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导语

说起三国人物,“凤雏”庞统,是不得不说的一个名字,与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齐名。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三国时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实际上,三国的顶尖谋士和武将,在后来的好事者在点评下,都有类似水浒传108将一样的花名。

武将方面:如刘备麾下的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曹操麾下的魏国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后来张郃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消息传来,魏国震动。

据《魏略》记载,是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因此,司马懿有提前借蜀国之手清除其篡权魏国的嫌疑。

孙权方面没有五虎将。只有江东十二虎臣。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谋士方面:有卧龙、凤雏、幼麟、冢虎的说法。

分别是指汉末三国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等人。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姜维,号幼麟;司马懿,号冢虎。也有幼麟指周瑜的说法,理由其一是指年少成名,其二诸葛,庞统,司马三人年代相同,姜维略微晚一辈,而周瑜刚好同时代。

个人认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应为诸葛亮、庞统、周瑜、司马懿四人。理由是周瑜对于三国时的吴国来说,是除了三朝元老老臣张昭外的一个重要人物。闻名天下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也出自诸葛亮和周瑜的手笔。

至于后来的东吴陆逊,火烧连营,顶着刘备几十万兵马挟恨而来的狂暴,化解了吴国危机,则是后三国时代的杰出青年俊彦了。

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分别是蜀国,吴国,魏国的擎天之柱,相当于隋朝前期,五代十国时北周国的上柱国的地位了。虽然最后司马懿这根魏国的擎天之柱最终反噬其主,也不能不承认司马懿的老谋深算。

当时的魏国有了他,才能挡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锋芒,并硬生生地耗死了曹操,诸葛亮等三国群雄,笑到了最后。

问题来了,庞统何德何能,能与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齐名?真实的历史上,庞统的能力如何?

庞统其人

庞统,字士元,湖北襄阳郡人。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1)

年少时为人纯朴不露机智,当时没有人认识到他的真才实学,属于大智若愚,不喜欢出风头的男人。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2)

颍川郡名士司马徽,人品高雅有知人之明。是东汉末年的著名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摘桑叶,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进行交谈从白天一直到夜晚。

司马徽十分惊异庞统的才识,赞赏庞统真是南州士子的翘楚,自是庞统名声渐渐显扬开来。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汉朝时期,官员选拨多是孝廉制度。三国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在三国时期的曹魏开始流传开来。

不论是孝廉制还是九品中正制,一个人在当地的名声,都是成为当时这个人选官的基础。

庞统也因为声名在外,被被襄阳郡郡守任命为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诸葛亮庞统都是著名隐士司马徽发现的人才,能得到他的称赞,确实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司马徽面前口若悬河,还能得到司马徽的肯定的。

庞统夸奖评论他人时,总是言过其实,当时的人都感到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庞统回答说:“如今天下大乱,合乎道德规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要想淳化社会风俗时尚,增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公益心,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说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无法使人仰慕仿效好的行为,则社会上做好事的人将会更少;现在拔举十人而有五人因不合乎标准被刷掉,但还可得到一半。通过这一半向社会推广教化,使有志做善事做好人的人自我勉励,这样做难道不可以吗?”

顾名思义,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鼓励见义勇为,才能让社会更加稳定,让风尚更加天朗气清。

争相招揽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3)

赤壁之战时,庞统避乱江东,为鲁肃荐于周瑜,庞统入曹营献连环计,麻痹了曹操,助周瑜火攻大败魏国,曹操一世英名,一朝尽丧,悔恨已无用。带着残兵,仓皇于华容道逃至魏国。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天下震惊。

赤壁之战后,周瑜天妒英才,夭折而亡去世后,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东吴很多人士都听到过庞统的声名。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责力、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庞统说:“陆君可说是匹驽马,但实际却有余力;顾君可说是条驽牛,但却能负重而道远。”又对全琮说:“您乐善好施敬慕美名,颇类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一般,但也称得上是一时俊秀!”陆责力、顾劭对庞统说:“待将来天下太平了,再与您一道品评天下名人才士。”于是他们与庞统结下深交,然后送他归返。

刘备兼任荆州牧后,庞统以州从事身份代行耒阳县令,因不理县政,被免除官职。东吴将领鲁肃写信对孙权说:“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让他施展高才。”

孙权当即庞统因相貌丑陋,又有心试一下孙权的爱才之心,轻慢了孙权,没想到孙权是个“颜值派”,擅长以貌取人,又因为恼恨庞统的“不识抬举”,未得孙权任用。之后鲁肃陈述厉害,孙权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4)

