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华为没有996的说法,更没有007,我们最基层的员工想多加一点班也不行。——任正非

前段时间,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关于《南华早报》的采访纪要,其中提到了如今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007(24小时待岗、上岗)”的工作制度。

任正非则表示,自家公司没有996的说法。

接着还提到了另外两点内容:

1. 劳动合同要接受欧盟调查,所以合同标准高于中国标准,如果加班过多,会被制约,基层员工超过一定小时数的加班,原则上不给报酬。

2. 少数科学家、高端人员会因为使命感,存在多一些分时段的工作时间的情况,但这也是有弹性的,并且他们常去樱花国家树下开会,在法国薰衣草丛中开学术会,半休息、半开会,半聊天。

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1)

在这之后,有华为公司内部员工表示,合同标准的确高于中国标准,公司也的确没有996的说法,因为周一周二周四固定加班,月末周六固定加班,平时周三周五周六日都是看情况安排加班的。在欧洲的分公司所招的外国工人,确实不用加班,严格遵守欧盟965 30天年假的普遍福利。

仔细品品,这些话背后的意思,你会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首先,任正非否定了“996”这个说法,用合同标准来反驳,再用高精尖人才的“使命感”和“弹性”工作时间,以及绝妙的工作环境来说明自家员工的工作现状。

实际上,在现在的社会中,中国996公司,其实不占少数,其中以互联网、科技等行业的公司为主要代表。

其实如同华为一样,很多公司是有加班指标的,超过一定的值可能就会被领导叫去谈话,领导会认为你能力不足。过度的加班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本月绩效、工资,导致最后降薪扣款等。

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2)

对很多企业来说,有些加班是不必要的,他们鼓励员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用最高效的工作能力,完成给定的任务量,不愿意让员工无效加班。

这样的话听起来既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又透露出企业的大格局。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不用任何数据,光是问问你身边那些企业里的朋友,尤其是一些跟时间赛跑的公司,他们有没有996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我认识一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属于前端销售性质,他们明文规定的工作时间,就是956(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但是由于总公司常有活动下放,再加上工作业绩要求,自动加班成为常态。

一个环节结束后,总有下一个新环节和新内容需要自己着手准备和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逆流而行的人,都是不想继续做这份工作的人,如此,谁又敢不自动成为996行列之一?

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3)

社畜,是当代人对自己的自嘲,意思是“社会牲畜”,说难听一些,就是社会中被当做社畜一样来使力的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社畜”,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也接受了这样的称呼以及事实。

通常意义上,加班不仅仅意味着完成指标,更意味着提高产出。甚至很多人会把“不加班”和“能力”直接联系起来——有能力的人都不需要加班,规定时间内就能完成任务。

而现在每天做牛做马的“社畜”们,不仅要在996制度下超速运转,还要背负“你能力差”的骂名。

曾经瞧不起社畜的人,最后都慢慢成为了其中一员。在现实的压力之下,这样的选择是必然趋势。大家都被工作吞噬,没有了生活。

正是因为长时间、高压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焦虑症——既要担心钱,还要担心业绩,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缠着自己。

生存和生活变成了很矛盾的两件事,仿佛想要生存,就必须舍弃掉生活,想要生活,就没钱活得下去。

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4)

996制度之下,活下来的都不是一般人——社畜患上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在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微笑抑郁症:表面开朗、积极,独处时就是抑郁症患者的状态。

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环境突变,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好。背负着房贷、车贷、孩子奶粉钱的人,他敢轻易离开996体制吗?离开这一个996,就能保证下一个不是996吗?

工作大概是好找的,现在机会遍地都是,可是要找一份心仪的工作,无异于上青天。

多少抱负和梦想,被现实996压榨得一点不剩,最后脑子里只剩下“坚持”二字。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又无能为力的事。

华为996和976区别(我们没有996社畜996到底该何去何从)(5)

996制度仿佛是约定俗成的一个生存法则,但是没有企业敢承认,因为剥削的行为从来都不是合法勾当。但是也有很多人默默承受着这样的辛苦。

当然,也有很多行业是不需要这样变态的加班的,也有很多人会选择诗和远方。社畜这个角色,不是不能选择的。

对很多人来说,选择仿佛成了当今社会的难题,很多东西好似无法两全其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没有人可以评判哪一种才是最好、最正确的。我只希望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大家都能看见黑暗中开出的那朵花。

人间还是很美好的,它值得我们去奋斗。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