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劝学篇学到了什么(重读师说劝学篇的一点心得体会)

通过劝学篇学到了什么(重读师说劝学篇的一点心得体会)(1)

花牛红

《师说》是位居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被苏东坡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的韩愈所写的名篇。中学时代背诵了不知多少遍,现在重读它,颇有些生疏甚至久违了的感觉。基于此,录原文、译文对照如下: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通过劝学篇学到了什么(重读师说劝学篇的一点心得体会)(2)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韩愈老先生就在《师说》这篇文章里,反复论证了为师之道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现代社会,教师地位崇高,受人尊敬,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尊师重教”的大前提下,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教师在实施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的过程中却困惑了迷茫了。现代社会的中小学生能不能严管?能不能对其实施惩戒性的教育?当然,这样的问题,一千多年前的韩愈韩老夫子,就根本没有做过明确的禅释。很显然,不严字当头,对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惩戒性的教育,学生是很难克服困难缺点,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再摘录一段两千多年前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所写的经典篇目《劝学》中一段话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不可以已。”不错的,学习是不能停下来的。就是要求人们从小刻苦努力,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良好品德。我以为,活到老,学到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但是,你睁开眼睛看一看,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不准布置作业的,并且不准检测性考试!现在的小学生几乎是在学校里躺平了学;而老师的弦是蹦紧了还要拧三拧,为了学生的一切,那怕是把你的那根弦蹦断了也无所谓。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你不进行练习,我们不是常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吗?不进行督促检测,且躺上两三年,等到一身坏毛病坏习惯养成了再来学习,恐怕是为时已晚矣!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一个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零岁到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在上下学的路上,常看到一些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于有些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连自己的书包都不背,因为有接送他(她)们的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为其背着,在替他(她)们负重前行!

当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是太重吗?我倒认为是各种条条框框加身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则缺少了韩愈老夫子所讲的那种创造性的智慧和灵气!当然,在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教师可能在为高收入、高效益而沾沾自喜。

通过劝学篇学到了什么(重读师说劝学篇的一点心得体会)(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