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事物的本质你才能过得更好(一天能看透事物本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句话你肯定已听过无数次!

是的,如果我们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质,那么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就能把握最根本的要素,其结果自然更为有效。

那如何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朋友圈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一眼看透本质”的文章,但这类文章只是讲要一眼看透本质、看透本质后有什么好处,却绝口不提如何才能做到一眼看透本质。

看透事物的本质你才能过得更好(一天能看透事物本质)(1)

今天我们就尝试分析一下,如何能够让自己具备快速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不求半秒,一天能看透也行啊。

一、什么是本质呢?

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或规律,是隐藏在外在表象之下、相对稳定的特质。比如“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互联网的本质是工具”,“减肥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商业在不断变化,但人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在揭露现象背后的本质。

你看,有时候本质和表象离得很远,想要一秒看透本质并不是那么容易。

二、如何看透事物本质?

虽然看起来有些难,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运用之前讲到的分解思维,来分析一下如何看透事物本质。

我们试着将“看透事物本质”的过程进行拆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收集事物的各种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揭示本质。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阶段来分析如何看透事物的本质。

(一)对事物的认知要全面

如果你喜欢看推理类电影、电视、小说,你会发现,优秀侦探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细微信息,并能从蛛丝马迹中推导出结论。当然,这里面有艺术处理的痕迹在,但却充分揭示一个道理:全面了解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有助于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

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你要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你的判断。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当我们看到一些信息的时候,立马会调用大脑里面的知识框架,对信息作出判断,不知不觉中,用主观判断代替了事实,所以,你所以为的事实,有可能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比如,你的下属经常撒谎,某一天TA的工作没完成,说因为帮助别的同事做其它事了,你很可能下意识的就觉得TA在撒谎,用这个判断代替事实。

所以,当你在描述完某个事情、某个人原本的样子时,一定要在心里问自己一句,这是事实还是你的判断。

(二)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分析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基于已知信息、结合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可以帮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快速得出有效结论,以揭示事物的规律、本质。思维方法是思维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和手段,所有的思维方法都是帮助思维更有效,我们今天介绍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助于快速看透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框架思维、概念思维。

1.框架思维有助于提升思考效率

框架思维是一种在解决问题时从上到下进行的思考方式,尤其当面对复杂、陌生的问题时,运用框架思维能够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信息,减少认知负担、提高决策效率。当然,进行框架思考的前提是你头脑中积累了大量解决问题的框架模型,这样一来,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你能够调用合适的框架进行思考。

框架模型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类一生下来就懂得某些因果关系(婴儿也知道掉落的物体会垂直落下),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因果推论转化为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为可反复利用的模板,以应用到新的环境中。这些模型是对现实复杂世界的简化处理,大脑运用这些模型来抓住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过滤掉次要的方面,能够快速得出结论。

查理·芒格说:“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可见,掌握常见的框架模型,确实有助于我们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5w法、swot、PDCA、二分法……

接下来,拿出纸笔,把你知道的模型列出来,再看看你都用过哪些模型。

2.概念思维有助于直击本质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作者提出通过提升自己概念思维能力,有助于快速看透事物本质。比如,李彦宏指出O2O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许小年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对O2O、互联网金融这些概念有深入透彻的认知,能够一眼看透本质。

我认为,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我们要对事物的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事物本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抽离具体的现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也有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

我们先来说第一方面:搞清楚现有概念。当我们遇到新的事物时,先搞清楚各个相关的概念,比如前面说的O2O,这些词你可能经常听,但如果要问你什么是O2O,大多数人只能说个大概。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清楚现有概念呢?《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说,可以从通过问如下几个问题来帮助你搞清楚:

(1)是什么,不是什么?

(2)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不做?

(3)谁适合做,谁不适合去做?

(4)什么时间适合做,什么时候不能做?

(5)如何做,错误的做法是什么?

现在,你可以想一个你认为很熟悉的事物,尝试问问这几个问题并回答,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对这个概念很了解。

我们再说将事物概念化的过程。表象通常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抽象化、上升到更高的维度,并用一个词或者一个规律来描述,这其实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比如,抖音、快手、游戏、阅读app等各类娱乐软件,它们之间竞争的是什么呢?用户?流量?果你再向上抽象一层,他们实际争夺的是用户的时间,时间背后,是用户的注意力。那你就清楚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注意力管理。

(三)要具备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系统知识或知识框架

在分析时,仅仅凭借事物表象信息、思维技巧,是无法帮助我们看透事物本质的。你还需要掌握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知识,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一层层剥开迷雾,找到事物本质。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天晚自习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发现学校后边的山上有一团小火苗,好多同学在操场上远远观看,有人说那是鬼火。后来化学老师说,那是白磷在燃烧。要看透这个本质,你必须要知道白磷的燃点低、燃烧的条件等。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你大概也只能说那是鬼火了。

(四)除此之外,你还要深度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知道方法,只是不愿意去思考,或者思考的深度不够——毕竟这是个消耗个人能量的事情。

如何能够实现深度思考呢?其中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针对一件事情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本质。

方法依然很简单,但还是不能解决动力的问题。这可能就不是方法层面能解决得了,这需要你像孩子一样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当然,也有可能是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你不得不深入思考。

当我们对事物本身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又掌握了必要的思维技术及相关的知识,就能够进行分析。在这过程中,如果能够深入思考,则能够促进分析活动更为深入、透彻,离事物的本质也就更近一步了。

写在最后

“如何看透本质”这个话题确实比较难,在写作过程中多次打算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但由于在认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显然还不够充分,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