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1)

超能班长开读《中庸》第一天,就提问:“何为“中庸”之道至高至极的境界”。这作业如此高深有难度,难到非得通读全书才敢妄谈。

要想知道何为“中庸”之道至高至极的境界,得先捋清楚《中庸》的作者是谁,在四书中的位置,什么是中庸,然后才谈得上理解什么才是中庸的最高境界,以及如何做到……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2)

《中庸》在四书中的位置

《中庸》的作者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把儒家道德观念“诚”定义为世界的本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关于四书的阅读顺序,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你看,《中庸》放在四书最后,就是总结前面古人的微妙处,全是精华。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3)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4)

什么是中庸?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中庸的定义

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是恰到好处地走在正中间;庸,是永恒不变的定理。所以中庸就是绝对正确,极致完美,恰到好处,无过不及。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这样写道:我们说四书是从《大学》入门,到《中庸》毕业。“四书”其实就是一本书,就是反复学一样的东西“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是中庸。

“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按照儒家四书的次序研读,读完《中庸》,就达到了天、地、人三合一的最高境界。

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你好的就是善,求的就是仁,那是诚意到家了,就是天下之至诚,至诚如神,那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而王阳明口中的中庸最高境界就是“致良知”。

总结各先贤的精华:致仁,致诚,致良知就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都有哪些表现呢?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5)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6)

“中庸”之道最高境界的三种表现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是至高至极的境界啊,人们很少能够长久地奉行到底!”

1) 平等:对待任何人事物,不双标

对待不同的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比如家里来了两个亲戚,一个很富有,一个很穷,没有区别心地平等对待。

对自己的要求和对他人的要求是同一个标准,不双标。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意思。

2)全面:对待选择时,不非左即右,中和不局限。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即行得通的方法或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策略叫庸。只有行得通,才能取得成就。

中庸就是对事物的全面把握,是包容对立双方的认识在内的对全局发展的全面认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各方面认识的中和。

所以,当我们面对选择时,不局限地认死理,钻牛角尖,非左即右。而是,要全面认识全局,要包容中和,要懂得变通,能够做出《精进1》提到的,双赢的第三选择。

3)无私:放下‬打开‬自我‬,连接‬他人‬和世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正道,包容万物。万物生存,为我所用。

人,能在适当的时间做出合适的行为,就是中庸的至高境界了。

人不仅要没有私心,还要更进一步——无我。放下了自我,打开了自我,才能连接他人,连通世界,连通宇宙,这就是化育天地、厚德载物的境界。

心底无私天地宽,你的私越少,天地就越宽。 止于至善,主要就是没有私心。

比如,作为普通人,我们尽可能地不误解他人,当别人误解我们时,我们能包容他们。这就无私,就算是做到止于至善,中庸的极致了。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7)

结语

普通人,如果知行合一,在为人处事时,做到平等、全面和无私,就有可能无限接近“致仁,致诚,致良知”的“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了。

比如,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跟他人比高下,或是另立新说取胜,而是用现有的认知理解书中的精髓,校正理解偏差;接纳与现有认知差异化的新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性的本善,去除外界诱惑的私心偏心,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和然中道。

刚刚读《中庸》一天,理解还不是太透彻,难免有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见谅!

中庸第二十章第一节讲解及感悟(初读一天的几点浅薄心得)(8)

作者:Margaret Wu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