诸葛亮也向刘备提过此类建议,刘备求贤若渴,先下手了。刘备召见庞统作一番深谈,由是十分器重庞统,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刘备对庞统的亲密信任仅次于诸葛亮,庞统由是与诸葛亮一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

为鲁肃荐于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助瑜火攻大败。瑜卒,亮往吊孝,因得见统。时肃亦荐统,因统貌陋,慢孙权,不用。

献计征蜀

三国时,曹魏在北方,东吴在江东,深耕细耘,各自把自己的基业经营的固若金汤。反观刘备,虽有一番大志,立志称霸,却苦于没有一个地盘。

刘备创业却屡受艰难,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只有刘关张三人,之后投曹操,认为自己乃一代枭雄,又有关羽张飞武力冠绝群雄的两位义弟,实在不甘心屈居人下,况且在曹操的忌惮下,绝对是出不了头的,决心自立。

衣带诏后改投袁绍,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后,袁绍落败,又改投荆州刘表。据统计,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路诸侯。。。

相对于曹操孙权,刘备的上位,实在是一部寄人篱下,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的血泪史。

因此,刘备想要拥有一块自己的地盘的心情是急迫的,奈何一直没有眉目。诸葛亮等纷纷劝谏,说刘表怎么防着他,然而,再怎么说刘表也是皇室宗亲,虽然跟他一样,中山靖王之后不知多少代了,那也是有着一丝关系的。何况两人都姓刘,刘表虽然防着他,也没把他怎么样,确实不好“同室操戈”,虽然在混乱的三国时代,这都不是什么事,刘备还是很爱惜自己刘皇叔的羽翼的。

庞统随从刘备领兵入蜀。益州牧刘璋在涪城会见刘备,庞统向刘备献计说:“乘今天晤会之机,可将刘璋抓住,这样将军不需劳师动众即可坐得益州。”刘备说:“刚入别国,恩德威信尚未建立,这种事是不能做的。”

庞统屡次献计征蜀,计策虽然都很精妙,都因刘备犹豫不决而终止。

刘表死后,刘表之子刘璋更加猜忌他,刘备刘璋两支势力多有摩擦。刘璋设计请刘备赴宴,赵云主动请缨随从,察出刘璋异心,两人宴会还没结束就说有事撤出,遭刘璋追兵围追堵截,在檀溪时已然没有了后路。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5)

情况万分紧急,的卢马是天下名马,以奔跑迅疾著称,。关键时刻,的卢马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这样说来,的卢马其实还是当时马中的跳远冠军。

刘璋返还成都,刘备还是拉不下脸来,还承担起替刘璋北上征讨汉中张鲁的使命,庞统再次劝说刘备:“暗中选派精兵,昼夜兼程急行,抄小道袭击成都。刘璋既缺乏领兵作战的才干,又素来没有预防戒备,我方大军突然赶到,一举便能夺得成都。刘备还是没有采纳。

舍身成仁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6)

落凤坡舍身成仁

庞统深知,刘备想要反客为主,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作为备受刘备信任的军师之一,于是他就以自身的安危为代价,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给出了这个理由。

刘备军队进围雒县,庞统以身犯险,率军攻城,在落凤坡被乱箭射中而死,年仅三十六岁。消息传来,刘备亲自为军师报仇,因此最终得到了益州,扫清了入主蜀地的最后一个障碍。

刘备反客为主的理由得到了,十分痛惜,一提到庞统之死就流泪。刘备评价::通杀身成仁。

后来庞统的父亲被任命为议郎,后升任为谏议大夫,诸葛亮亲自为他主持授官仪式。庞统死后被追封爵位为“关内侯”。追加谥号为“靖侯”。

结语

而关于庞统的真实实力如何,年少成名,协助襄阳郡守治理郡县,是县令的主要佐吏,业务能力一流。献连环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基础。

身为天下名士,争相招揽,最终决定辅佐代表皇室正义的刘备,并成为刘备手下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要谋士。

深受刘备器重,为报知遇之恩,以身犯险,舍身成仁,又为刘备夺取蜀国这个地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做到了与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一国之柱的地步,不负顶尖谋士之名。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7)

可惜犹如昙花一现的天才,如耀眼的流星,燃烧在三国时代的天际。

可以说,庞统本来可以不用死的,因为刘备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而死,刘备确实难辞其咎。

诸葛亮与庞统各自的事迹与计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8)

借用司马徽的一句话,司马徽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庞统何尝不是一样。或许在曹操手下,庞统才能一展抱负吧。

如果庞统没有因声名而死,三国时代的历史想必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隋唐英雄,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是否确有其人?原型是谁?

刘备说:子龙一身是胆!真实的历史上,赵云是个什么样的战将?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历史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