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边的县(陕西省一个县人口仅9万)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下辖10个设区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其中,就宜君县来说,人口仅9万,隶属于地级铜川市,也即为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之一。但是,宜君县的历史却非常悠久,根据史料记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护军,始置宜君县,属雍州北地郡。因县西川有宜君水(今陕西铜川沮河),故名。由此,对于宜君县来说,于南北朝时期建县,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

陕西黄河边的县(陕西省一个县人口仅9万)(1)

首先,宜君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在地理位置上,宜君县位于陕北南缘,东濒洛河,与洛川县为界,南靠白水和铜川郊区,西面北面和延安市黄陵县毗连。介于东经108°54′37″—109°28′46″,北纬35°07′34"—35°34′58"之间,东西长51.9千米,南北宽50.3千米,总面积1501平方千米。宜君县北去黄陵县33千米,延安市204千米;南去铜川市45千米,省会西安市173千米。就宜君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陕西省宜君县一带先属魏国,后成为秦国的疆域。

陕西黄河边的县(陕西省一个县人口仅9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铜川市宜君县一带属内史。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该地区属左冯翊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宜君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在三国时期,曹魏在该地区设立泥阳县,属北地郡。西晋因之。东晋苻秦永兴二年(358年),干故城设宜君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护军,正式设立宜君县,属雍州北地郡。因县西川有宜君水(今陕西铜川沮河),故名。由此,对于宜君县来说,于南北朝时期建县,属于因为一条河而得名的情况。

陕西黄河边的县(陕西省一个县人口仅9万)(3)

永安元年(528年),分北地郡设立宜君郡,宜君县属之,兼设郡治。不久之后,北魏又分故泥阳地设立置石保县(今宜君县西部,县东部原区属中部县),隶东秦州(孝昌二年改名北华州)中部郡。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撤宜君郡,并石保县入宜君县,属京兆郡。公元618年,也即唐朝建立后,宜君县隶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撤宜州废宜君县。贞观二十年(646年),再次设立宜君县,属雍州。五代十国时期,宜君县属延安府坊州。北宋时期,宜君县隶永兴路坊州。

陕西黄河边的县(陕西省一个县人口仅9万)(4)

最后,南宋时期,改永兴路为鄜延路,宜君县属鄜延路坊州。元朝建立后,鄜延路改为延安路,宜君县属坊州。明朝和清朝初期,宜君县属延安府鄜州。雍正四年(1726年),鄜州直隶于陕西省,宜君县随属之。到了1913年,宜君县属榆林道。1928年,宜君县直属于陕西省。1958年12月,宜君与黄陵合并为黄陵县。1961年9月,恢复宜君县这一建制。1983年9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辖地。截至2018年底,宜君县总面积达153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9万人,也即为陕西省人口最少的县之一。

文/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