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q遇上祥林嫂(阿Q嘲笑祥林嫂才是最大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和阿Q,在国内可谓人尽皆知。如果鲁迅先生对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么对于祥林嫂,鲁迅先生可是只有同情。好在祥林嫂并没被人用链子像狗一样拴着,没被逼成精神错乱。

因为祥林嫂太坎坷,她见人就忍不住叙说她的不幸,希望得到共鸣,这有什么错吗?她之所以喋喋不休,是因为她的痛苦并没减轻,她的问题并没解决,可不仅一百多年前的鲁镇人没能理解她,即使一百多年后的大中国也没能真正地同情她,他们不仅把祥林嫂,而且把书写祥林嫂式悲剧的人,都称为负能量,而这些人和阿Q具有相似的特质。

祥林嫂虽然愚昧,但她善良。而阿Q不仅愚昧,而且自大、自贱,以靠欺负弱小的人,来发泄自己的心中的不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虽然阿Q没房没车,没老婆孩子,没有稳定收入,靠着给别人家干短工混日子,逢什么季节,什么日子就干什么活儿:“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穷得几乎只剩一条裤衩,连农民都不如,至少农民还有自己的田地。如果有人对他礼貌些,比如见面时跑得快些,他就以为自己很重要,而不认为别人是因为有风度,他觉得天下离开他就好全饿肚子。

当阿q遇上祥林嫂(阿Q嘲笑祥林嫂才是最大的悲哀)(1)

​不过,虽然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生活,但这并不是他的可悲之处,他的可悲源于精神。阿Q虽然是未庄的底层人,但是性格上却自尊自大,他看不起任何人,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你算什么东西”。

就连赵太爷这样的“大人物”,他也时常是反讽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

阿Q的最大自负源于以为自己姓赵,被赵大爷打了嘴巴。

当阿q遇上祥林嫂(阿Q嘲笑祥林嫂才是最大的悲哀)(2)

在《祝福》中,祥林嫂来自卫家山,并不是鲁镇人。她的一生非常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某年春,丈夫不幸去世,为了逃避被卖掉的命运,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在卫老婆子的介绍下,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所以在鲁镇还能待下去。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山里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家。

好在贺老六是个本分人,对祥林嫂不错,并没有把她拴起而逼成精神错乱。年底他们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当地人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但话讲了一遍,就不是新闻了。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这说明人们开始对她的同情只不过是出于听故事的好奇心,并不是出于共情,因为她的不幸并没减轻。大多数人喜欢听悲惨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幸运,但又不能听得太多,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人们的同情心在什么时代都是有限的。真正的善良是春风化雨般地帮助她这样的人。

什么时代,都有祥林嫂这样不幸的人。但这个时代,“祥林嫂”已经变成了贬义词,人们把总是诉说自己或他人不幸的人称为“祥林嫂”,等同于负能量。如果你有不幸,那你最好憋住不说,隐忍是这个时代的美德。除非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即使不幸降临到他们自己或子女身上,比如得了头疼病,他们就只关注或宣传头疼病,别人的脚疼就成了负能量。他们只想被关注,而不想关注和自己无关的人。在他们头疼之前,头疼就是负能量。至于远方的战争,死多少人更和他们无关。

还记得当年有多少人骂武汉的女作家方老师吗?所以高校林立的大上海发生了同样的事,就再没有一个作家跳出来。

有一次我在游泳池,听见几个北京的老太太议论:上海人之所以如此,是源于他们不听话,源于他们的高傲,活该!

天子脚下的北京人确实不傲慢!

阿Q最大的自信是以为自己姓赵。

后来赵家被抢,赵太爷一口咬定是阿Q勾结土匪所为。于是,阿Q被钻进革命党的知县大老爷和把总大人投进了监狱,最后就成了“惩一儆百”的牺牲品,结局连赵家的狗都不如。

当阿q遇上祥林嫂(阿Q嘲笑祥林嫂才是最大的悲哀)(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