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四字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常见俗语,人们常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来比喻人多力量大,其实关于这句俗语有人认为原貌为“三个丑裨将,顶个诸葛亮”。那么到底是“臭皮匠”还是“丑裨将”呢?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四字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1)

据传,赤壁大战时期,诸葛亮即将上演精彩绝伦的“草船借箭”,拟定作战方案后,便将其吩咐给手下的三个裨将处理。但诸葛亮当时选用的是普通的草垛,三个裨将认为普通草垛不可掩人耳目,更何况是曹操这么精明,于是,这三个裨将擅作主张将普通草垛进行更换,换成了草人,并给其戴上盔甲,活灵活现,恍惚一个个真人在眼前。果然,“草船借箭”大获全胜。三个裨将因改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受到诸葛亮的极力表彰。民间有了说法,雏形乃:三个裨将赛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四字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2)

后变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多是因为“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是我国古代低一级将军的名号,通常由校尉或者是都尉升迁而至。裨将军通常有权参与军中帐议,是在军事行动中辅助军中统帅的重要幕僚,在三国时期的军中均设置这个职位。如此看来,这个说法是可靠的。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三个裨将军的智慧,能顶得上诸葛亮的智慧”。

俗语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演化,大多最初的原型已无史料进行可靠记载,但无论是“皮匠”还是“裨将”其向世人表达的就是人多力量大,有事只要齐心协力就能产生好办法的意思。要抓住古语俗语中最核心的地方,要掌握其内涵精神,就如“三个臭皮匠”之所以“赛过诸葛亮”,就是是说人多计谋多、力量大,是对群体效应的高度赞美,掌握了这一点并应运到实际生活中,方才可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