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

伤痛的楚汉(21)主笔:闲乐生朱晖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往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就国,并听从张良建议,一把火烧掉了通往关中的栈道,以向项羽表示,我刘邦绝没有西向与你争天下的想法。

汉王的演技太逼真了,这一下,不但项羽相信他不会反,就连他手下的将士们也都相信,咱们汉王恐怕打算要老死汉中了。

汉王手下的士卒,大多是关东人,而且很大一部分来自江淮平原,初次来到寒冷荒凉、地广人稀的汉中,不免产生陌生恐惧之情绪。这汉中,就是个狭长的断陷盆地,东西长两百余里,南北宽仅十到五十里,四面都是平均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的高山,给盆谷中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曹操说它直如天狱,诚不虚也。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1)

况且,中国人又最为安土重迁,被放置在这样一个远离故乡的边缘之地,无异于被流放,所以汉军们都非常思念老家与老家的亲人。于是,每到深夜,军营里都会飘起思乡的楚歌小调,听的人肝肠寸断,结果慢慢的就开始有人当逃兵了,刚开始只有几个几十个,后来成百上千越来越多,甚至有的中高级将尉都失望逃跑了。汉王每天组织大家开思想动员会议、并严法杀逃兵以立威,却都阻止不了这股逃乡热潮,毕竟大家出门打拼,为的是建功立业衣锦还乡,而不是困守异乡扎根边疆。

于是渐渐的,汉王也就麻木了,他真的累了,累的有点儿自暴自弃了。他此时的心理,与淮阴少年时的韩信一般无二:浑浑噩噩,如在梦中,寻不到一点儿成功的希望,他也非常需要一句当头棒喝啊!

直到有一天,汉王终于被一个可怕的噩耗惊醒。

——大王,不好了!丞相萧何昨夜私奔而去。

——什么!?私奔,与谁私奔?

——没有与谁私奔,他一个人走的,走的时候谁也没告诉。

——啊呀呀,没想到萧何这个浓眉大眼的也会背叛革命啊,寡人失此左右手,大事去矣!

萧何对刘邦的重要性,不消我多说了,这可是他万能的右手!大丈夫可以没有老婆,却千万不能没有右手啊,这个心理打击太大,刘邦气急攻心,差点背过气去!

——快给我追!追不回来,寡人把你们通通砍了!

一天过去了,没消息,刘邦无比煎熬……

两天过去了,还是没消息,刘邦的心情down到谷底,就如同一个失恋的中学生,茶饭不思,全身无力,如陷地狱……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2)

第三天,刘邦又感觉自己回到了天堂,因为追兵回来汇报说

——大王,不用追了,丞相又回来了。

——啊?萧何搞什么飞机?快把他叫上来,寡人要骂娘!

汉王又生气又高兴,他快被这虐人的情节搞崩溃了,他要问问清楚,萧何这个死鬼到底在搞什么鬼?

萧何满脸微笑的垂手殿下,看样子开心的很。汉王对他如此生气,这说明汉王最重视的仍然是他,他怎能不开心一笑。

——笑,笑个屁啊!老子问你,你这几天到底跑哪儿鬼混去了!

——大王莫怒。臣从王数年,未尝一日相舍,臣怎忍相负。臣此去乃追亡者也。

——追谁?男的女的!

——臣追韩信也。

——听你放屁!我手下的将领逃走了十几个也不见你去追,一个小小的韩信你追他作甚?萧何啊萧何,你长本事了啊,还敢骗我?就算骗我你也要编个好一点的理由嘛!这样人家心里也舒服些。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3)

除非萧何与韩信有不正当的男男关系,否则刘邦说啥也不肯相信萧何的鬼话。没办法,萧何只好给汉王慢慢解释,于是他收起笑脸,非常严肃的说:“臣闻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今诸将易得,国士难求。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如长王汉中,不欲东归,随韩信去与不去,亦无足轻重。如欲与项王争衡,东向而图天下,非韩信不足与议也!”

汉王泱泱道:“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我何尝不想尽早东向称霸天下,可是……”说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刘邦心里很清楚,他们再这样待下去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巴蜀汉中地区向来易于割据自守,难于扩张进取。闭塞的环境、困难的交通、安逸的生活、悠闲的民风,会将一切雄心壮志消磨干净。后来三国蜀汉时期的诸葛亮和姜维,不顾国弱兵弊,近似徒劳的多次强行推动北伐,就是出于对这群山锁国磨人的戒惧。所以汉军若不能在短期内兵出秦岭,延宕日久,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言尽于此,萧何便决定摊牌了:“大王果欲东归,宜急用韩信,否则,信终亡去耳!今日之事,王若不用韩信,臣免冠服,纳与我王,愿归田里,免使他日为项王所虏也。”

汉王久久的看着萧何,脸上尽是疑惑与嫉妒的古怪神情,良久,才满怀幽怨的说道:“好吧,算我怕了你!我就用他为将。这样你该满意了吧!”

