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病床上拍窗外(病房里来了位喜欢)

来源:青岛市市立医院


我们往往忙于纷繁的工作,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医疗技术可以治愈躯体的疾病,而叙事护理可以抚慰内心的伤痛。科技与人文是医学的两支翅膀,只有比翼,才能齐飞。

晚上睡病床上拍窗外(病房里来了位喜欢)(1)

美国医生大卫·霍思金博士研究证实,当人的负面意念增强时就会得病或加重病情,而正面意念增强时会对疾病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他还发现,那些战胜癌症的人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性:内心充满“爱”。这一切说明了,疾病源自我们身体内对“爱”的匮乏和缺失,而疾病也终将被“爱”消除和治愈。可是“爱”要怎么说出口呢?如果没有经过培训,原本出于好心安慰的话也会使病人更加焦虑。尤其是我们对那些危重或者治愈无望的病人投去怜悯的目光时,对他们而言,相当于宣判了死刑。通过叙事护理的学习,让我懂得要以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来面对生命;只有进入生命,才能与灵魂交流。下面的故事就是我在运用叙事护理中经历的一个令人难忘的案例。

病房里来了位“喜欢”拉窗帘的大娘

正值闷热难耐的八月,一天中午,我接待了这位新入院的病人——一位大娘。一进病房,大娘就要求关上空调,拉上窗帘。我悄悄地打量了一下这位病人,感觉有点奇怪,虽然老年人大多不习惯开空调,但是青岛的八月,床褥都感觉无比潮湿,而她的汗明明已经浸湿了衣领却不让开空调,看上去情绪也很低沉。

晚上睡病床上拍窗外(病房里来了位喜欢)(2)

从大娘女儿与医生的对话中,我了解到自从大娘老伴儿去世后,家里有一个跟了她三年的小保姆,今年年初不干了,找了几个,但是她都不满意,后来他们发现大娘的情绪越来越烦躁,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有时候还会哭,说些“活够了”之类的丧气话。白天也不让拉开窗帘,总是静不下心来,一到下午血压就高,晚上睡不着,醒得特别早。孩子们都觉得以前性格开朗的大娘,现在好像心理出现了问题。

“罪魁祸首”——“不顺心”

我开始关注这位病人,经常去病房看望她。但三天后,大娘的症状依然毫无改善。于是,我尝试着运用叙事护理和大娘进行交流。

“大娘,您看起来身体很硬朗,可不像80多岁的人啊。”我微笑着开始了对话。

大娘笑了笑说:“是,我身体一直挺好的。我有几个很好的朋友,她们也打电话安慰我,说我身体那么好,孩子也很孝顺,人家都羡慕得很。其实我也很知足,但就是高兴不起来。”

“大娘,我总感觉您好像有什么心事?”我拉了拉大娘的手细声地问。

或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大娘,大娘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我有个小保姆,干活好,人又勤快,每天吃完饭我们就一起出去走上1公里,所以身体一直挺好的。我是个知识分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她毕竟年轻,不能一辈子给我当保姆吧?以后还得找工作呢,所以我就让孩子给她报了个学习班,每天都给她留出学习时间,她学习,我就干点我爱好的事。这一晃她都25岁了,咱不能耽误人家找婆家呀,年前她爸爸妈妈来看我,我就让这孩子回去了。后来换了好几个保姆都不满意,她就推荐了她的表妹。结果,这个小女孩懒得很,就知道玩手机,什么事都是我让她干她才动弹,教育她几句就甩脸子闹情绪,要不就甩冰箱门,气得我心里堵得慌。就因为这两家人是亲戚,所以我连孩子们都没告诉,就这样一忍再忍,最后变成现在这样了,血压一高,弄得我也不敢运动了。”

说到这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大娘对小保姆的眷恋与不舍。

“这么多年毕竟也是有感情的,而且您也给予了她不少的帮助,就因为您人好,她才愿意把表妹介绍去。您看看,您都把自己身体憋坏了还这么替别人着想呢。”我试着去安慰大娘。

她说:“这和以前家里的教育有关系吧,我这辈子都是什么事儿先考虑人家,自己吃点儿亏都不要紧。”

见时机成熟,我开始运用外化的方法引导她。

“大娘,要是让您给这个烦心事儿起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叫不顺心。”她思索了一会儿说。

甩掉“不顺心”,乐观开朗的大娘归来

“大娘,其实您是让这件事给缠住了,我觉得您可以尝试着把这个‘不顺心’”当作一件事情来看待。”

“没错,我整天就让这事儿给搞的烦躁不安。你是说,让我把它当做一件事儿看?”大娘带着好奇的口吻说。

“对,其实它就是一件事,并不是和您捆绑在一起的,您试着把它像包袱一样从您身上松解下来。”我肯定地说。

“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按你说的,我感觉好像真的从身上卸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把它给彻底扔掉?”看得出,大娘迫切的想摆脱这个“不顺心”。

“您先别着急,您觉得这个‘不顺心’给您带来什么好处或者坏处了呢?”

“哪有好处!整天脑子胡思乱想,血压高、睡不着、孩子们也跟着担心。真是烦透了现在的生活,要是变回以前那样开开心心的,估计我的病也就好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

晚上睡病床上拍窗外(病房里来了位喜欢)(3)

在解构当中,我了解到大娘受过良好教育的影响,一辈子忍让、迁就,替别人着想。孩子们眼中的她性格开朗,但现在认为她好像心理出现了问题。

我继续问到问:“大娘,您在遇见这个‘不顺心’以前是什么样的呢?”

她说:“我以前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儿,性格很开朗,喜欢唱歌、看书,也常参加社区的活动,爱好也很多。我这个人很自律,编了一套按摩操,每天早上都给自己全身按摩一遍,每天晚饭后都坚持走上1公里,但是现在因为这个事儿闹得心情烦闷,睡眠不好,血压高,感觉活得没意思。”

我拉着她的手说:“大娘,我真的很钦佩您。像您这样有知识、通情理、性格这么好,还有这么多的兴趣爱好,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调理得充实而快乐啊。”

大娘好像幡然醒悟:“你说的对,我以前的生活可充实了。现在就是把精力全放在这件事上了,越来越钻牛角尖,结果变成了这样。如果我像以前那样每天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参加个社区活动,不也就开心了吗?”说到这,大娘脸上显露出了笑容。

“大娘,您这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一想就明白了。”我肯定的说。

“护士长,谢谢你啊,没寻思咱们聊聊天,我这心情就好多了,我突然觉得轻松了,你说为这小事儿这天天愁眉苦脸的干嘛呀,我真是老糊涂了。”大娘沉闷的情绪的一扫而光。

拉开窗帘,病房里洒满阳光

后来,我单独和大娘的家属进行了沟通,并讲解了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特征和陪伴的需求,家属非常赞同。

再后来,当我迈进病房的时候,房间里洒满了阳光,病房的走廊里常常出现大娘锻炼的身影,原来增加的降压药和助眠药也都减了下来。过了一段日子,大娘的女儿来办理结算手续,她笑着讲述大娘现在的日常生活,每天规律的作息和充实的安排,连小保姆都受到了感染,跟着看书和运动……

突然,我有种感动,我为学习了叙事护理而感到庆幸,是叙事护理带我走进他人的生命与灵魂交流,才产生了这种微妙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运用叙事护理,走进病人的内心,去倾听、去引导,拂去他们内心的阴霾,让阳光洒满他们的心田。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