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1)


半神半鬼双面人。

短短七个字,是我阅读《三国演义》后,对周瑜形象的看法。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2)

“神”的一面——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国之栋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对周瑜的评价。读完诗篇,顿时引入我眼帘的是一个“英姿焕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美人入怀,何其风流”的英雄形象,字里行间尽是满满的仰慕之情。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3)

而在《三国演义》涉及周瑜前半生的描写,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相貌夺人、 文采出众、 文艺双全”的江东“周郎”形象。各方英雄豪杰都对周瑜赞誉有加,且看众人如何评价周瑜:

孙策:“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

孙权:“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问。”

由此可见,不仅东吴己方阵营的领导者孙策、孙权高度赞扬周瑜之“异才”、“雄烈”;就连敌对方的刘备也夸赞周瑜“文武筹略”、“器量广大”;王朗、蒋干等士族文人也对周瑜予以“江淮之杰”、“雅量高致”的称颂。如果不是周瑜自身具备上述优秀品质,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到各方势力、各阶层人士的一致赞誉的。

试看周瑜的共计:辅佐孙策定东征西讨定江东、力劝孙权赤壁一战定乾坤、献计吞蜀地与曹操二分天下等等不一而足,在《三国演义》前半部分对周瑜的形象,完全是一幅睿智、从容、远谋、宽仁的完美形象,然而这一切随着赤壁之战的到来戛然而止,准确的说,随着诸葛亮的出场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4)

“鬼”的一面——气量狭小、妒忌贤能、“三气”而死

赤壁之战开战、诸葛亮粉末登场,周瑜的形象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此前的“雅量高致”变成了“气量狭小”、“文武筹略”变成了“妒忌贤能”,最终竟还落了个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赤壁之战中,在面对诸葛亮时,周瑜各项能力锐减,智商减半,完全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论在计谋上、还是在心智上、甚至在脾气上,全面处于下风,丝毫看不出东吴大都督的气质。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5)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动辄“大喜”或“大怒”,甚至气急败坏,意气用事,直至“口吐鲜血”、表现出心浮气傲的不成熟和心胸狭窄的卑劣;同时,当他发觉诸葛亮的才华远胜于自己时,甚至决意杀之而后快,把个人一己私利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完全没有一个成熟政治家胸怀与见地,把孙、刘之间的盟友关系抛在脑后。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6)

“双面人”——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7)

首先,必须承认,《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述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决不在周瑜自身,周瑜也绝不是一个人格分裂之人。因此,周瑜的前后形象迥异必定是另有原因。

第二,原因出在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身上,是他一手塑造了周瑜前半生的“神”人形象,又亲手把周瑜变成了一个“鬼”这样的双面人,真可谓“成也罗贯中,败也罗贯中”。

周瑜怎么做到不死?人格分裂还是另有原因(8)

为什么罗贯中会如此对待周瑜呢?究其原因,还是所谓的“忠君”、“正统”思想在作祟。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受到传统的封建思想教育及礼数,接受了千年来儒家对曹操、刘备、孙权等三方集团势力的定性定位:即认为刘备是所谓的“汉室正统”、曹操是“国贼”,因而在《三国演义》中对刘备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大加褒扬,对其中的事实和人物多言过其实甚至无中生有的发挥创造;对曹操为代表的曹魏集团则一律贬斥,不惜罔顾历史事实、断章取义,贬损人物能力、品质;而对孙权为代表的东吴集团则采取的是一种利用的态度:当东吴集团与曹魏集团为敌时,就突出孙权一方的正义一面,因而对孙权、周瑜、鲁肃等代表人物的态度,就多以正面为主,这也是为什么前期周瑜的形象是“神”的形象,这是为了文学艺术的需要;同样,当东吴集团面对蜀汉集团时,就由“红脸”变成了“白脸”,从正面变成了反面,此时的周瑜就成了“鼠目寸光”、“气量狭小”的”鬼“面目,这完全是为了突出蜀汉集团的正面形象,强化诸葛亮的人物的高大上。

总结:

因此可见,在《三国演义》中,东吴是一个悲剧的存在,周瑜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们没有自身存在的独立价值,完全是作为陪衬而存在,随着陪衬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时而正面、睿智;时而反面愚钝。总之,就是没有自身的人格,始终以“双面人”的形象出现。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周瑜的“半神半鬼双面人”的人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