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志豫剧(现代豫剧樊粹庭)

天中晚报客户端 2020-12-02 13:51:56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学习先贤承遗志,天下苍生凝笔端:那些推车的、担担的、扛犁的、扬鞭的、箍漏锅的、卖蒜的、升起火炉打镰的,为他们唱,为他们演,心与他们紧相连。”谈起剧中的唱词,剧作家张毅随口拈来,这字字句句发自内心的唱词,塑造着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鲜活形象。

樊荣志豫剧(现代豫剧樊粹庭)(1)

11月30日晚,伴随着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在我市开幕,由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推出的现代豫剧《樊粹庭》在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亮相。该剧艺术地再现了驻马店遂平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爱戏、爱国、追求真理”的光辉人生,在挖掘驻马店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展示了驻马店艺术生产的整体实力,对宣传驻马店鲜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豫剧《樊粹庭》以樊粹庭在日军侵华,国难当头组建狮吼剧团为背景,以樊粹庭宣传民众抗日,募捐抗敌经费为主线,撷取了樊粹庭创作和改编的新戏的故事情节,融入了樊粹庭的感情经历和家庭生活,展现了樊粹庭为国为民、敢于担当、勇于改革、顽强拼搏、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编剧张毅28稿倾注无数心血现年74岁的张毅老之弥坚,尽管饱受糖尿病的困扰,可是谈起由他执笔编剧的《樊粹庭》一幕幕过往历程如数家常,似乎都刚刚发生。“2013年我有一部戏在省城获得一等奖,随后河南大学的张大新教授找到我想让我写部关于樊粹庭的戏曲剧本。”张毅老师回忆,当时张大新教授转给他270万字的素材,其中有樊先生的回忆录,更有樊先生写的剧本,刊登樊戏的报纸、来往的书信等。“当时河南大学准备拿着这个剧本自己演出,因为樊粹庭先生毕业于河大,与河大有着很深的渊源。”张毅回忆,等到他写好拿给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再次润色修改后,因为经费原因,这个戏一直没有剧团承演。事情一晃几年过去了。目前我市开发关王庙戏曲小镇,建立樊粹庭纪念馆,为《樊粹庭》剧本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每一个唱词,每一个角色,都融入我满腔的心血与汗水。我就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依据历史事实,力求把每一个人物写活。”反复修改打磨,原本视力下降的张毅老师坚持着,为着挚爱的戏剧事业孜孜不倦。张毅告诉记者,为何说樊粹庭是现代豫剧之父,是因为当时河南流行三大地方剧中,梆子戏、罗戏、卷戏。为了让梆子戏登上大雅之堂,樊粹庭亲自到北京吸纳京剧的精粹,原本梆子戏就在乡村演出,条件简陋,没有编剧、导演、化妆等,这些都有樊先生从京剧中“拿来”,这样原本梆子戏里很多粗俗的唱词被一一甄别改正,最终达到雅俗共赏,从而给豫剧注入强劲的新生动力。 走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樊荣志豫剧(现代豫剧樊粹庭)(2)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192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酷爱京剧,在校期间组建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并粉墨登场。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自任院长、编剧和导演,并与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共同改革豫剧的表演、音乐、服装及化妆。1935年开始编写剧本,在20余年中创作、改编剧本58部,他的多数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思想内容比较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作为导演艺术家,他是豫剧的第一位专业导演,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敢于借鉴,勇于创新,追求大俗大雅,文武双美。“樊戏”的风格,“樊戏”的美,也可以说是“樊戏”豫剧特色,从他所导演的数百部戏中就十分鲜明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作为戏剧教育家、剧团管理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从1934年的开封豫声剧院,到1941年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再到解放初期的狮吼剧团新生部,先后办训练班八次,培养出优秀人才数百人。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名家执教,这在当时的一般剧团是很难做到的。现代豫剧《樊粹庭》编剧张毅表示,从樊先生的戏剧思想和一系列的戏剧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一个总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豫剧改革,他的最有戏曲文化史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对豫剧的改革。正是由于改革,使豫剧由艺人豫剧向文人艺人结合型方面转换,为豫剧开创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由于改革,使豫剧结束了只有表演没有剧本的时代;由于改革,使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转换,为豫剧开创了第二传统;由于改革,使豫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地方戏中狮吼而起,独树一帜。总之,樊粹庭、“樊戏”、狮吼剧团,给豫剧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给河南和陕西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戏曲文化资源,也可以说是一部宝贵的“樊戏学”。樊粹庭弟子回忆师徒情

樊荣志豫剧(现代豫剧樊粹庭)(3)

