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

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诞生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凝聚而成独具东方之美的建筑文化。

有意思的是,虽然古人的本意并不是把建筑当作艺术,但那些匠心独具的建筑构造和装饰艺术,早已成为了一件件供后人观摩的展品,直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

今天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明代民居,至今已延续了400多年,就是泰宁尚书第。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

泰宁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府邸。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

老规矩,先来说说泰宁。

泰宁县是福建三明市的下属县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4)

北宋时,泰宁更是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在宋哲宗时期,这座小城被正式命名为泰宁,意为"泰平、安宁"。

因为这里人民安居乐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至于小城声名远播。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5)

而尚书第,则是在明朝年间得以修建,保存至今已有400多年。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6)

尚书第的建筑布局严谨合理,同时也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还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常珍贵。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7)

整座府邸座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8)

走入尚书第内部,可以看到共有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着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多间,全部都是砖石木结构,非常大气。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9)

既然是尚书第,自然建筑要符合屋主人的身份。除了屋宇众多之外,尚书第的细节也很惊人。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0)

因为泰宁这里盛产杉树,所以尚书第内部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杉木材料,柱径粗大,排柱密集。李春烨用了最好的杉木来建造大宅院,既体现了他的尊贵显赫,又达到坚固耐用的目的,一举两得。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1)

再看甬道的五重门楼,全宅门额都嵌有石匾,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2)

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不知道当初是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方才建成这座了不起的民居。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3)

最精致的要数第二幢门楼“四世一品”。

所谓四世一品,是天启皇帝赐封给李春烨家族,四代享受一品待遇的荣誉。因为是向上封赏,包括李春烨及夫人、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所以实际上真正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只有李春烨夫妇,大概皇帝那时候也是有心机的。

“四世一品”门楼楣额下平伸出四根石花柱,周围石柱、石梁和石枋上,刻满人物、飞禽、花草,栩栩如生。门边立着一对近2米高的抱鼓石,显得富丽堂皇。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4)

关于“四世一品”门楼,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据说文革时期破四旧,红卫兵要来砸这幢门楼。当时住在这里的一位李氏老太太,急中生智,连夜发动李氏族人用黄泥把门楼上的“四世一品”、“财神爷”、“如意神”等全部糊掉,然后涂上了雪白的石灰,写上“毛主席万岁”。

红卫兵来时,一看傻眼了,谁也不敢动,于是这幢门楼被完好无缺地保留了下来。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5)

再往内部走去,装饰更为讲究。尚书第的所有天井都用了大块条石拼砌,呈棋盘状,踩上去很有种厚重感。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6)

天井内置石雕花柱、花架和石水缸。温暖和曦的阳光从天井倾洒而下,十分惬意。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7)

凑近可以看到大石缸内装满了水,用以养鱼、浇花和防火。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8)

古民居里的天井很常见,倒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石缸装水,养鱼作为装饰,蓄水用以防火,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赞叹。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19)

走到大厅,地面上是以方砖铺砌而成,呈菱形。

厅堂的窗户特别引人注目,是条格状,很像现代的百叶窗。这种老式窗户,夏天通风透气,冬天可以糊上白纸,防风又采光,既暖和也明亮。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0)

很多人都不知道,尚书第的每个房间地板下还有个阴井,开启活动板门就可以倾倒污水,古代工匠的建筑设计还真绝。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1)

走走看看,昔日的厅首、额枋、廷柱处,都悬挂着名人撰书的匾额和匾联,使整座古居更显得庄重高雅。这也是古建现今看来的魅力之一吧。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2)

有一间房,曾经是李春烨女儿的闺房,还保持着她出嫁时的装饰,大红色的喜字,非常热闹。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3)

尚书第的面积较大,院落众多,如果你们来,建议请个导游带路讲解,会更容易了解个中玄机。并且,最好早上10点前来,晨光斜射在建筑物上很美。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4)

遇到后花园开放,一定要进去看看。后花园不定时不定期开放,所以能进去真的是很幸运。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5)

后花园的面积很大,种植了很多不同植物,完全匹配得上尚书第的尊贵。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6)

穿行其中,各色植物让人目不暇接。屋主还在植物中间设置了休息用的桌椅,坐在绿色里喝茶、听风,与友人交谈,是一种享受。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7)

一汪小水池增加了花园的动感。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8)

除了绿色,后花园还有别的颜色,比如爬山虎的粉。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29)

有些爬山虎叶子粉中带绿,格外可爱。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0)

黄色的不知是什么树,在湛蓝天幕下显得非常热烈,好似一树烈火。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1)

想必花园的景色也是特别设计过的,才会一步一景,变幻多样。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2)

不同季节来,因着花开叶落,应该是不同的样子。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3)

最后去尚书第售票口旁的李氏宗祠,还可以看泰宁特有的梅林戏。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4)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表演粗犷,唱做念打都具有鲜明个性,值得一听。

历史上被拆的古宅(一座明代古民居差点被拆)(35)

这便是泰宁尚书第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以建筑为名,背后那些有关的人文故事,则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旅游攻略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

交通:

自驾:三明—三明连接线—泰宁县—S205—金湖东路—环岛—右转进入和平南街—和平中街—过右侧的泰宁家美美的专卖店,右转进入尚书街—终点

门票:25元起

开放时间:8:30—17:00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百家榜创作者、CFP/携程签约摄影师、知名旅游博主、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旅行视频博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