萧何摇了摇头,道:“虽使为将,尚未足留信。”

汉王跳了起来,大叫:“这还不够!!那你说,你说!老子要怎么做才够?”

萧何面色平静的说道:“我王当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突地变了嬉皮笑脸的神色,正容道:“丞相啊,你一生唯谨,行事向来稳重,今日何以如此?寡人虽少学,亦知大将军之职,所系甚重,国家之安危,三军之存亡,仰赖于一人也。若一时轻信,用韩信为大将,倘其能言而不能行,资谈有余,临事不足,非独我等受虏,无数百姓且死于无辜,丞相一时悔之何及。且寡人闻韩信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亭长,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辱胯下,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这样无能无耻无勇无用之人,寡人怎可轻用!”

萧何道:“不可轻用,便要重用么!韩信他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乃是英雄未得其时;在霸王帐下,为执戟郎官,乃英雄未得其主;臣与信言,洞见肺腑,真有用之良材,天下之奇士,决非徒资口谈也!大王再疑,臣愿以全家性命保之!”

汉王冥思良久,终于道:“既如此,老子便赌一次,拜韩信做大将军好了!”

“善,如此我王幸甚,大汉幸甚!”

“那你现在就派人召他进殿来,寡人当即赐之大将军符印!这总可以了吧!”

“此亦不可!”

汉王第二次跳了起来:“这还不行?你到底想怎样?一次次的逼老子……寡人都要被你搞疯了!!”

萧何忍不住笑道:“王素慢无礼,此韩信所以去也!今拜大将如同儿戏,招之则来挥之即去,招妓也未有这般随意。”

汉王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他妈的就是事儿多!那你说要怎么弄?”

萧何道:“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沐浴,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刘邦已经无语了,为了韩信那臭小子,寡人居然还得当几天和尚,洗几天澡,办一场婚礼哦不是典礼吗?你萧何真可行啊!好吧好吧,就按你说的办,这可都是因为你啊萧何,人这一生,总得傻一次,寡人就陪你傻一次吧。

萧何这才满意笑去。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4)

图:石门褒斜栈道,刘邦,韩信,萧何巨石雕像

说实话,史书里的这段记载实在很有演义的感觉,关键是我们的老萧同志也太没有组织原则性了一点儿吧!也不经过战阵考察,就凭着几次谈话,就认定一小年轻儿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而且不仅是认定,还一个劲、拼了命的追慕、保举,非要把汉军交在一个从未指挥过任何战役的菜鸟手中,换作谁是汉王,恐怕也免不了心里打鼓吧!况且,想那曹参周勃樊哙灌婴郦商等人,都是斩关夺隘、身经百战的宿将,最后却还得归韩信这无名之辈管辖,这又岂能服众?

如果这段记载果真没有任何夸张成分在内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对萧何的无双慧眼与政治勇气肃然起敬了。一个才高八斗、能力出众的政治家,奋其一身去辅佐一个小小亭长起兵造反;一个德高望重、万人敬仰的大丞相,拿自己积累下来的所有政治资本去换取君王对一个区区胯夫的信任重用——这需要怎样的一种的胆识与勇气啊!这种勇气其实并不比项羽的破釜沉舟逊色多少。

光凭这一点,萧何,大汉第一名相,实至名归!现今很多地方,还有尊奉萧何的“衙神庙”,大概每个公务员的,都希望有一个能够慧眼赏识自己的萧何吧!而萧何的子孙兰陵萧氏,也将萧何的政治基因发扬光大,流传千年,号称“两朝天子,九萧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顶级政治门阀,其政治影响力不在任何一个帝族世家之下。

至于汉王,他为何连个面试都不搞就决定拜韩信做大将军呢?原因很简单,汉王无比信任萧何,萧何又无比信任韩信,所以汉王也就无比信任韩信了。从这方面来说,深感知遇的不止是韩信,还有萧何,就因为萧何一句话,汉王就将韩信这个从未打过仗的毛头小子提拔到战功赫赫的丰沛老将之上,这得顶着多大的政治压力,这种深重的信任,这种难得的老板,岂能不让我们这些受尽了委屈的打工人泪流满面?

只可惜,萧何之后,再无萧何,刘邦之后,再无刘邦,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些深具慧眼又有魄力的领导,永远只存在于躬耕南阳的梦中了。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5)

图: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内乡县衙所供奉的衙神萧何

汉王要拜大将了!汉王竟然牺牲了除泡脚之外的所有酒色享受,又是斋戒,又是筑坛,诚心诚意要拜大将军了!

