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

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1)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要说《红楼梦》中,谁最多情呢?有人说是贾宝玉。不对。他的多情主要是对人,所以才有“多情公子”的美誉。其实——

多情,是一种境界;多情,是一种情怀。

真正的多情者,应该是这样子的——

第三十八回,众人开螃蟹宴的时候,贾宝玉做出“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的佳句来。许多人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宝玉的才学。客观讲,单这句“坡仙曾笑一生忙”已是难得佳作。

但是,黛玉却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作了,还贬人家。”

咱们看接下来的描写。

黛玉听了,并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众人看道: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揭秘薛宝钗谜诗:镂檀锲梓一层层

以前,我的“品红楼”解读最多的人物应该是薛宝钗。于是有人就说,哎呀,风林秀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其实,那可能只是一个幻觉哦。那么我先问大家,你最喜欢林黛玉的哪首诗?或者说,你觉得哪首诗最能代表林黛玉呢?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会选择《葬花吟》与《秋窗风雨夕》吧,或许还会有人选择《题帕三绝》对不对?只能说,这样的选择,就进入了一个迷局了;只能说,你可能还没有真正读懂林黛玉。

曹公十年成一梦,要读懂黛玉并不容易。所以我才说,解读黛玉之前,先要解读宝钗、湘云、王熙凤、妙玉这四个黛玉身边的“外围”女子。那么,这四个女子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于是,我们要引入宝钗在芦雪广的一首谜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这《红楼梦》中的诗词,就如同《红楼梦》中的人一样。有些人乍一看,不错哟。再一看,也就没啥了。可是有些人呢,一开始或许并不引人注目,但倘若有了缘分能继续接触的话,才发现,呀,很有味道。那么宝钗这首谜诗就是这样,这么多年来,静静躺在《红楼梦》这本书中,任其他诗词都已经翻腾闹海了,唯有它就这么静静呆在那里,甚至蒙上一层微尘,倒也凭添一段静谧之感。

读《红楼梦》的谜诗,一定要跳出简单猜谜的误区。大家想,曹雪芹十年写一本书是为了跟大家玩猜谜游戏吗?显然,每一首谜诗都有他独特用意的。就像这首,我们来看,镂檀锲梓,其实就是代表的四个人,她们就是:宝钗、湘云、王熙凤、妙玉。

镂檀锲梓这四个字,两个金字边,两个木字旁。代表了四人的属性分别为金木。

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2)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宝钗名字中有金,身上带着金锁,她本身就是金玉良缘的主角,所以,宝钗是品质属金;湘云有一个金麒麟,代表她是性格属金。不过,她的诗名为枕霞旧友,枕字木旁,所以她的本性也是属木;王熙凤判词有这样一句话,“哭向金陵事更哀”,许多人对王熙凤的判词始终都弄不明白,今天我就在这里告诉大家了,这个金陵之金,代表了王熙凤的家世属性,所以她是家世属金;那么还有一个妙玉。妙玉是黛玉的老师,自称槛外人,所以她也是本质属木。

把四女子属性解读完毕,再看宝钗谜诗,就一目了然了。这镂、檀、锲、梓,一层一层,层层都跟宝玉扯不清的关系。可是风一程,雨一程,最后谁能听懂梵铃之音了呢?也就是说,此四人跟宝玉,都是有份,却未必有缘。这点,与黛玉相反,黛玉跟宝玉是有缘无份。

或许有人此刻会提出疑问,宝钗、湘云,都跟宝玉有男女感情,甚至妙玉也能跟宝玉扯上关系,可是王熙凤跟宝玉呢?关于这点,咱们慢慢解读一下。

宝钗对宝玉有情吗?当然有。记得宝玉第一次去梨香院看望宝钗的时候,宝钗就主动去看宝玉的玉。然后呢,在宝玉的“央求”下,她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这时候我们看,宝钗与宝玉之间是没有任何间隙与隔阂的,二人是一种天然的亲近。

那么后来,因为被点破“金玉良缘”的故事之后,宝钗就越发觉得没意思起来。这就是宝钗遇事之后的态度,先退一步以求自保。这在后来查抄大观园之后,她马上搬了出去的态度是同出一辙。

关于湘云,表面看她是一个直肠子真性情,但事实上,她的“直”,似乎更多时候都是针对林黛玉,而且对林黛玉造成的伤害值非常高。她对宝钗呢,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湘云之所以如此对待林黛玉,实则是把黛玉当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情敌。但她对宝钗就不一样,也从潜意识中说,她认为自己比不上薛宝钗。

