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首席记者 陈斯斯 资深记者 陈逸欣 记者 俞凯 徐祯曜

40℃,走出门就能感受到热浪滚滚,炙热的阳光甚至灼伤皮肤。

7月10日,上海刷新两项天气纪录: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出现40℃的一天;同时也是上海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最早的一年。

上海上一次气温冲上40℃还是2017年7月。和五年前不同,今年的高温天,战疫成为关键词之一。核酸采样工作者、居委干部、机场工作人员在酷暑下忙碌,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厚重的防护服更是“火上加油”。

为了维持城市运转,保障疫情防控,他们没有因高温而退缩,街道、居民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他们送去丝丝清凉。

提前服用藿香正气丸

7月10日一早6点40分,在普陀区平江小区,周彦均和母亲顾晨春就身穿防护服、戴上面罩、N95口罩、手套等,上岗为社区居民开展核酸采样,周彦均负责采样,母亲则负责扫码。截至上午9点半,母女俩总共为340人进行了核酸采样。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1)

7月10日,周彦均和母亲顾晨春上岗为社区居民采样,一人负责采样,一人负责扫码 受访者 供图

消毒、打开瓶盖、拆开采样棒,厚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周彦珺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甚至连额头贴的冰宝贴也掉了下来。

“今天非常闷热,我脱下防护服的时候衣服都湿掉了,腿上也都是汗。”周彦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原本来采样的医生被隔离了,自己被临时通知要求上岗,当日还是她生理期的第二天,她的母亲顾晨春也已经49岁了。

7月9日,有一名社区志愿者曾遇到中暑的情况,因此周彦珺提前准备了冰宝贴,在工作前还服用了藿香正气丸,但是不断流出的汗水让冰宝贴也失了效。由于遮阳篷数量有限,她们只好将采样点放置在阴凉处,但依然难挡酷热的阳光。

周彦珺表示,此前,她在社区封控期间就担任了楼道志愿者。7月,她又报名参与核酸采样,经过培训后成为了一名社核酸采样志愿者。这已经是她第二次与母亲一起为居民核酸采样了。

在高温下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需要特别小心谨慎。“由于带着手套,核酸盖子会因为开盖动作太快而飞出去,一个不小心,也容易把试剂管打翻。”周彦珺说。

居民也非常理解她们的工作,她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一个接受过采样的居民都会对我们说辛苦了,千万不要中暑,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采样结束、脱下防护服时,周彦珺的脸上已经出现了压痕,手掌因为汗水的浸泡而发皱,但她表示,“之后如果我空着,还会坚持为大家进行核酸采样,能帮到大家我很开心。”

街镇出动冰马甲

7月8日、9日、10日连续3天,闵行开展全区全员核酸筛查。各个核酸检测点位内,“大白”们全副武装,早已汗流浃背。

考虑到连日高温,闵行各街镇、社区各显神通,冰马甲、冰宝贴、青草膏、冰冻毛巾等防暑设备纷纷登场。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2)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3)

在闵行的不少核酸采样工作站,空调、风扇纷纷就位,加上采样点自带的帐篷,带来了一定的遮阳降温效果 受访者 供图

闵行区古美路街道6月份就提前购置了一批便捷式移动空调,覆盖居民区,为辖区71个小区采样点送上清凉。7月初,空调、风扇纷纷就位,加上采样点自带的帐篷,带来了一定的遮阳降温效果。

东兰新村第四居民区还想到了一个特别的降温方法,“我们把毛巾打湿,放到冰箱里冰冻,再用一个防水布把毛巾套起来,两头扎上绳子,把它绑在‘大白’的脖颈处,起到物理降温的效果。”古美路街道东兰四居党总支书记王林辰说,“实际使用下来,效果不错,一条毛巾可以维持20到30分钟。”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4)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5)

虹桥镇和七宝镇为核酸采样人员精心配备了一件防暑神器——“冰马甲”,助力“大白”们清凉上阵 受访者 供图

虹桥镇和七宝镇则为核酸采样人员精心配备了一件防暑神器——“冰马甲”,助力他们清凉上阵。隔离服里增加了这么一件神器,虽然从外观看不出变化,感受却天差地别。

“一份清凉一份爱”,在这次连续核酸筛查中,闵行区不少大白收到了一个小礼包,里面装有冰宝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花露水等防暑降温用品,颛桥镇星河湾的居民们还为核酸采样人员送上了自制的青草膏。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6)

