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1)

自然界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它叫做鲸落,它是鲸鱼死后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可谓“一鲸落,万物生”。

从生物学上来讲,鲸落是鲸鱼死去之后,尸体沉入海底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充满意义,海洋中的万物依靠鲸落实现了良好的生态循环,就像鲸鱼反馈给海洋最后的礼物一般,被人称为“最温柔的死亡”。

死亡,并不是一了百了,其本身是有意义与价值的。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生命个体的死亡只不过是大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渺小环节或片段而已。“一鲸落,万物生”告诉我们,死亡只是生命能量的转移以及生命形式的变换。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2)

关于“死亡”的意义与价值,庄子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给予我们无穷的智慧启示。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齐)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为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用天地来做棺椁,用日月来做双璧,用星辰来做珠玑,用万物来做陪葬。这样,我的葬礼还不厚重完备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吗!”弟子说:“(按你说的那样),我们担心乌鸦老鹰等鸟把你吃了。”庄子说:“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在地下被蚂蚁吃,从乌鸦嘴里夺过来给蚂蚁吃,你们为什么这么偏心啊!”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3)

庄子面对生死,一如既往地“黑幽默”,还是如此地超然洒脱。他的妻子死了,他很另类地“鼓盆而歌”,他自己快要死了,也能笑谈“厚葬”与否。

这一切只因为庄子已经超越了生死困局,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对待死亡,庄子的弟子们不仅有偏心,更有偏见。有偏心偏见,就是自以为是的世俗之人,而不是一个顺乎自然的真人圣者。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死是命,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作用下的自然现象,是不能自主选择的,“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却”。生命,生是命,死也是命,简称生命。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4)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一句话,你的生命并不属于你,而是属于天地,是天地暂时委付于你一个形体。生命,本质上并不属于你,你只是天地万物大生命体中的一个细胞。你的死亡作为一个“物质资料”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循环,就像鲸落一样。生死就是这样,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生死在天,面对死亡,要知天安命,顺其自然,不为生喜,不为死哀。生死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一样,黑夜对白昼来说是死亡,冬天对春天来说是死亡,落叶对萌芽来说是死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非人力能够改变的。所以,我们面对生死坦然面对,顺其自然。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5)

庄子“齐物论”,包括齐万物、齐是非,也包括“齐生死”。“死生一条”、“死生同状”,生与死是一体的,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齐,既是等同,又是融通,融通生与死在观念上的对立冲突。生与死之间没有天然的隔阂,“生死同府”,生死同体,如一手之两面。生的同时,也是死;死的同时,也是生。

生死只是世人的一种观念而已,其实“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同在,死亡不是结果,而是生命过程。庄子将“死亡”看作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在他来说,死亡是一个“喜剧”,而不是悲剧,所以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只因看破了生死,“视死如归”,就像游子回家一样自然。

生死只是生命的自然现象而已,也只是人的观念而已。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万物是相互转化的,生命也是轮回的。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6)

向庄子学习,学会道眼观世界,学会齐生死、善死生,达观面对死亡,才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境遇。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心死,是人的精神生命的终结,人死只是人的肉体生命的结束。

薪尽火传,柴可以燃尽,但生命之火可以无尽地传递下去,也许只有得道了,以道为友与道同游,我们的精神生命才会与日月齐寿,与天地同在。

“一鲸落,万物生”,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新生于海,一切都在海里。我们的海在哪里?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形而上的大道里,在本自具足的内在智慧中!

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