关于妙玉,她是《红楼梦》中最高冷范的女子。毫无疑问,她也喜欢贾宝玉。与黛、钗、云相比,她与宝玉之间的距离似乎更遥远了。不过,她也有自己对情怀的特殊表达方式,就是那张中规中矩“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帖子。就是这个帖子,让宝玉心情激动不已呢。

至于王熙凤与宝玉的关系呢,既可以理解为姐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嫂子与小叔子的关系。至于宁府焦大喝多了胡沁的话,咱们还是宁向直中取,就莫向曲中求了。

解读了以上四人与宝玉的关系,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理性。这点,率性的黛玉与她们都是不一样的。

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3)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是真名士自风流 助情谁劝我千觞

黛玉这人小气吗?我们说,不但不小气,还很大气。她的大气,首先体现在跟湘云的关系上。湘云“挤兑”黛玉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湘云说她跟一个唱小旦的长得很像,黛玉好像恼了,但事实上,她真正恼的是宝玉。

第二次是在芦雪广吃鹿肉的时候,黛玉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一段故事中,黛玉也没有恼史湘云。而湘云的这句“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名言,其实恰恰是曹公通过湘云之口,大赞黛玉乃真名士,有真性情。

第三次是在凹晶馆联诗。

之前,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候,曾经批过苏轼的一句诗“古砚微凹聚墨多”。那么在这里,湘云道:“……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

大家看,黛玉面对湘云说自己“可笑”的话语,并没有一丝一毫生气,而且还耐心地给她解释。

在这里,俩人有一段很有禅理的争辩。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

而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那么,这便是两种人生态度了。

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4)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黛玉看似很较真,其实她很懂得退让和包容。“事若求全何所乐”,这句话也可以说是黛玉的一句“孤诗”,因为只有她懂得了这样的一个人生道理。这其实就是庄子的“自然”之理。所以说,整部《红楼梦》中,虽然是妙玉自称“畸人”、“槛外人”,而真正能读懂庄子精髓的人,其实是林黛玉。在这点上,林黛玉其实可以做妙玉的老师。因为妙玉有些太过拘泥于文字的达意了。

于是,我们就发现,妙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真是好有意思。

在诗词方面,每每在大观园各种诗词大赛中屡屡夺冠的林潇湘,却心甘情愿地拜妙玉为老师。

而在庄子哲学观方面,一向以庄子正统自居的妙玉大士,却不如黛玉对庄子的解读更加深透。

分析了妙玉与黛玉的关系,我们继续说黛玉与湘云。

与黛玉相比,湘云表面上看似大大咧咧,内心其实却是犟得可以。

之后的二人联诗,境界立分。

二人在这里联出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突然我们就发现,在黛玉的诗中,魂这个字貌似用的不少。“借得梅花一缕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当然,太虚幻境的姐妹们说的好,因为她是绛珠仙子的生魂,也就是花魂嘛。所以有一次,黛玉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

有诗为证: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若说黛玉容貌之神韵,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啊。

而最能体现黛玉情怀神韵的,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螃蟹咏”了。

黛玉跟宝钗的体质并不一样,宝钗是虚热之症,黛玉是虚寒之症。所以许多的东西黛玉都不敢多吃,就比如说这螃蟹。虽然说不能多吃,可是也阻挡不了黛玉一颗文青的心。

螃蟹不能多吃,但可以跟大家划拳啊。我们有没有发现,《红楼梦》中这些女子各个都是划拳高手呢。那么吃螃蟹划什么拳?当然是螃蟹拳了。

林黛玉最美的一段诗(林黛玉的螃蟹诗为何这般多情)(5)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螃蟹一呀,爪八个呀,两头尖尖,这么大个!

眼一挤呀!脖一缩呀,爬啊爬啊,过沙河。

饮酒划拳到正酣之处,贾宝玉一首《螃蟹咏》,让黛玉诗情大发,于是作出“助情谁劝我千觞”的佳句来。这句诗,可以说是来自黛玉内心深处的呐喊。她是非常珍惜这种大家在一起与自然相融的情景,可是她虚弱的体质又承受不了太多的劳累与喧闹。所以她才有一种向天求助的感觉。个人觉得,这句诗,抛开上下句,其实可以改成“多情谁助我千殇”更为贴切。我本多情人,谁助我千殇?这才是黛玉的心声。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