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1)

濒临东海的浙东大地上伸展着一列高耸人云的四明山脉,山上奇峰兀立,峭壁瀑布流挂;潭水深不见底,洞穴险幽莫测。天公造化了无数的奇葩异卉,让它们在这里竞芳吐艳。每到春天,更有兰蕙迎着春风轻拂着绿叶,香溢四处。

这南北走向的四明山脉北段有一座高庙山(今肖东一带),山里有个高过千尺的龙潭峰,从远处遥望这龙潭峰,犹如一支无比巨大的擎天柱矗立在天地间。峰底是个百十来步方圆的大水潭叫乌龙潭,潭中泄出的水从半空倾倒而下,哗哗作响,它川流不息地日夜奔腾,形成一个瀑布,很为壮观,即使是夏秋天长久干旱的时候,这里却仍会是飞流不绝。相传在乌龙潭深处,蛰伏着一条已经修炼了数千年的小黑龙,它能腾云驾雾,也能呼风唤雨。每遇大旱的时候,他常会从潭中升腾到高空,向大地倾洒三天三夜的甘霖甘澍,救护百姓于干旱、灾荒的苦难之中,因此小黑龙被这一带山民敬若神灵。这故事也由此而广为传诵,时日久远。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2)

话说在清朝嘉庆年间,高庙山脚下曾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叫黄龙宝,妻子叫王凤珠,小两口十分恩爱,每天他们总是一起去山间劳作,一起背着竹篓到险崖山壁采些草药、挖些兰花,然后送到余姚街市去卖钱,这小日子虽不算富裕却也温饱有余。农历二月中旬的天气,在南方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小两口攀山越岭采草药不觉又来到龙潭峰下,他们在“乌龙潭”边息歇,双手捧上几口潭水,咕嘟咕嘟地喝下了肚,啊,这水清凉凉,使他们感到突然眼睛明亮、疲劳顿消,夫妻俩欢快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可是让人揪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打那天从龙潭峰归来之后的一个月来,妻子一直感到身体不适,总是全身无力,还时时伴有呕吐。和和美美的一个家顿时没有了笑声,这可急坏了丈夫龙宝,他给妻子接连用了不少草药,可妻子的病情仍未转好。就在这束手无策的节骨眼上,龙宝忽然想起去龙潭峰峭壁上采灵芝草给妻子吃,那里所长的灵梦据说是小黑龙的涎水浇灌而成的。想当年许仙在端午节被白娘娘现身惊魂之后,不就是由白娘娘去昆仑山盗了灵芝草让其服用后才得救的吗!我何不用灵芝兰花汤给凤珠喝呢?心里焦急的龙宝想到这儿,随即便背起了背篓,快步直往龙潭峰。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3)

龙潭峰,山势高峻,岩壁如削,藤萝漫生,周围空间处处弥漫着雾气,巉岩缝中时有水珠滴落,淅沥淅沥地作响,奇卉异草吸收着小黑龙的精华,顽强地生根于岩缝里。龙宝鐢援着树枝、树根,身体如在云中腾飞,就在离自己不远处,他见到一棵长在悬崖间的老松树树的根部有一朵形体又大又完整的灵芝,反射出紫色的光,龙宝捷足登攀到老松树边,就在伸手扭摘着灵芝的时候,他闻到一股浓浓的兰香直沁进自己的鼻子,十分清神。他睁大双眼搜索上下左右,啊!几乎在灵芝所生长的同一个地方,他见到有一丛春兰长在那里,那绿色的带状细叶不时随风飘拂,龙宝暗自高兴地想着,这风水宝地上所长的灵芗必是仙药,所长的兰花当然也定是宝草!他动作轻捷如猴,一经站定身子便弯腰用手指挖起兰花来,但由于兰根与松根互相蟠结一起,使这大力汉子有劲难使!老半天才把它从松根旁挖起。龙宝既得仙药又得宝草,他小心翼翼地下得峭壁,便一溜烟地急匆匆赶路回家。

