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新年慰问困境儿童(热评让事实孤儿)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对很多人来说,是这两天才开始关注的一个新鲜名词。这个名词背后,却有真实的注解。2013年6月,南京两名女童饿死在家中。其父当年2月吸毒被抓,其母曾有吸毒史。事发时,两名女童被锁在家里,走访的民警发现异常,请人打开门锁,横在人们眼前的,是两具幼儿尸体,以及一道深可见骨的“社会伤口”。

点亮新年慰问困境儿童(热评让事实孤儿)(1)

在当时,这样的悲剧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制度不健全。刑法当中有遗弃罪可以规制,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一口气给妇联、工会、学校、村委会等十来个主体赋予保护责任。但实际效果却是,谁都有权过问,谁都不好插手。制度从纸面落到地面,这截距离,不短。

民政部去年的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的总量,大约有50万人。他们不但面临一定的生存困境,在精神层面,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也普遍容易出现自卑、偏执等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6月18日民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尤为凸显。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外扬”“疏不间亲”,这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背后,是我们传统的家庭道德观足以把外力干预家庭事务的合理性推到爪哇国。对于有爹有娘,却“事实无人抚养”的孩子,有时街坊邻里即便知道,也认为那是别人的家务事,不便伸手管。这不全然是冷漠,也是传统习俗中不适应现代文明的一种习惯性体现。但对这些事实孤儿来说,如果他们在社会当中就像一座孤岛,没有任何外力能够拉他们一把,那么,等他们长大成人后,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之中?

点亮新年慰问困境儿童(热评让事实孤儿)(2)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项政策,都会涉及认定的“阈值”问题——比如,对于那些“两天有人管十天没人问”的儿童,该怎么认定?如何防止有人钻政策空子,生娃不管娃,把孩子往政府手里强推?就目前的政策来看,对有心无力的家长,党和政府会全力帮扶;对有力无心的家长,要联合惩戒。但是,对于那些既没有能力,又不想抚养孩子的家长该怎么办?对于这极小部分的家长来说,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被告到法院。即便输了官司,判决怎么执行或许也是问题。

点亮新年慰问困境儿童(热评让事实孤儿)(3)

少年儿童的成长,并不单单是资金所能完全解决的,“事实孤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怎么落实责任主体?谁来负责他们的情绪管理、行为纠偏?这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与解决的。

一项新出台的政策,必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随时掌握实施过程当中的动态,及时调整细化实施方案,这样,才能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有保障、心灵有归依,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出一座座“孤岛”。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评论员 肖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