梅陇镇和莘庄工业区特别为居民们准备的小扇子 受访者 供图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7)

颛桥镇星河湾的居民们为核酸采样人员送上了自制的解暑甜品青草膏,让大白们既惊喜又感动 受访者 供图

这种外表黑色、类似于龟苓膏的温州特色甜品,吃起来非常香甜润滑解暑,看到孩子和家长一起推着装满一盒盒青草膏的小车过来“慰问”,现场的大白志愿者们既惊喜又感动。

停机坪均温高达60℃

7月10日11时30分左右,浦东机场T2航站楼机坪,均温高达60℃,一架国际“客改货”航班进港,身穿防护服的东航装卸服务中心T2装卸分部班组长方海清弯下腰来卸货,体感温度突破50℃,穿着闷热的防护服仿佛盖着一条被子,每做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是汗水。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8)

7月10日,身穿防护服的方海清通过手势确认升降车升起位置 受访者 供图

“除了卸货,我们每天还要搬运沙袋,这相对来说更累一些,散舱的货物需要人工一包包搬下来。”方海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东航进出港的国际航班还涉及一些“客改货”航班,为了平衡飞机,舱内要使用沙袋等压舱物,因此每天弯腰往机舱内搬运沙袋成了他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一架航班过来,一干就是两小时,衣服几乎全部湿光,脱下的防护服都能滴出水。”方海清和同事们一组3至5人,他们戴着N95口罩,身穿防护服在高温下作业,每天装卸货物总计约100吨。

“从现场走到休息室,浑身湿透,衣服裤子全部湿透,脱下防护服时,裤子还滴着汗水。”方海清来东航从事装卸工作十多年了,已经渐渐习惯了高温与汗水,但对于他来说,穿着防护服在高温下工作,仍是一种挑战。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9)

方海清在卸货 受访者 供图

方海清和同事对于防暑降温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前他们嘴里一般会含着人丹,随身携带清凉油,公司会发盐汽水等降温物品,“一天下来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想到我们装卸工作,是为全球运输物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就不怕苦,不怕累了。”

物业让出了门卫室

7月10日晚六点半,高温暑气仍未消退。位于松江区玉华路185弄的华亭雅居小区门口,“大白”张医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碌地给小区居民做大规模核酸筛查采样。

张医生说,她来自松江区方塔医院,虽然是双休日,医务工作者们也要额外进行社区采样工作。“因为这段时间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手不够,需要区里其他医院支援社区。”张医生介绍,医院当天派出30个医生,去各个小区采样,“我有一个同事现在就在隔壁海德名园小区。”

一旁协助采样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余琼告诉记者,小区属于方松街道海德居委会,约有90户居民,共计两百多人,设了一个采样点,一次大规模筛查需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10)

海德名园小区内原本的采样场所是一个普通的室外凉棚,今天由于酷暑而转移阵地 徐祯曜 摄

同属海德居委会的海德名园小区,设了5个采样点,同时开始做,一般也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而出于防疫需要,“大白”的防护服都是在医院就穿戴好出行的,待采样工作结束,再在专门穿脱区域按操作规程脱卸。这意味着,“大白”们往往要在高温下忍受长时间的闷热与煎熬。

上海抗疫大白(时隔五年上海再度冲上40)(11)

华亭雅居小区门卫室内,张医生正在进行采样工作 徐祯曜 摄

华亭雅居的物业公司鲁经理说,由于小区内没有专门的核酸采样亭,平时的采样工作都是在室外的凉棚内进行。

气温格外炎热,物业方面为表示对“大白”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决定将设有空调的门卫室让出,经仔细消杀后,作为“大白”的临时采样场所使用。“当然,采样结束以后,我们也会再对门卫室进行消杀。”鲁经理补充道。

高温预警还将持续,上海气象部门预计,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影响,接下来几天将出现持续酷热高温天气,其中7月11~14日全市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或以上。

上海气象部门提醒,持续酷热天气将对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影响,请大家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注意补水、补充盐分,尤其要调整好心情,平安度夏。

责任编辑:李闻莺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