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茶乡安溪(闽南茶乡安溪)

美丽的茶乡安溪(闽南茶乡安溪)(1)

安溪概况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108万,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话与闽南语。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13年安溪县名列“中国百强县”。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全县涉茶总产值近200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与茶相关。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美丽的茶乡安溪(闽南茶乡安溪)(2)

铁观音茶文化

据史料,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美丽的茶乡安溪(闽南茶乡安溪)(3)

安溪茶叶发展史

据史料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业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从而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即介于红茶与青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又一重大革新。清雍正三年(1728年)前后,安溪茶农又发现了名茶铁观音。

清初,安溪茶业的迅速发展,铁观音、黄旦、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发现,把安溪茶业推向了鼎盛发展阶段。

安溪茶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乌龙茶生产技术和铁观音等优质名茶也不断向海内外广泛传播。

民国年间,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安溪茶叶外销减少,茶庄纷纷倒闭,大片茶园荒荒。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得以恢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目前,安溪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等五大名茶占茶园面积的90%。

2019年,安溪县全县茶叶产量73428吨,约占中国乌龙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福建省的二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产茶第一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