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陵园参观横幅(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有感)

黄花岗烈士陵园参观横幅(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有感)(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国事蜩螗,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奋起救国,1911年4月27日,发生于羊城的一次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壮烈序篇。在那场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们,静卧在羊城先烈中路的黄花岗烈士陵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我年少时便已从书中得知:这次起义在发动之前,广州已戒严,原定的十路会攻也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这其实是一场明知必败的起义,但海外侨胞捐赠了大量财物支援革命,如若取消起义,以后谁还会相信革命党?谁还会继续资助革命?为长远计,黄兴毅然率领“选锋”120余人,冲向两广总督府……孙中山对这次起义给予了极高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但是,这毕竟只是我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而人只有亲自去瞻仰、观照这些历史遗迹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否则,你自认为了解了历史,实际上却仅仅是触及它的皮相罢了。

今天,我来到了黄花岗烈士陵园,肃立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四柱方形钟顶墓亭,“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立于其中。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居于墓台当中,这里安葬着“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生命与家庭幸福的林觉民、一臂残疾但仍在起义前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赶制出100多枚炸弹,起义时,边进攻边投弹,终因弹尽力竭而被俘的喻培伦。墓亭后是一座由72块麻石砌叠而成的金字塔形纪功坊,坊顶上矗立着一座自由女神像,象征着革命英烈为争取四百兆国子的民主自由而甘洒热血、谱写春秋的伟大精神。一位先生所撰挽联“身殁留名蜚声千古,功成智遂含笑九泉”正是对英烈最为精当的评价。“究竟是谁冒着极大的风险为七十二烈士收殓,使他们得以安息呢?”我陷入了思索。我望向七十二烈士墓左侧,发现有一座潘达微之墓,潘达微是谁?我回家查询资料,方觉惭愧:原来他便是为七十二烈士寻找到黄花岗作为葬所,使英烈们得以安眠的人,而我之前竟然毫不知悉。当时清政府拟将“匪众”尸首草草葬于专埋死亡犯之臭岗,革命党人潘达微得知后,心如刀绞,寝食难安,同志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不在意身后之事,但作为革命战友,他又岂能任同志被清政府与逐臭饱食的蝇蛆任意侮辱、亵渎!他感到历史赋予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原本文弱的肩膀此时却挑起了千钧重担,于是冒着生命危险,以记者的身份作为掩护,为烈士们寻找到红花岗作为葬所,使烈士们得以安眠地下,潘达微又觉得“红花”一词既艳且俗,遂取“菊残犹有傲霜枝”之意,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从此,这次起义便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可以说,是潘达微为这次起义以及牺牲的烈士们取了传颂千古的英名。

潘达微的墓修得不算显赫,与后面那座麻石砌成的纪功坊相比让人觉得并不起眼。潘达微一生从未上过战场,他所做的工作是创办革命刊物,鼓吹进步思想,以笔作为投枪、匕首:指点江山、针砭时弊,并且开设陶瓷厂以掩护革命同志在厂中开会、制造火器。他所做的事情似乎没有那些身先士卒、血洒疆场的人那样轰烈,但像他这样的“幕后”人员其实和战死沙场的烈士们同样,有筚路蓝缕之功。潘达微曾为七十二烈士墓题句“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他题写这两句诗也许是怕七十二烈士会被后世人遗忘,但事实是这些烈士常常为后世人所提起,反倒是知悉潘达微的人并不很多。1929年潘达微病逝于寓所,家属希望把他附葬在黄花岗,但当局却答以“附葬碍难照办”,只准将其葬于旧模范监狱附近。结果潘达微初期之墓唯草坟一座,连碑石都没有。不期这位被孙科之挽联誉为“碧血藏热黄花吐芬万代千龄足悲壮,行心所安杀身无悔高风亮节见生平”的英雄,居然落得如斯下场,怎能不令人寒心?直至1951年,其墓才得以葬于七十二烈士墓之左,与当年被其亲手安葬的战友一同安息,至此,潘达微终于得到了一个公正的待遇。革命者为中华黎元的幸福而奋斗,自然不会在意自己身后人们是否还能记住他们,只是生活在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安定和平环境中的我们,除了不应忘记在殷殷血火中奋力拼杀的烈士之外,也不应忘记在烈士身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志士。

我回望这段百年前的历史,回望这支年轻、激扬、具有明知不可为,舍命必为之的淑世精神的革命队伍,他们无论是在台前或在幕后,是牺牲在血染的疆场还是静静地病逝于寓中,都将永久地镶嵌在历史的丰碑上,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