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

芮莹文/图

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1)

城在山水中 山水在城中

初秋时节,走进安徽宁国,一路花红柳绿,一路清风碧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扑面而来。近年来,宁国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着力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被列为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首批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连续5年荣膺“中国十佳‘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2015年位列第4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三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9%,成为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

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态优势 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安徽宁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曾被明朝大诗人魏观咏为“鸟鸣山翠里,人语水声间”。

漫步山城,碧水两岸是新城,群山环抱峙水岸。森林覆盖率高达77.2%。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甜槠林,是北亚热带边缘保持最完好的原始森林,3000亩的天然红豆杉群落聚集于此,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被誉为“动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基因库里宝贵的净土”。

宁国市在全省县市率先实施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建立乡镇分类考核和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鼓励各地依托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之路。

当前,宁国进入经济加快转型的快车道,如何让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宁国市坚持“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一方面,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市内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另一方面,以全省“提高资源产出率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通过“四换”(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网 换新)战略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之路。

以“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宁国市对落后产能、低端产业、低产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重点关注破产风险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加大土地使用税征收力度倒逼促进,“一企一策”,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给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给会飞的“鸟”腾出空间。近年来已关停并转企业40余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3000亩。

以“空间换地”推进集约用地,提高投资效益。宁国多山地丘陵,但用作耕地、工业生产的土地非常有限,土地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此,该市通过提高亩均税收、理顺土地价格、鼓励建设多层厂房等手段,变平面用地为“立体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进驻标准化厂房。2013年底,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筹资建成众益工业广场标准化厂房,15栋标准化厂房占地100亩,均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而对开发区来说,5亩土地承载了需近30亩土地才能建成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化厂房50.5万平方米,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有28万平方米,累计有近100家企业入驻。2016年,宁国市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

以“机器换人”提升装备水平,减少污染排放。宁国市大力实施“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用新装备、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截至目前,全市有十余家企业约50余台“工业机器人”应用生产一线;拥有自动化生产线的耐磨材料与铸造企业达19家、总数达43条;44家铸造企业配置了淬火线,总数达84条。

以“网 换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商业融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司尔特公司着力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致力于“互联网 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司尔特特色的“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同时,实施“互联网 农资”行动,打造新型农资服务生态圈,做好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农化服务等五位一体的示范基地项目并整体推进,做到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15年,公司已与10080家经销商签订了司尔特农资电商线下物流配送暨销售服务站合作协议,目前平台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网测试阶段。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2000余县市。

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2)

青龙湾—候鸟的家园

山水融城百姓眼里的“金字招牌”

放眼宁国,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穿行在这座城市,你会在不经意间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中,一个“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正向人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美丽与和谐。

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和生态风光,近年来,宁国市着力构建“两圈、三龙、三带”旅游发展新格局,融入苏浙沪旅游经济圈、大黄山国家公园旅游圈,打造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恩龙世界木屋村养心生态城、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旅游观光区,形成环主城区休闲度假带、环青龙湖观光养生带、环天目山乡村体验带,打响“山水田园、自在宁国”旅游名片,全力打造生态性休闲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风景名胜区1家。2015年,宁国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5.8亿元,游客接待量突破603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当前,宁国市以全省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为抓手,以“梳山、理水、融城”为重点,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绿色生态成为宁国转型发展的“金名片”,构建山水融城的绿色生态之城。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大力实施“东改西提”工程,全力推进河沥溪老街改造,打造河沥特色新区。要依托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城南产业新区,加快建设高铁新区和农批商城的步伐,打造城西商贸新区,形成城市滨河精品景观带。同时,建设特色产业型、商贸物流型、生态旅游型和历史文化型等新型中心集镇,打造一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的美丽乡村。

同时,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金廊玉带”建设,以即将改线的皖赣铁路城区段和“四水八岸”为轴线,加快推进“以轴串园、以园围城、提升公园、增加绿地”的绿色景观系统建设,打造“山水画廊,生态宁国”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先后开展“城市建设突破年”和“城市提升年”等活动,加快推进景观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综合公园、街头公园22个、街头绿地30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232公顷,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40.7%,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3.6平方米,呈现了绿地系统完善、绿地总量适宜、绿地布局均衡、山水特色明显的城市园林格局。

宁国市有效利用城市自然、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特色资源,体现中小城市、山水环境、交融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新型城市化要求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之路。如今,从城区到乡村,从宁宣、宁绩、宁千高速公路到千秋畲族民俗文化园、青龙湖、吴越古道等旅游沿线,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塑造工作以来,宁国市打造出了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体现生态环境特色的乡镇(街道)和村庄,有效提升了城乡形象和品位。到明年,宁国市城镇风貌塑造覆盖面将达到60%以上。

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3)

自驾游进山村

人民幸福 决策的首要前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宁国市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让广大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这里舒适地居住、安定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来保障。

近年来,宁国市始终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加快城乡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选之地、首选之城。2015年,宁国市跻身首批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首轮测评中位居全省第一。

该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三线四边”综合整治,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化,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简便易操作分类办法,便于组织实施。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大力实施“户收 村运 乡(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为使环境整治常态化,该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覆盖常态化,进一步强化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通过考核奖惩杠杆,撬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强行入轨”向“常态运行”转变,真正实现了常态化全覆盖管理。据了解,2012年以来,宁国市共投入7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共购置141辆垃圾转运车,建设垃圾房2340座,购置垃圾桶13248只,全市70%的垃圾桶进行了更新和更换。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宁国市从对末端治理的管理向源头、过程监管转变,建立同步指导服务、同步跟踪促效、同步指导验收的建设项目“三同步”服务制度,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环境监管员、村级环境信息员制度,构建市、乡、村三级环保队伍,探索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

作为社会的“细胞”,乡镇和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宁国市强力推进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1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27个安徽省生态村,创建了29所省、市级和本级绿色学校及2个省级绿色社区、3个宁国市级绿色社区和一批绿色家庭,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

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4)

中国亚热带树木博览园

安徽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5)

中鼎集团公司一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