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的入门常识汇总(说文解字系列之)

在现当代,“亲”这个词可谓流布甚广,习见习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亲”这个字,甲骨文所无,最早见于殷商金文。其字形演变轨迹为:

说文解字的入门常识汇总(说文解字系列之)(1)

甲骨文中没有“親”这个字,但有“亲”字。是由表示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倒立的三角形,加“木”构成的上下结构字形。“木”在此所表示的意思是:树木果实成熟后落入泥土之中又生根发芽,于是,新的一代树木成林(喻示女性始祖生衍繁育)和/或表示由树木根系所滋生出来的许多小树。两形会意,由一个女性始祖生育的众多儿女,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因而他们的关系就至为亲密亲近。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这样解释“亲”字:“(亲)至也。从见櫬声。”段注于此云:“到者,至也。到其地曰至,情意恳到曰至。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谓之亲。”所以,“亲”的本义为感情深厚、关系密切。段注于此还特别提到父母乃“情之最至者也”,来说明“亲”的本义。至于许慎所谓“从见”,即“亲则常见”之义,固在情理之中矣。

在《广韵》中,释“亲”为“爱也。近也。”这与许慎的“至也”其实是大同小异,并无实质性的区别。“爱”是内在的情感,“近”则为外在的空间距离。今之所谓“亲近”,实乃两个同义并列的语素。亲则近,近则亲。当然,“近”亦可指内在情感的深厚密切。

在古代,“亲”首先指父母双亲。到今天,衍生为“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意思。亲属、亲人、亲缘、亲眷等;亦指婚姻。亲事,即使婚姻之事;三是,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等皆是;四是称呼同一地方的人。如,乡亲。五是指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等;六是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等;七是作动词用,指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亲嘴等。

近几年来,网络词语层出不穷,“亲”的流行即是一例。最早是淘宝卖家使用,意为“亲爱的”或“亲爱的顾客”一类的意思,意在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创设一种宽松亲切的营商环境。之后便在社会上迅速广为流布。这样的称呼方式,既显亲切,又不乏俏皮意味,且不分性别甚至年龄,所以流传极快。常见的有“亲”、“亲们”、“楼亲”等。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用“亲”来指称对方,则往往需要结合语境,区别对待。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年轻的女子对一个中年大叔开口称“亲”,反之也一样。这也就是语言运用得体与否的问题。

“亲”在现代汉语中常见常用,所见极广。亲爱、亲笔、亲代、亲丁、亲贵、亲眷、亲热、亲切、亲密、亲历、亲身、亲善、亲眼、亲友、亲在、亲临、亲炙(书面语,指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亲征、亲政等等,不一而足。

现代汉语中有使用频率极高的”亲爱的“一词。其中,“亲”即其本义:至也、爱也、近也。而“爱”的本义乃“行貌”(在《说文》中,属于“夊”部,而“夊”义即走路缓慢的样子的意思),即走路的样子。后借用为表示喜欢、对人对事有很深的感情之义。从字形上来看,繁体的“愛”,有一个“心”在其中,而简化的“爱”,则更能表达“爱”的意义:上为一只手的变体,下为“友”字,而“友”是表示两只手握在一起表示友好的意向,整个字的意义取向就是两只手握住一只手,表示友爱之情。

所以,在“亲爱”一词中,“亲”和“爱”这两个语素应该是同义并列的关系,亲则近,近则爱,爱则亲。释“亲”为“近”,于情于理皆通 。这个“近”,既指空间距离,亦指内在情感。我们说,距离产生美,其实,更产生疏离和淡漠。作为情感动物的人,只有在近距离的交往中才能产生感情,加深感情。故段注《说文》以父母为”亲“,就是这个道理。

“亲”、“爱”和“的”组合,就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的字结构”,即名词性的一种特殊合成词。和“的”结合成为“的字结构”的词类,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红的”、“绿的”,“跑步的”、“打球的”,等等。“的字结构”其实是一种省略中心词的短语,这种省略不言自明,故形成汉语中一类特别的合成词。我们见习习用,故不多饶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