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备考费用(中公教育遭双减)

中公教育备考费用(中公教育遭双减)(1)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陈天伦

近日,中公教育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2021年1-9月,中公教育实现营收63.01亿元,同比减少15.29%;净亏损8.91亿元,同比下降167.45%。第三季度,中公教育营收同比下降68.79%,净利润同比下滑151.08%。

2020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实现净利润13.21亿元。此前中公教育就曾发布三季度业绩预警,业绩变脸引来深交所的一纸关注函。

中公教育作出回应。招录节奏改变、疫情影响只是一时之忧,职业教育热潮来势汹汹,“双减”政策后教培机构全面转型带来的冲击才是眼前最大难题。

招录节奏改变,公考培训收入降7成

中公教育将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考试招录节奏改变。

公务员是中公教育的主要营收来源,其中公务员省考培训对中公教育收入贡献较大。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务员省考联考延后了近4个月,通常定于每年4月份的省考联考笔试推迟至2020年7月25日和8月22日,考试时间的推迟导致省考培训周期相应推迟了3-4个月。

中公教育在回复函中表示,一般情况下,省考笔试考试和笔试成绩公布时间间隔一个月左右,即4月下旬笔试联考一般在5月底或6月初发布笔试成绩,因此省考培训收入在第二季度确认较多。

2020年中公教育省考培训服务主要在第三季度完成,笔试成绩主要集中在9月份发布,从而导致第三季度确认的收入较高。

2020年7-9月,中公教育公务员序列培训人次达到60.5万人,实现收入27.73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幅分别达93.4%、88.6%。

今年省考节奏回归正常,中公教育第三季度公务员序列培训人次降至21.71万人,同比减少64.1%;实现收入8.27 亿元,同比下降70.2%。

除公务员省考外,2020年事业单位、教师序列招录考试同样因疫情延期。受此影响,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事业单位序列和教师序列收入分别同比下滑69.59%和78.99%。

各培训序列综合影响下,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总培训人次为60.5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60.88%;实现营业收入14.45 亿元,同比下降68.79%。

值得注意的是,考试招录节奏改变对中公教育第三季度收入造成冲击,但从盈利情况来看,第三季度中公教育净利润降幅远大于收入降幅。

此外,无论是第二季度还是第三季度进行培训收入确认,中公教育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确认与2020年前三季度总体步调一致。然而今年1-9月中公教育的收入同比减少15.29%,净利润由盈转亏,同比降幅达167.45%。

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实现营收48.56亿元,同比增长72.94%;净亏损9716.25万元,亏损同比收窄58.3%。

开班数减少7成,职工薪酬成本高企占比升至55.8%

中公教育曾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受前期抗疫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公司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性投入导致成本费用也相对较高,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中公教育再次阐释“阶段性亏损”的原因: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趋严、主要公职类岗位招录人数出现下降、疫情反复扰乱市场招生计划以及人力成本有所增加。

从中公第三季度业绩数据中可窥见一斑。

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营业成本为9.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19亿元降低44.19%。相比营收近70%的降幅,中公教育营业成本仍然高企。

中公教育的营业成本由职工薪酬、差旅交通费、开班费、房租物业及折旧摊销费等构成。其中职工薪酬和开班费占据主要部分。

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的职工薪酬成本为5.05亿元,同比下降33.73%,在总成本中占比达55.8%;开班费为2.46亿元,同比下降55.26%,占比约27.2%。

2020年同期,职工薪酬和开班费在中公教育总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和33.9%。

中公教育的开班费增减变动与面授班开班数量变动呈正向关系,一般开班费下降幅度会略低于或略高于开班数量降幅,主要受所租用酒店的价格变动、班次学员数量(学员数量影响授课场地大小和住宿房间多少)等因素影响。

2021年第三季度,中公教育面授班开班数量仅为3682个,较上年同期减少72.84%。中公教育表示,由于第三季度国内疫情反复,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苏、福建等近20个省份有不同程度的停课,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公司原有招生市场计划,导致开班数量大幅下降。

然而在中公教育开班数量、培训人次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的职工薪酬成本实际相对增加,比重提升9个百分点。

对此,中公教育坦言,随着国家对校外培训的规范整顿,此前主要从事校外培训的机构开始转型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行业竞争加剧,为避免人才流失,公司2021年上半年提升了人力成本,同时营业网点增加扩大人力资源投入,上述原因客观上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中公教育未单独公布上半年人力成本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公教育总营业成本达到26.85亿元,同比暴增84.84%。

中公教育称,人力成本在第三季度已得到有效控制。

“双减”转型掀职业教育浪潮,中公今年股价下跌75%

中公教育不得不正视2021年校外培训整顿风暴或将动摇其职考“一哥”的位置。

近两年公考热潮下,2018-2020年,中公教育营收规模由62.37亿元增至112.02亿元,扩大近一倍。受粉笔教育、腰果公考等新兴培训机构的冲击,加之2020年初疫情影响,中公教育营收增速逐年放缓。2018年增速曾达到54.72%,2020年降至22.08%。

营收扩大同时,中公教育的股价水涨船高,2020年11月盘中最高飙升至43.58元/股。

然而“双减”政策落地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学科类培训机构共同谋求的转型方向之一,高途、好未来、新东方等纷纷下场。

7月,高途上线新版高途APP,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

K12龙头好未来也在7月推出“轻舟”品牌,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涉及考研、语言培训和留学三个领域,未来也将拓展传统职业技能类、成人学历类和新型职业类培训。

今年9月,新东方宣布将对现有的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职业教育四大业务板块进行课程及产品升级,未来将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教育培训项目。

政策进一步催热职教市场。10月12日晚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并规定“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等。

当晚,中概教育股开盘后大幅冲高,高途一度涨近14%,好未来涨超9%,新东方涨近6%。

中公教育将面临职考领域新一轮“内卷”,也将给其盈利带来进一步冲击。

中公教育在回复函中同样提及这一风险。职业教育行业受国家政策鼓励,预计继续保持高景气度,这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若公司未来不能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聚焦成本管控、完善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差异化,提高行业竞争力,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或者面临业务量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中公教育表示,面对2021年不利的市场状况,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控制员工数量增长,着力优化绩效激励政策,人力成本在第三季度得到有效控制。

中公教育寄希望于职业教育线上化提升经营效率,抢占市场。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公教育业务重心转移至线上,而线下面授培训才是中公教育此前的主战场。2021年上半年,中公教育面授培训实现收入31.2亿元,渠道收入占比达64.3%。

线上培训收入增长放缓。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加46.48%,去年同期增速高达162.33%。

中公教育称,目前公司线上收入占总收入之比已提升至30%。

今年2月以来,中公教育股价持续下跌。截止11月2日收盘,中公教育报收10.32元,较2月1日收盘价41.21元股价跌幅达75%,总市值仅636.48亿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