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最大的乡镇(乐至县为何要以一个池子的名字为名呢)

陈抟老祖来到普慈县,为这里的田园风光所感染,命人修了天池。后来遇到大旱,他又挖天池,为民祈雨。难道这个天池就是乐至池吗?

在四川盆地中部,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有一个县,名叫乐至县。乐至县是四川省资阳市辖下的一个县,是伟大的无产积极革命家陈毅元帅的故乡。

乐至县最大的乡镇(乐至县为何要以一个池子的名字为名呢)(1)

陈毅故里

乐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朝时,乐至属于犍为郡,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朝廷在此设县,定名为多业县,这是乐至设县之始,算来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乐至县县名几经更迭,县城的位置也不断迁徙变化。

据《乐至县治》记载,乐至县曾经名叫牛革卑县。据说,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当地人用牛皮制作的刀鞘,经久耐用,在当时很有名气,所以可以说是因为一个技艺而得名。后来佛教传到这里,和本土的宗教共生共荣。当时的帝王希望天下苍生都能以慈悲为怀,休戚与共,四海升平,普天同庆,又加之当时的县归普州管辖,因此改名为普慈县。

唐高祖在位时,于公元620年设立乐至县。之所以命名为乐至县城东南有一个池子,名叫乐至池。那么一个池子,究竟对这个县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而改变了县名呢?这还要从一则故事说起。

据传说道教先师陈抟老祖,回到故乡,云游到大天柱山下,远远望去,看到一条溪流从东南缓缓流向西北。溪水的尽头有几件茅屋和一个小池。池水周围绿树环绕,垂柳依依,繁花似锦,落英缤纷,池内白鹅戏水,茅屋炊烟袅袅,天然一幅田园风景画。

陈抟老祖是道教的先师,对于这种自然田园风光偏爱有加。他和弟子们来到池子的附近,看到这个池子下面不断有水泡冒出。陈抟老祖断定这里有泉眼,便召集农夫数十人,将池中的枯枝草叶清理出来,疏通了泉眼。

就这样一个小池子,就成了大池塘。陈抟老祖将其命名为天池。在天池之上建了一座小桥,种了几竿修竹,又特意从外地引入了藕种,种入池中。这里本就是一片田园风光,加之又荷花,荷叶点缀其间,更显得仙气十足。

乐至县最大的乡镇(乐至县为何要以一个池子的名字为名呢)(2)

陈抟塑像

许多游人慕名而来。有些人留恋这里的美景,便在此定居下来。话说陈抟老祖在此结庐修行,和道友谈道论经,一直待了很长时间才离去。

北宋的时候,普州大旱,普慈县也不能幸免。入春以来就没下过雨,野草不生,禾苗干枯,人畜吃水都成了困难。陈抟老祖又来到了他所钟爱的天池边上,发现这里完全变样了。溪流已经变成了干枯的河床。泉眼早已堵上了,荷花莲藕更是不见踪迹,四周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景象,哪里还有往日的仙气?

陈抟老祖非常痛心,他又召集人们们挖泉眼,作法祈雨。三天后大雨骤降,稼禾喜得甘霖,草木逢春,半月后田园美景再现。

这里的人民得救了,他们箪食壶浆,感谢陈抟,并且创作了一首民谣以示庆贺:“有雨乐至,无雨乐去,风调雨顺,快乐之至。”

这个传说中的天池恐怕就是乐至池了。他们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难怪县名要以乐至池为名。

乐至县最大的乡镇(乐至县为何要以一个池子的名字为名呢)(3)

如今的乐至经济发展迅速,是“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县,被评为四川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来源:中华人说地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