扬着〈中国早期国家〉》

王冠英《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