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搓澡是南方人发明的)

文 | 渡秋

韩国师傅金尚燮凭借出色的搓澡手艺年入百万,成为韩国王牌搓澡师。

把搓澡当成一门艺术,并非金师傅胡诌,作为澡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搓澡早已和修脚一道,从一项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变成一门花样繁多的“人体艺术”。

“知道”和你谈谈,搓澡这门儿艺术。

洗澡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搓澡是南方人发明的)(1)

即将关张的鑫园浴池的搓澡巾 (视觉中国/图)

洗澡搓背,在寻常人眼中本是一件俗事,但最近,一位韩国师傅却因此登上了热搜。

韩国师傅金尚燮凭借出色的搓澡手艺年入百万,成为韩国王牌搓澡师。在澡堂搓澡38年,现在,他的年收入维持在12.7万到17万美元之间(约87到117万人民币)。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他道出自己的心得:搓澡不能光靠蛮力,手指要像弹钢琴一般掌握节奏来搓澡。每一个身体都是一件艺术品!

把搓澡当成一门艺术,并非金师傅胡诌,作为澡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搓澡早已和修脚一道,从一项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变成一门花样繁多的“人体艺术”。

没有搓澡的洗澡是没有灵魂的。很多北方孩子记忆里都曾有过搓澡相关的经历。弥漫着氤氲水汽的澡堂,人们赤条条的摊开臂膀,搓澡师撸起袖子,戴上澡巾,以力拔山兮的气势从头搓到脚,搓下一团团灰泥,再辅之抹油、敲背、拔罐等操作,事毕神清气爽,一身轻松,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这是搓澡独有的魅力。

扬州才是搓澡界的耶路撒冷

搓澡登上大雅之堂,其实并非韩国人的功劳,在我国,搓澡师这个职业古而有之。据传搓澡最早起源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一名和尚名为志公,头戴无顶帽,身着斜襟袍,左手拿一角尺,腕上挂一铁剪,这铁剪,正是搓澡工常用的修脚刀。而这个志公和尚便是从前搓澡工的祖师爷,每日开工前必先拿出他的塑像拜上一拜。

可能有些人觉得,只有北方人才搓澡,因此,北方才是搓澡师的圣地。但殊不知,搓澡作为一门手艺,最早从扬州起源。全中国三线以上的城市,只要有浴池,基本上就有扬州搓澡工。可以说,这里,才是搓澡届的耶路撒冷。

追溯扬州沐浴历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以上,天山汉墓陈列馆内西汉广陵王刘胥的墓内,就已有专门的沐浴间。里面出土了一整套的沐浴用具,从浴盆、铜壶到木浴凳,甚至还有大小不一的搓澡石,可见古代扬州人的沐浴之风。

不过,搓澡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还是在宋代。在宋朝,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开始出现公共澡堂,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就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记载,老扬州的浴室门口都会挂一个灯笼,中午点亮凌晨吹灭,意在表明本浴室开张或歇业。所以扬州有句歇后语是:“澡堂的灯笼——天天挂”。

曾经做过扬州太守的宋代文学家苏轼,不但常到澡堂洗澡,还经常找人搓背。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及过这些辛勤的搓澡工。“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如梦令》),意思是搓澡师傅,您可慢些搓,本宝宝还没那么多泥。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宋朝开始,搓背就已经开始流行,扬州也涌现了不少搓澡师傅。不过,扬州搓澡最鼎盛时期还是在明清。彼时大运河吞吐天下盐粮,扬州成为其重要集散地,一时繁盛,澡堂业也因此得到大发展。相传乾隆帝微服江南时,就曾在扬州体验了一把搓澡服务,结果非常满意,当下题了十八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修脚之功乃肉上雕花也。扬州搓背因此声名远播。之后也出现了许多百年老字号的澡堂,比如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中华泉。鼎盛时期,扬州全市大中小浴室多达1600多家。

扬州既然是“搓澡之乡”,那么优秀的搓澡技师自然少不了。在扬州的大小澡堂,隐匿着各种搓背神人,优秀的搓澡师傅也成为澡堂镇场子的存在。2012年,还曾有两名扬州搓澡师走出国门,赴朝鲜平壤交流传艺。其中一位搓澡师傅罗国平,还在2004年获得了国家高级擦背师称号,而当时全国范围内获得这一称号的一共就6人。

扬州搓澡师的名气和他们超凡的技艺密不可分。扬州搓澡以细腻见长,讲究手轻劲匀,“四轻四重四周道”:轻者,喉乳肋小腿;重者,背膀臀大腿(意思是这几个部位要轻搓,那几个部位要重搓);周到者,手夹脚丫腿根腋下。以掌搓、鱼际、指搓三大手法,有手处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由手出之要诀。