自沛县起事以来,汉军一直未设大将军之职,其军事统帅向由刘邦自己亲任,而如今汉王终于要设此高位了,且如此郑重其事,消息传出,诸将们忍不住额冠相庆,酌酒欢呼,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也难怪大家激动,汉王对手下这些老兄弟们好则好矣,却一向十分随便,就像萧何说的,素慢无礼,封官赐爵往往就一句话了事,何时搞过如此盛大的典礼?这可真是太给那人面子了!大家伙为刘老毛卖命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人可以大大的风光一次啦!就是不知道这好事儿会落到咱们谁头上呢?紧张紧张,兴奋兴奋……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6)

终于,到了拜将的这天,整个南郑城都沸腾了,那家伙那场面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大家都涌到了新建的拜将坛下,等待这个折磨了大家许久的谜底揭晓。

开奖在即,最紧张的时刻到了!

曹参手心出汗,周勃兴奋的搓手,樊哙握拳屏息。

没有想到,打死他们也没有想到,司礼官宣布任命时,口中喊的却是——有请新任大将军韩信!

韩信?韩信??韩信???哪个韩信?

难道是韩王韩成的那个弟弟韩信?不可能哪!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韩将,凭什么来当我们大汉的大将军!

韩国的韩信已经站了起来,满脸中五百万的表情。

同名同姓,害死人哟!

坛上的汉王与萧何,则脸都绿了:妈的,这误会可大了!尴尬ing……

司礼官忙不迭的解释:大将军非韩国韩信,乃治粟都尉韩信也。

韩国的韩信恨不得立刻找个地洞钻进去:妈的,白浪费表情了!丢人ing……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7)

曹参周勃灌婴等人,则全疯了!

——什么?什么?什么???就是那个寄食亭长受辱胯下犯了军法差点砍头还当过逃兵的韩信?是汉王疯了还是司礼官疯了,还是我们大家都疯了??

反正大家心里就是一句话:不服!

有没有搞错啊,我们跟着汉王打天下时,他韩信还不知在哪儿钻裤裆呢!现在他居然做了我们的上司……啊呀呀,我们不服哇!

但是没办法,汉王花这么大功夫拜将,显然已经看中了人家。木已成舟,谁不服都没用了。

这便是萧何力争拜将仪式的原因了,不这么帮韩信风光大办一下,韩大将军的权威如何树立?

而面对这一片的震惊与喧嚷,韩信毫不介意,昂首阔步,自信满满的走过人群,走上红毯,挥手致意,登上神坛,从汉王手中接过代表大将军权力的虎符、玉节、金印、宝剑、鈇钺等,双方行君臣之礼,祝告天地,剖符结誓,经过一番冗繁的仪式之后,韩信终于正式成为大汉三军统帅!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8)

这一年,韩信年仅二十三岁,比项羽杀掉宋义成为楚国上将军还要小两岁。

数载失意下深渊,一朝得志上凌云,人生际遇之无常,莫过于此。

这将是拜完了,但是,韩信到底有多大本事儿,谁心里也没底,一切还有待检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吧!

于是,典礼结束,诸将坐定,由汉王对新任大将军进行面试,一则讨论讨论大汉该何去何从,二则让大家看看,老萧丞相拼死举荐的无双国士到底无双在哪儿?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面试,而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对谈,大汉四百年基业自此而开!

面试一开始,汉王就毕恭毕敬的向韩大将军问道:“丞相与太仆数言将军之能,不知将军将何策以教寡人?”

曹参周勃都伸长了脖子:这个新上司只要答错一句话,我们马上往死了嘲笑他,哈哈哈哈!

韩信欠身说了句“不敢当”,便直入主题道:“大王今东向争衡天下,岂非与项王为敌耶?”

汉王老实承认:“然。”

韩信又问道:“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太没礼貌了太没礼貌了,明知道无论勇武还是仁德,项王都比汉王强很多,还故意问这样的问题,这不是找汉王的难堪么?你韩信到底在想什么??

曹参周勃诸均勃然而起,狠狠盯着韩信,场面超尴尬的。

没想到汉王低头想了半天,突然哈哈一笑,潇洒的说道:“吾实不如项王也!”

韩信赞同的点了点头,向汉王拜贺道:“恭喜大王有自知之明,臣亦以为大王不如也。项王英勇善战,一往无前,仁爱部下;而大王好酒及色,素慢无礼,有玩世不恭之态。”

曹参周勃等霍地又站了起来,想要大声抗辩却偏偏无言以对,这时韩信又话锋一转,继续道:“然臣尝事项王,请以为与大王言之:项王暗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曹参和周勃坐了下来,开始认真分析韩信之言。汉王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萧何则会心的笑了,韩信之论,他早已听过,如今再闻,依然振聋发聩。

韩信继续说道:“项王见人慈爱恭敬,言语呕呕,人有疾病,辄涕泣分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印都摸平了),忍不能予,所谓妇人之仁也……”

汉王听了连连点头。这个道理他明白:一个统治者对人民是应该端庄守礼,但只给感情不给面包,这样的仁就是“妇人之仁”,对打天下毫无益处(注1),看来咱们大汉也须建立像秦那样的完备的军功爵制度,给官兵们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不对,我亲爱的大将军?

