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篷车的主题歌 由大篷车想到的

由《大篷车》想到的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有部电影风靡一时,尤其是贯穿剧情的的歌舞,成为很多剧团仿制演出的节目,这就是印度电影《大篷车》,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篷车的主题歌 由大篷车想到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大篷车的主题歌 由大篷车想到的

大篷车的主题歌 由大篷车想到的

由《大篷车》想到的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有部电影风靡一时,尤其是贯穿剧情的的歌舞,成为很多剧团仿制演出的节目,这就是印度电影《大篷车》。

人们对印度电影的了解,大概都是从《流浪者》、《大篷车》、《女奴》等影片开始的。

印度电影,无歌不成剧,无舞不成戏。印度歌舞,成为电影的标配,形成了印度电影的风格。

电影《大篷车》里最经典的场面是声势浩大的吉普赛车队,边走边演,疯狂,热烈,自然、奔放。

影片中的演员们唱的是什么,我们不懂印度语,不知道歌词的意思,但是,不妨碍我们欣赏到美,感受到震撼,由衷的在心底里与影片的旋律产生共鸣。

每次看这一段,我就想起咱们中国人尤其是山西北部的元宵闹红火场面。

咱们正月十五闹红火的场景比这个大篷车吉普赛人的队伍要庞大的的多,气势更宏达,表演更丰富,音乐更热烈。

灵丘县红石塄乡龙渠沟的乡亲们,以农民秧歌的形式,展示出来的秧歌舞场景,不输于《大篷车》的吉普赛人,同样的张扬与狂放,翻腾的龙舞,穿插其中,更具力量之美。

中国也是一个歌舞大国,尤其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但是,以歌以舞为特色的影片,并不很多,而且,也没有印度歌舞片火爆。

早年我国的《五朵金花》,《刘三姐》,《阿诗玛》也相当不错,但是后来,此类的影片,似乎都不怎么具有影响力。

最近,为了灵丘北泉和龙渠沟实景演出的改版,有意识的寻找国内一些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影片,希望从中寻找一些创作的线索。正巧,大概在三四月份,中央六频道先后播出了几部以中国传统艺术为题材的影片——《斗鼓》、《鼓王》等,另外查阅相关影视资料。还看到了以大傩舞王,华阴老腔,唢呐百鸟朝凤等以传统艺术为题材的影片。结合着对比《大篷车》的表现特色,有很多地方让人顿发感慨。

国内,以传统艺术为题材的影片,创作时,无一不是怀有一种想表现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愿望,但是,一着笔,写出来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似乎都偏离了这些艺术的本源,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找到表现这些传统艺术的根,导致了拍出来的电影很难叫座。

这类作品大多是拍完了也就入库了,有的在央视播一播,有的挂在网上,听天由命。

我们国家的安塞腰鼓,威风锣鼓,傩戏表演,唢呐大曲,哪一个不是世界独有的艺术瑰宝?哪一个比吉普赛人的舞蹈差?哪一个历史故事,哪一个表演群体逊色与人?

为什么,到了电影上,我们的作品与观众的要求差距很远?

为什么?

我陷入困惑。

如果仔细分析,除了技术层面的构思,手法外,无外乎一点,《大篷车》的歌舞与剧情紧密相关,水乳交融。人物的命运与歌舞休戚相关。

而我们的电影似乎也在表现这种关系,但是,剧情与人物在其中的关系,是分离的,拼贴性的。

举个例子,《鼓王》这个剧,去掉安塞腰鼓,假如另外一种民俗形式,这个剧,似乎可以单独存在,这就说明:《鼓王》剧情与安塞腰鼓不具有唯一性,是拼装而成的剧目。

电影《雄狮争霸》,武术,狮舞,人物,故事紧紧围绕狮舞而来。

由此我在想,我们的影片在创作上究竟哪个环节存在了落差?

生活,剧作人员,压根儿不懂他要表现的这个非遗文化艺术的这个元素的特性,或者说对于延续至今的非遗文化的脉络之根,生命的密码,生存的理由,根本没有去探究。

而是自己找了一个故事,框住这个非遗,或者说知知半解的听说了其中的演绎,加上自己固有的思维,生硬的就把剧目编出来了。

最近,看了电影版的“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其中有几段纯粹的湖南民歌,湖南派的风景展示,似乎是故意“贴”进去的,但是毫无违和的感觉,而且融合度极其自然。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伟大和强烈的震撼力。

一种是专门去表现非遗的作品,反而不伦不类,一种是随意表现的,而却天然相成,再结合《大篷车》来对比,不能不让我们去思考艺术作品到底是相信自己的创作技能,还是尊重艺术规律,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滋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