除了“巧”,扬州搓澡的精髓还在一个“敲”字。搓澡完毕,任师傅的手指在背上错落有致的敲打,如万马奔驰一般,配合着独特的韵律和声响,简直是一种享受。力道的轻重缓急,手法的切换自如,服务的体贴周到,这所有的门道,可以说是一套搓澡届的“武林秘籍”。

如今,沐浴搓澡俨然已成为扬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地还有“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皮包水是指赴茶社吃茶,水包皮则指去澡堂洗浴。)的说法。热爱搓澡的扬州人还建有专门的沐浴协会交流技艺,2013年,扬州市沐浴协会还出台了《沐浴业擦背技术要求及服务规范》,对对搓澡工的技艺水平提出要求,由原先的“四轻四重四周道”提升为 "八轻八重八周到"。

洗澡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搓澡是南方人发明的)(2)

在福州市东门温泉澡堂,一名搓澡师傅在给浴客搓澡。(视觉中国/图)

搓澡的南北派之争

虽然搓澡这门手艺在南方开始兴起,但毫无疑问的是,北方才是搓澡的天下。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北方天气干燥,空气中的扬尘较多,皮脂腺分泌的汗液皮脂夹杂着灰尘就形成了身体上的“泥”,这些污垢本质上是老化的皮肤角质细胞。人体每天有100多万的皮肤细胞更新和脱落,因此,北方人就需要搓澡来卸去这一身多余的“污垢”。而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多,灰尘也少,湿热的天气需要频繁“冲凉”来保持清爽,自然不会积攒太多“污垢”,也就极少需要“搓澡”这一道程序。

除了气候原因,公共浴室的繁荣也是北方搓澡得以发扬光大的一个关键。现如今,搓澡文化的中心早已从扬州转移到东北。扬州市下面一个叫朴席镇的地方,2008年,这里3.6万人口中有8000多人在外地搓澡谋生,镇上的田圩村,有400多户人家几乎都在大连干过搓澡,被称为“大连村”。

扬州搓澡师傅北上就业跟东北澡堂的兴起有很大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曾是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基地,国企扎堆,许多企业规模庞大到惊人的地步,比如著名的鞍钢集团,员工总数有16万人,旗下有501家集体企业,从附件厂、医疗所、幼儿园、车队、美容院理发室应有尽有,基本上处于一种“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员工吃喝拉撒都有集体包办,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或是厂矿里,公共澡堂成为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之一。寒冷的冬天,集体供暖的公共澡堂成为东北人“取暖休闲”的好去处。而北方的搓澡文化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盛行起来。

和南派搓澡的细腻手法不同,北派搓澡比南派力道大的多,如果南派讲求一个“巧”字,那北派就追寻一个“力”字。手平把稳,劲头足,但无红无肿,无血印,锁骨肋骨扣把揉,黑皮重,白皮轻,瘦人防过骨漏红。

在东北的搓澡文化中,还有另一项讲究,那就是“加料”。如果将上面这种光凭手指力道的搓法称之为素搓,那么加点东西再搓就被称为荤搓。一般荤搓有盐搓、奶搓、醋搓、各类植物精油搓,甚至还有红酒搓,可谓“万物皆可搓”。

最神奇的还是传说中 “男搓两面儿,女搓四面儿”的说法,女生不仅要搓前胸后背,还有两边胳肢窝以下的部分也不会被放过,可见搓澡的步骤之细致。而在东北,基本上每个搓澡师如同理发店tony老师一样,都能在搓背的功夫给你拉拉家常,扯扯犊子,顺便解闷儿。基本上可以放心的把自己交给搓澡师傅,保证把你从里到外,从灵魂到肉体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除了东北,老北京也是搓澡师傅的圣地。光绪年间,李莲英义子在京城烟袋斜街创办鑫园澡堂,到处搜罗北派搓澡师,使得北派的鑫园澡堂名震四方。除此之外,陆军讲武堂附近的华清池以及南苑的双兴堂都是北京百年老字号澡堂的代表。

这里是北京爷们儿的天堂,在云蒸雾绕的浴池中泡澡,趴在白瓷砖上互相搓背,末了裹块白毛巾到休息区下棋、拔罐儿、唠嗑儿、斗蛐蛐儿,这是今天的浴池最具老北京原味的地方。

电影《洗澡》就再现了老北京澡堂的昔日景象。通过京城搓澡行业一把手老刘一家的故事,反映了澡堂业随时代变迁的兴衰和搓澡师傅的现实境遇。

受连锁澡堂和洗浴中心的影响,北京以及扬州的老式澡堂逐渐没落。扬州目前大小浴室由鼎盛时期的1600家已缩减至700多家。同时,随着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改变,使个人浴室逐渐取代公共澡堂,也让搓澡这个古老的行当走向低谷。

南北派搓澡师在搓澡江湖比拼斗技的场面已成明日黄花,现如今,想要体验一把真正的搓澡神功,恐怕上更是难加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