韩信见汉王一点就通,心中十分开心,他站起身来继续分析道:“然也然也。且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放逐义帝,所过无不残灭,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席间众人两眼已经开始放光了。他们从来都认为霸王是不可战胜的,可经过韩信这么一分析,他们这才发现霸王原来犯了这么多错误,还都是这么严重的错误,简直是自取灭亡嘛!

周勃忍不住又站了起来,奋臂道:“好哇,大将军说的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咱们该立刻打过关东去,灭掉项小子!”

韩信回头看着激动不已的周勃,笑道:“公认为项王不堪一击么?”

周勃一愣,道:“难道不是么?大将军的意思不就是说……”

韩信笑道:“非也非也。项王虽失了地利人和,然我等仍非他的对手,除非……”

汉王急问:“除非什么?快说快说!”

韩信正色道:“除非大王诚能反项王之道而行之:任天下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这就是韩信这些年来洞察局势、缜密思索出来的伟大战略,即废弃楚制,改用秦国成功的军功爵制度以激励将士,并配合汉军士卒强烈的思乡东归意愿,转化为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就一定能够打败项羽。

汉王跳了起来:“善!寡人若得志,定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享天下,其有功者上至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山无坏时,河无竭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永远贵昌,世世勿绝。”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9)

韩信也跳了起来,再拜道:“我王英明!必得天下矣!今三秦王章邯等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而降诸侯,及项王坑秦卒二十万,惟有章邯、司马欣、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恨不得将三人食肉寝皮,今项王反立此三人为王,秦民莫有爱之也,怎肯诚心归附?”

汉王与诸将已经完全听入迷了,一片阒静中,只听得韩信一人指点江山、侃侃而谈,声音虽然不大,却如暮鼓晨钟,声震庙堂!

“反观大王入关,秋毫无所害,除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莫不欲王为秦王者。且义帝原约,天下无人不知,大王被迫西行,秦民亦无不怀愤!今大王举兵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服了服了,诸将对韩信彻底服了,我们看到山东士卒大批逃亡,都以为这是我们的大麻烦,没想到韩帅却从中看出可以利用的思归心理;天下乱了这么久,人心思定,好不容易楚霸王做了天下共主,想打仗的人就更少了,如果我们不利用将士们想要回家这个心理,如何能够东出争夺天下?还有,秦制暴虐,我们都不喜欢,可没想到韩帅却从中看到了秦军功爵制度对我们的帮助!此种种方略,令人惊叹,真乃不世之奇策也!

萧何不动声色的微微笑了。他亲自导演的这场拜将大戏,终于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今上至汉王,下至兵卒,每个人都对还定三秦信心满满,这可比开多少次动员大会都有效啊!

韩信也笑了,大丈夫得展所学、得伸其志,世间还有比这更痛快的事儿吗?这些年积郁在韩信心中的那股浊气,霎那间一吐而出,他转头与萧何意味深长的温柔凝望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刻,中国历史上最闪亮的一颗将星,终于在汉王建筑的祭坛上冉冉升了起来。开汉家四百年基业的大军事家韩信,自此正式登上了安邦定国的政治历史舞台。此时,他虽然还没有统帅过大军,也还没有立下大功,但他对天下时局的分析,清晰透彻,入骨入髓;其深谋远略,亦高瞻远瞩,脑洞清奇;纵是四百年后孔明初见昭烈而论三国之隆中对,亦不能过矣!

韩信早年的三件事(韩信一个从没打过仗的毛头小子)(10)

注1:当然,项羽吝惜爵赏,也与他的故楚旧贵族后裔身份有关。作为一个重视“血统”与“亲爱”与故楚旧贵族,项羽既尊重战国时代以来的“卿、大夫、士”的血缘贵族传统,也尊重反秦起义以来各国诸侯的灭秦战功,故而一直小心翼翼的在血统贵族与军功贵族之间保持着势力平衡与数量均衡。这在和平时期也可算是一剂稳定局势的良药,但在形势急剧变化的秦末楚汉乱世中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这动荡的大乱世中诞生了大量的野心家,他们并不喜欢项羽这种“讲规矩”的“妇人之仁”,而更喜欢刘邦这种“不讲规矩”的实用主义者。事实上,刘邦通过五年的楚汉战争,培养了数百军功列侯与数十万的高爵复员军人,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大洗牌,这些军功新贵族成功取代秦与六国的旧贵族而成为了新王朝的根骨,最终实现了秦始皇想做而从来没能做到的事情。从这个方面来说,刘邦虽是灭秦之人,却也是真正继承了秦始皇事业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