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篇(小学语文知识第120期)

每日一练一、二年级,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语文知识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语文知识篇(小学语文知识第120期)

小学语文知识篇

每日一练

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热闹 B.热烈 C.热情 D.热忱 E.热心 F.热诚 G.热衷

1.“猴子爬竿”的表演刚结束,台下就响起了____的掌声。

2.节日的大街上____非凡。

3.客人来了,我____地招待他们。

4.他生活十分艰苦,对工作却满腔____。

5.他从不____于荣华富贵,而只追求为人类造福。

6.我虽然初出茅庐,缺少经验,却有一股学习的____。

7.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____的掌声。

三、四年级

下面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使用了新的生产线以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B.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C.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D.这次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准备。

五、六年级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小学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观赏 B.观看 C.张望 D.看望

1.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____一场足球比赛。

2.前来____菊花的人川流不息。

3.听到叫喊声,他四处____。

4.我和同学去____生病的李老师。

答案 :BACD

【答案解析】

观赏】观看欣赏。着重于观看,如观赏景色,观赏杂技表演,观赏盆景等。

【观看】参观;观察。指特意地看,如全村的人都出来观看。

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看望】到长辈或亲友处问候起居情况:看望父母 ,看望老战友 。

小学三、四年级

下面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轻轻走出家门。

B.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一定有一万年了。

C.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

D.通过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他更喜欢学习语文了。

答案 :C

A,蹑手蹑脚和轻轻两个词重复了;

B,约摸和一定语义矛盾;

D,需要把"使"删去,不然没有主语。

小学五、六年级

“凹”字的结构是( ),笔顺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独体字,笔顺是竖、横折折、竖、横折、横。

百科知识

一、“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 A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 )

A、 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答案: B

【答案解析】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汉中郎。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匈奴人惊叹李广骑术,'飞将军'由此得名。

三、铁面无私包青天中,包青天的原名叫什么?

答案:包拯

【答案解析】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