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建筑的历史影响(长城魅力非凡的建筑与文化符号)

故宫与长城,是我国最具标志性的两座建筑,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符号。对于国人来说,长城和故宫就是华夏文明的实物象征。

一部长城史,就是一部底层百姓服苦役的血泪辛酸史,也是抵抗外族入侵、护卫国土的抗争史。而一部故宫史,则是演绎众多王朝权力更替,浸染众多嫔妃、宫人倾轧血泪的皇朝更替史。

长城建筑的历史影响(长城魅力非凡的建筑与文化符号)(1)

如何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孩子,并且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故宫与长城的兴趣,对于那些想要把故宫和长城介绍给孩子们的相关书籍作者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但对于祝勇先生来说,这个考验似乎并不太难。祝勇是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还是纪录片导演和作家。他导演的央视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更是入评“新中国七十周年纪录片百部推荐典藏作品”。本书《从故宫到长城》是“讲给孩子的故宫”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送给孩子们的长城科普书。

其实,对于长城,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这些了解,或许是基于一些民间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或者是基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旅游标语,比如“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也知道是长城是在秦始皇下令修建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也是因为他的命令,才有了“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民间传说。但追根究底,我们似乎并未真正系统地了解过长城的相关知识。

长城建筑的历史影响(长城魅力非凡的建筑与文化符号)(2)

但在《从故宫到长城》这本书,祝勇先生从“时间、人物、地点、原理、价值、战争”及“结局”这七个角度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人建的长城,以及长城与我国历史、文明发展、朝代更替有何关系。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长城从何而来,历朝历代为何始终坚持修建长城。其实,对于古代的政权而言,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城墙都是最常见的统治具象形式。只是,只有中国,才将这一具象形式扩大为守卫整个国家的权力象征。正如作者所说“墙,···以强硬而单调的造型来体现它的权力”。而长城便是古代帝王心中安全感的来源,只有长城安全,他们才能安卧睡榻。

对于长城的一些重要关隘,比如山海关、嘉峪关等,作者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比如具有“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它就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的,主持者还是明朝时期的名将徐达。而且之所以设计和修建山海关,是出于军事目的,是为了拱卫皇城北京,更是阻挡关外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后一道屏障。

长城建筑的历史影响(长城魅力非凡的建筑与文化符号)(3)

而长城中又蕴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定理”,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多民族的中国又具有怎样的塑造作用?为什么长城没有挡住清军入关,取代明朝统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另外,每个章节,作者都配置了关于长城的大量精美图片,这些图片或苍凉雄浑、或粗犷大气、或古朴厚重,一一展现长城的魅力与风采,让我们不必亲自爬长城,就可领略不同地区长城的独特风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