今年夏天,樊粹庭的几名弟子千里迢迢赶到河南驻马店市,探寻樊先生出生的地方,同时回忆着与师傅生前的点点滴滴。记者随同采访,记得8月27日上午,在樊粹庭纪念馆,樊粹庭的得意弟子、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潘雪芬,指着一张黑白照片中的一个女孩激动地说:“这个就是我。这是樊先生创办‘狮吼儿童剧团’在朝鲜演出时拍的。这些年来,樊先生一直活在我心中。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樊先生出生的地方,看到建有樊先生纪念馆、设置樊粹庭街道以及樊粹庭铜像,处处体现出纪念樊先生的良苦用心,我们为樊先生感到欣慰!”听完潘雪芬这番话,同为樊粹庭弟子的陈素英、黄玉珍、杨瑞武等老人禁不住鼓起掌来,纷纷表示这番话代表他们此行的感受。作为樊粹庭先生的徒弟,八旬老人杨瑞武回忆樊先生创作豫剧剧本的始末,谈起与樊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说:“樊先生创作的剧目直指民心,他关心妇女,同情妇女遭遇。他的创作人民性非常强。他奖罚分明,胸襟坦荡,令人钦佩。”杨瑞武回忆,其中一个剧目有一场武戏,徒弟们觉得没多大意思,可是樊先生根据剧情需要,明确表示这场武戏必须排好。他亲自指导大家排这场武戏,排演时,樊先生会根据每个演员的动作进行详细指导。潘雪芬主攻文武小生,被公认为豫剧界难得的女武生。她回忆,她和姐姐一起被父亲领着找到樊先生拜师,樊先生表示老大可以留下,小的牙还没长好就不收了。潘雪芬当即表示,自己会很多表演,并现场为樊先生演出了两段。看着眼前这个机灵的丫头,浑身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樊先生同意她留下来试一试。“这一试就是一辈子。”潘雪芬回忆,由于自己的童子功好、不怕吃苦,樊先生不断发掘她身上的优点,让她扮演武小生,演着演着自己就对武生更加着迷。“我记得学习其他剧目的扫堂腿,怎么也学不会。樊先生就对我说,练烂20双鞋就学会了。他还奖励我三双棉袜,想着老师对自己的厚望,就勤奋练习,终于练会了。”潘雪芬说,有一次看别的剧团表演时,几个丫鬟伴随小姐游园,唱到采花一句的时候突然朝着观众变出一朵花来,赢得掌声无数。演出结束,樊先生就恳请人家教我们这招,可是人家不教,于是樊先生就嘱咐我们旦角跟着旦角,武生跟着武生,从化装到演出注意每一个细节,终于“偷师学艺”成功。“没有樊先生就没有我陈素英。”85岁的陈素英回忆,樊先生敢于革新豫剧事业,他开创性地在音乐、戏曲创作等方面为后人指明方向,甚至全国的戏曲同行都为此受益。“排练樊先生的戏时,每一个动作,每一处细节都不容小觑,他都精益求精,不达要求不收兵。”陈素英表示,很多其他剧种的剧本经过樊先生改动变得内涵深远,演员表演起来更加精彩动人,观众更加愿意看。“如今我指导学生,凡是樊先生定的剧目,我都严格按照老师的方法指导学生,一点都不改动,反而我自己执笔写的剧目根据演出效果及时修改。樊先生是一代大师,是我们心中最崇敬的老前辈。”樊先生的弟子黄玉珍说,樊粹庭先生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作为旦角感情戏需要充沛的内涵,他不是强硬地灌输给演员,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我们内心生发出剧情需要的肢体表现,从而在舞台上完成自己的角色塑造。樊先生博采众长,为豫剧所用,我们有幸跟随樊先生学习,至今不敢相忘。”11月30日夜晚,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演艺厅内灯火辉煌,戏剧名角云集。由驻马店市演艺中心全体演职员共同努力,历时近一年的时间修改、加工排演,张毅编剧,张平执导盛红林、刘雯卉、牛洪涛、寇玉治等领衔主演的大型现代豫剧《樊粹庭》精彩上演。“河南讴,靠山簧,草台班子窜四乡。革弊制,调宫商,中原汉卿铸华章。醒狮怒吼震天响,国难当头挺脊梁。戏为百姓演,戏为百姓唱。黄河水激起千层浪,荡气回肠梆子腔。”伴随着这铿锵的主题歌,大戏开演。如潮的掌声雷动,一场场大戏直扣人心。作为樊粹庭的故乡,正秉持着樊先生的革新精神大跨步前进!如今的故乡月圆,故乡处处飘动着醉人的馨香。“河南省豫剧之乡”“河南省戏曲之乡”的美名名不虚传,各种剧种都在此扎根开花。戏曲的梨园里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天中晚报原创文图(视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