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筮法的衍生方法(大衍筮法的千年困局)

自汉代易学大家孟喜、京房、宋代大儒朱熹以来两千年余,对大衍筮法的解读有几项非常大的争议。

一、“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这里说的是十个数当中,五个单数、五个双数分别代表天或地的十个基本参数。这是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雏形。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承接上一句的论述,指天地五个参数按规律分别组合,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合”而不是“和”。古汉语中合大多作为动词使用,如:

①〈动词〉闭;合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

②〈动词〉聚集;会合。《汉书·晁错传》:“合以小攻大。”《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③〈动词〉配合;匹配。《诗经·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孔雀东南飞》:“岂合令郎君。”

传说伏羲作易,就是从河图中得到启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河图本身就完全展示了天数地数两两组合的模型,所以接下来理解经文,我们就应该遵循这一规律。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汉儒以来皆将此处解释为天数、地数之和,其实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只是简单将天地之数分别相加,无论运算过程或是其计算结果,如何展现“成变化行鬼神”的作用呢?因此很明显,在这里“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正确的理解是将一到十的这10个天地之数两两组合,包括其自身如“一一”、“二二”、“十十”在内,有天数(单)二十五个组合,地数(双)三十个组合,天地之数共五十五个组合。这五十五个依据天地之数、阴阳变化规律的数字组合,暗含河图当中数字组合寓意的延伸运用,进而作为大衍筮法所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理论基础,才能最终达到“成变化行鬼神”、“天下只能事毕矣”的目的。

大衍筮法的衍生方法(大衍筮法的千年困局)(1)

二、“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现在关于大衍筮法的操作,普遍是运用宋儒朱熹的说法,通过这一筮法推衍,也确实能够得到老阳9、少阳7、老阴6、少阴8四种成卦结果。但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推衍归纳,发现这其中存在诸多疑点。

作为一部严谨的经典著作,为什么明明说大衍之数五十,却弃一不用只用四十九根蓍草来作为推衍算筹,弃用的一既然不参与推衍,为什么又列入大衍之数?无论汉儒以来历朝历代易学大家如何引经据典,但是毫无疑问都陷于牵强附会,无法令人信服。唯一让人信服的办法,就是证明五十大衍之数当中,所谓概念性弃用的那一根蓍草,同样参与了推衍过程的步骤当中。但是这就意味着当下流行的大衍筮法,其弃用一根蓍草用四十九的操作流程是完全错误的!

三、“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

四十九根蓍草分而为二以像征天地两仪,那么就必然是一单一双分别代表天数地数,如果此时无论从两仪当中任何一方,取出一根蓍草“挂一”以象征天地人三才,那么原先符合天数(单)、地数(双)的天地两仪就会被破坏,变成“天天人”或者“地地人”两种组合,构不成天地人三才的模型。试问作为中国百经之首的《易经》会存在如此低级草率的纰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样“挂一像三”才能符合天地人三才的规律呢?

四、“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五岁再闰即言五年产生第二个闰月,因此在第五年的时候需要“扐而后挂”。首先这里的五岁如何界定?大家普遍认同且没有争议的说法是,“四营成易”的每一“营”即为一年。关于四营的划分,我们下个节点再专题讨论,这里我们先分析“再扐而后挂”的含义。

“扐”表示将“揲之以四”的余数分离归置,至于夹于指间还是归入特定容具中,其实无关紧要,因为这对推衍结果不产生任何影响。影响结果的重点在于“再扐”和“后挂”,如何解读“再”字的含义,是在哪个步骤之后如何去“后挂”!

按照《系辞上传》原文的字面理解,这一步骤的“挂”,显然是在“归奇于扐”之后马上挂一,而不是朱熹筮法解读的“分而为二”之后任意择取其一而挂。于是这就产生了筮法步骤前后矛盾,以及第二次筮法“后挂”陈述的不严谨。那究竟是汉宋以来我们以讹传讹的错误理解,还是古人在惜字如金的经文当中,出现了一段概念模糊的笔误?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节点换个角度继续讨论。

五、“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首先我们来说说“四营”的定义,在传世的筮法解释中,“四营”存在于大衍筮法推衍的每一变当中。“分二像两”为第一营,“挂一像三”为第二营,“揲之以四”按左右两仪各为上下半营且合为第三营,“归奇于扐”视为第四营。重复以上步骤三六一十八变,最终得到一个六爻卦。

这里面有个很大的疑惑点,那就是按原文理解,每一“营”其实是表示一个筮法推衍的步骤,但为什么第三营要分为上下各半“营”?左右代表天地两仪的蓍草分别“揲之以四”,不应该是妥妥的两“营”吗?难道又是上古原著的疏忽或不严谨,还是汉宋以来后世易学研究治学不求甚解呢?结合前面“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一论述,我们应该认真细致的重新思考,传世的四营划分是否值得商榷,如何解读“五岁再闰”,如何认识“再扐而后挂”。

六、随机事件的概率模型

根据当下传世版本的筮法推衍,每一次“揲之以四”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余数都会有四种可能性。按照当下流行的筮法解读步骤做十八变的推演归纳,可以得出:老阳9、老阴6、少阳7、少阴8的概率分布,分别为老阳20%、老阴3.33%、少阳26.67%、少阴50%!

那么核心疑点问题来了:概率分布带有如此明显的倾向性,老阳9和老阴6出现的概率相差如此之大,作为预测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模型,这一套大衍筮法操作步骤显然是错误且不可采信的!那么我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是上古圣人的易学体系错漏百出不科学,还是我们经历朝代更迭战乱之后,从汉宋开始易学基础研究从根本上就陷入了一系列的误区?

大衍筮法的衍生方法(大衍筮法的千年困局)(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