却说龙宝一跨进家门,见丈母娘正好来家看望女儿,他用刀把灵芝一片片切开,又摘些兰花放进瓦罐,让丈母娘煎灵芝兰花汤给妻子喝,自己这才有空细看篓里的兰花,瞧这丛兰有十几株草,叶子基部瘦硬细长,渐向上突然变宽,到了顶端又收细变尖;高高的五枝花梗上长着五朵同一姿色的翠绿花朵,三个萼片形状像三颗银杏果核;二捧状若相对的两个风兜;圆大的舌上齐崭崭的三个小红点排列成一个倒写的“品”字。花形之大,神色之俏,香味之雅,株形之壮,让龙宝看得心眼里乐开了花。他心里想:果真是乌龙峰的宝草!龙宝把这丛兰草扯成两块,用事先准备的山上颗粒黑泥分别种在两个盆里,浇过了水就把它们放在屋后菜地边莳养。当他再回屋时,只见妻子喝了灵芝兰花汤后,脸露笑容,两颊重新泛起了红晕。丈母娘走进房来对女婿说:“傻小子,凤珠本没有什么大病,她是有喜了!"春天的山村夜晚,蛙声阵阵,烛光透出窗外映现出一片树影,山脚下的小屋子里洋溢着龙宝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4)

因妻子没病,黄龙宝满脸的愁容顿消,但打从妻子喝了灵芝兰花汤以后,肚子里的小孩发育奇速,几乎在日长夜壮,六个月的身孕比人家十个月的还大,妻子自诉时常感觉孩子在肚中蹬脚。龙宝看着妻子拖着两只又粗又肿的腿,心里总感到万般无奈。一天早晨,太阳初升,凤珠肚中的孩子只九个月竟哇哇地随了地。这是个女娃,肤色白中透出紫黑光,孩子吮着奶水,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直瞧人。好像就想跟你讲点什么似的。正因为她是龙宝的骨肉,家又住在龙潭峰下,喝的是乌龙潭的水,又吃过龙潭峰的灵芝兰花汤,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这孩子与龙有缘,于是就取名为“龙姑”。至于父母对她何等样的关爱和照料,自然就不必细说。

回过头来要说这龙潭峰的兰花在黄龙宝的抚育下,在来年的春天里,两盆均又绽花,丈夫说:“这花的两肩尖突而微向上翘,多像龙的两只犄角!”妻子说:“这花的舌形更似龙嘴巴伸出的舌头。”消息传出,余姚的几位艺兰大家都先后赶来高庙山脚下观赏这本地新花,他们被这花的容颜和气韵深深地吸引,有的说:“此花能一反梅瓣一味团圆之态,娇柔之美中深含几分'荷花’的阳刚壮丽之气。”也有人见了开口欲买:“这花出在我们余姚本地,是兰中的绝色娇姝,可称得上是余姚之第一美色!”此后余姚便有人称这春兰新花为'姚一色’了。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5)

俗话说:“流光即逝,人生蹉跎。正当如花似玉的龙姑长到十大的那年春天,也正是春兰'姚一色’再一次含笑初放之时,忧患和不幸却又降临到了黄家,凤珠得了重病已是一月卧床不起,遍求姚城名医诊治,用完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虽然病情稍有好转,却已是债台高筑。面对眼前无情的现实,父女俩心中显得十分焦急,忽然一阵轻风从菜地吹进屋里,满室顿时飘满兰香,这兰使女儿心中为之一动,她向父亲提出把'姚一色’卖掉,将所得之款给娘治病的请求,龙宝虽恋此花,但为了给妻子治病,当然割爱。第二天早晨,父女俩便携着一盆带花的'姚一色’来到当时余姚的兰花集市城南的兰墅桥出卖。兰集上他们遇上一个穿着长衫马褂,风度翩翩的长者,他一声不吭地先蹲下身来细看起兰花,神情颇似行家里手;时而脸露笑容,时而沉思默想。差不多过去了半个时辰,他便彬彬有礼地向龙宝作了自我介绍:“我叫方一川,余姚人,在京城皇府当差,不日将启程回京,知家乡兰花特别美,特别香,今愿以100 两银子作酬,望能割爱。"龙宝一听,一时惊呆得默默无语,在他身旁的女儿赶快拉拉父亲的衣角,龙宝匆匆接了银子,便和女儿一起赶路回家。

