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会文案(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由广州交响乐团于1993年参与创办及承办,并每年策划和演出的“广州新年音乐会”至今已历29届,最初6届都在广州友谊剧院(1993-1998),自1999年元旦移师至星海音乐厅并举办至今(1999-2021)。星海音乐厅也于1999年成为“广州新年音乐会”的两个承办方之一。

在去年元旦,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曾在第二十九届广州新年音乐会上联同九位独唱、独奏家,以一场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新年音乐会讴歌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再现历久弥坚的百年初心。2022年1月1日,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等三位女指挥家,与十位女性独唱、独奏家,以“三”与“十”两个数字,致敬广州新年音乐会风雨无阻连续举办三十届,奏响向未来出发的时代号角。传承经典,书写时代,得风气之先而成风化人,这是广州新年音乐会不变的底色,也是不变的初心。第三十届广州新年音乐会对传承与创新、回望与前行都提出了更新、更深的理解。

中西音乐会文案(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1)

本届音乐会以女性音乐家主导,向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注入新的理解。

在西方古典音乐经典作品的曲目上,我们能听到国际知名青年钢琴家左章和指挥家高嵩的肖邦名作《辉煌的大波洛奈兹舞曲》,二人的演奏光芒四射,堪称佳作;吉他演奏家苏萌与指挥家周昊宇的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选段,柔肠百转,委婉动人......小提琴家党华莉、单簧管演奏家戴乐、竖琴演奏家黄立雅的演出也同样可圈可点。这几位年轻演奏家的身上都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勇毅,她们的演奏更是体现出当今国际古典乐坛的中国担当。

中西音乐会文案(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2)

唢呐新秀刘雯雯演奏《百鸟朝凤》。

这场音乐会另一个动人的篇章,应属几位青年演奏家演绎的中国作品。音乐会开篇曲目是唢呐新秀刘雯雯演奏的《百鸟朝凤》,作品早在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就荣获银奖,是中国故事扬帆出海的典范,景焕指挥乐队与独奏的配合,中西融和,生机盎然,是民族音乐与西洋创作技法融合创新的生动范例,是文化传承创新具体而微的体现。

由周昊宇指挥,民族声乐名家王丽达演唱的《等着我,亲爱的人》来自2019年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这部歌剧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的红色历史。王丽达的演唱感人至深,力量丰盈,让人想起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她以这首作品激励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山东援鄂医疗队的动人往事。

琵琶演奏家缪晓铮与高嵩演绎的武曲经典《十面埋伏》,四弦一声,裂帛惊云;铁骑刀枪,烽烟四起,如果说古曲独奏是一个人的江湖,那么作曲家陈子昂编配的版本则是烽火连天的宏大叙事,他化用《将军令》等耳熟能详名曲的手法,为这部经典作品,点染出更丰富的色彩,更亲近的气息,是典型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优秀作品。谭蔚担纲二胡独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是大师闵惠芬编曲的名作,这位年轻演奏家的诠释,音乐情景的悲壮,英雄形象的鲜明伟岸,精妙入微,在同辈演奏者中鲜有其匹。

“从第一届到第三十届广州新年音乐会,中国元素充分的、创造性的体现,是不变的宗旨。然而,本届音乐会对中西元素运用的自如与自信,还有以女性音乐家主导的做法是前所未见的。这是向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注入新的理解。”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如是说。作为著名的音乐家,同时也是乐团的管理者,他亲历广州新年音乐会三十年的发展。1993年,陈擎作为双簧管演奏家在舞台上见证新年音乐会这一文化盛事的诞生;三十年后,作为团长的他初心如磐,为将新年音乐会做精、做大、做出品牌,不断探索:“新年音乐会一做就是三十年,慎终如初,笃行不怠。三十年前新年音乐会,只有广交一家;如今,从元旦到春节,演出活动几无间断,丰富多彩。话剧、民乐、曲艺、古典音乐应有尽有,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追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这里头肯定也有广州交响乐团的贡献。‘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我们追求共同繁荣。这是市场的需求,而我们做精、做好文化产品,反过来也是推动市场的高质量正向发展。”

中西音乐会文案(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3)

音乐家和观众共同陪伴成长。

广州新年音乐会三十年,见证社会发展,文化繁荣,而伴随这一盛事走过三十年的演奏家和观众也很有发言权。广交乐队首席、副团长张毅和陈擎团长一样,从1993年开始,就参与广州新年音乐会的演奏:“新年音乐会的体验是镌刻在脑海中的记忆,我记得每次音乐会上观众的真挚的热情,演奏家的全情投入,三十年不变如初。”

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员李叶波也是这一传统的见证者,在他眼中,新年音乐会是乐团和城市的亲密互动:“30年不间断地从友谊剧院开始到星海音乐厅,这里汇集了乐团全体仝仁回馈广州市民的坚持和努力。每一年新年音乐会都推陈出新,它是城市的文化音乐名片。感谢和我一起创造这个奇迹的广交的每一位艺术家和幕后工作人员!”。

中提琴首席钱宇幸分享道:“广交的新年音乐会已经30年了,每一年都是以不同形式,为广大观众带来新颖别致的音乐享受。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是乐团用音乐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的传统!”

资深中提琴演奏员叶凯英从三十年弦歌不辍,看到了时代的变迁:“早年的观众很热情,大部分是穿礼服来听音乐会,近几年穿日常服装的观众占大多数,也许证明了看音乐会已经成为音乐爱好者的生活习惯,音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然而,三十年来从未改变的,是观众的热情。”

星海音乐厅忠实乐迷王建伟,就是叶凯英口中的热情观众。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友谊剧院开始听广州交响乐团的第一场广州新年音乐会,30年来风雨无阻,未曾间断:“20世纪90年代,在友谊剧院看演出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广州能有一个专业的音乐厅可以欣赏音乐会,得知星海音乐厅兴建,我还多次满怀期待地跑到施工现场去看。音乐厅落成后,第一次坐在星海音乐厅座位上,那演出开场前的钟声至今还回荡在我脑海里。”2022年,是王先生观看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第30年。除2021年因为疫情原因音乐会改为空场直播无法到场,这些年来,王先生都把参加新年音乐会当作犒劳自己辛苦工作一年的新年礼物,他和妻子每年都会盛装出席,赴一场新年音乐会的盛宴。“我喜欢到了现场,在演出之前才看节目单,现场揭晓节目感觉就像在‘开盲盒’,当看到自己特别喜欢或者熟悉的曲子时,就很惊喜,广交每年都能给我意外与惊喜。”

中西音乐会文案(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4)

《我爱你,中国》压轴登场,全场礼花绽放,寓意一元复始,大幕新启。

从1993年至2022年,一共有23位指挥家、82位演出嘉宾、367首乐曲,还有无法尽数的线上线下的观众在广州新年音乐会亮相。世界首演、中国首演在广州新年音乐会也是常有之事。2022年第30届广州新年音乐会,指挥家景焕、歌唱家张立萍共同演绎的《我爱你,中国》压轴登场,当最后一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乐声落下,全场礼花绽放,寓意一元复始,大幕新启。至此,广州新年音乐会与观众三十年携手齐心,向未来砥砺同行。

撰文:翟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