说起方一川此人,在余姚几乎无人不晓,他原本出身在寒苦之家,从小苦读诗文和诸子百家,聪慧过人,悟性甚高。少年时候,在家乡时他也曾采过兰卖过钱,后来曾几次赴京赶考,在屡遭落第之后,终于在某一年得到能殿试的机会,更幸蒙皇上御阅试卷,竟红笔一勾得以高中,并被皇上赏识重用。此中难言难诉的苦涩,使他永远刻骨铭心,下决心要当个好官。后来他虽身居要职,却总是关心着家乡父老,十分孝顺双亲,每年必有一次回家乡省亲,还常常出钱在家乡做些修桥铺路的善事。

方一川买了兰花,请人做了只精致的木箱,然后把春兰'姚一色’放稳在箱里,就在元宵节将至的时候,他便启程返京。到了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公公把兰花放置到皇上的休闲宫里。一天嘉庆皇帝退朝之后,健步来到休闲宫门口,猛然间闻到一股兰花的清香,霎时精神抖擞起来,他进得宫中,一眼就瞧见花架上的这盆风姿绰绝的兰花,不禁龙颜大悦,他查问此花来历后,深感方一川的一片忠心,吩咐公公请方一川来休闲宫同赏清芬。

最大的龙字(春兰龙字的传说)(6)

夜晚,休闲宫灯火通明,宫娥采女歌舞升平,皇上分外高兴,方一川时而谈些有关兰花的诗词歌赋,时而又说些家乡的民俗风情,当他向皇上说到这兰花出在浙江余姚高庙山的龙潭峰,是一位叫龙宝的年轻人在岩壁采灵芝时而觅得,继而妻子生了个貌似天仙的女儿叫龙姑。嘉庆帝听得心中舒坦,雅兴顿起,当即令太监送上文房四宝,提起笔在一张四尺宣上挥毫写个一笔到底的草书“龍”字,接着又在龙字的左侧题款:“龙山觅国香,龙宫有龙兰,嘉庆御笔。”当场将这墨宝赠予方一川,并口谕方一川重返故乡,诏龙姑娘来京人宫作内侍,专事花卉栽培管理之责。

龙姑娘被诏要去京城,这在家乡人看来是件非常荣耀的大事。在启程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带着礼物前来相送。方一川领一行人马护卫着轿中的龙姑娘,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直朝京城进发,一路上曾在一处形如石盆的山泉里捧几捧水来解渴;又在一座山坡上将乡亲们所赠送的家乡土产糯米麻糍让大家分享;累了坐在凉亭小憩。一阵山风迎面吹来,龙姑娘略感凉意,赶紧披件衣裳,……。后来人们为纪念龙姑娘,把她曾经喝过水的那口山泉称作“石面盆”,把大家吃过麻糍的那个山岭叫做“麻糍岭”,又把当时龙姑娘在山上因感凉意而添加过衣服的那个路亭取名为“着衣亭”。

从此龙姑娘一直在京城的皇宫里生活和工作,使江南的兰花能在北地开放,由于她的聪慧和勤奋,竟从一名女内侍被皇上封为恭妃,后来又封为皇后和皇太后。春兰'姚一色’也由于嘉庆皇帝为它题写了“龙’字,顿使身价倍增。此后它便被正式改名为'龙字’并以特有的秀美姿色被国人称作“国兰四璧”中的一璧还被日本的爱兰人称为“四大天王”中的一王。(转载于兰花名品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