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写作评论(网评写作7字诀)

网评写作“7字诀”刘国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网文写作评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网文写作评论(网评写作7字诀)

网文写作评论

网评写作“7字诀”

刘国昌

网络评论与纸媒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充分发挥网评自身优势,认真借鉴纸媒评论长处,是当下提高网评文章质量的一大关键。

具体如何操作呢?

其中笔者总结出来的“7字诀”:快、新、实、深、情、短、题。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 快:

新闻评论要快,这是讲它的时效性。缘新闻事实而配发的评论如果不快,那就会失去它的应有效用。

网评由于自身传播的特点,在“快”字上更胜一筹。网评文章可以做到“即写即发”,较之受出版周期限制的纸媒评论,在充分体现时效性方面,无疑具有很强的优势。

人民网一位负责网评的编辑说,这个“快”是网评区别于纸媒评论的一大优势。为把这一优势发挥好,要求作者、编辑“见事早、抓得准、写得快”。如果慢慢来、一篇稿子写两三天,那怎么能行呢?

由此可见,“倚马可待”当是网评人的一大品质和作风,需要很好培养。

二、 新:

纸媒评论贵新,网评文章更贵新。受众看评论首先看有无新意。

“意在笔先”,着力捕捉新意是每个网评人必下的功夫。如何别人已经写过,或者同一题目换个角度再写仍了无新意,受众还是不愿意看的。

“言别人之未言”,此乃网评写作的第一要义。

京城一些资深的网评作者“吐槽”说,写网评是比较难的。难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每天找题目、写稿时要苦苦寻找新意。一旦有了新意,写稿子是很快的。

为了寻找、捕捉新意,网评人需要看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其他媒体刊发的网评文章,看看一些题目是否已有人写了,看看别人的写稿角度如何等。

三、 实:

写网评离不开事实。无论是“就事论理”还是“以理论事”,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托展开论述。因此,所采用的事实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要实实在在,不能搞“虚假空”。

写网评的事实来自诸多渠道,有的是报道里写的,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听别人介绍的。写网评注意、善于收集事实甚为重要,这是网评文章成功的基础一环。

实,还体现在讲道理的实。善于讲实实在在的道理,是网评成功的关键。人们看网评看的就是观点,看的就是道理。观点鲜明,道理讲得实在,“以理服人”的效果就能得以实现。反之讲的是一般道理,或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那是没有读者的。

四、 深:

评论的力量在于以理服人,因此在讲究“实”的同时还要讲究“深”,即把道理讲深、讲透。一般地说说“这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如何”,那是没人要读的。

把道理讲深,具体体现在回答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力求把这3个问题讲透了,给人一点启发。为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动笔之前就要把所论的道理想透、想深。如若自己尚未想好,就暂时不要写。继续反复、深入地想,直到想好后再动笔。

写评论贵在有思想、有见识,这是把道理讲深的根基。为此,网评作者需要多读书,多思考,把所要讲的道理锻造得清晰、深刻。

五、 情:

梁启超先生“笔端常带感情”的话语,大家都很熟悉。他自己写的文章常常是“激情所致”,如《奴隶与盗贼》一文,虽只有154个字,但把慈禧惧外媚外的丑态揭露得十分彻底,畅抒了炽热的爱国情感。

情感充沛,爱憎分明,是网评人的一大品格。讲道理当然要理直气壮,但也需娓娓道来,动之以情。评论是靠逻辑的力量感染人,但写得有情有味更能增加它的感染力。

写网评最忌讳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吻;最讨厌板着面孔、说硬邦邦的道理。情,是写网评的立足点,也是吸人眼球的一块“磁铁”。

六、 短:

报章文体的本质属性是短小精悍,作为网上发表的评论,更应该这样。时下人们都是从手机上看新闻,看的时候靠上下划动来浏览文章。如果文章过长,就会产生阅读疲劳,传播效果难以实现。

如何把网评写得短小精悍呢?

首先要下决心把它写短,不能总想着“怎么写长”。写稿时从整体上要有明确的字数规定,一以贯之,严格执行。

第二要在炼字炼句上下功夫。那种长段落、长句子已不适应网上阅读,短段、短句正大行其道。网评人当尽快调整文体和写作习惯,以适应当下广大受众的阅读习惯。

七、 题:

题好文一半。标题不吸引人,文章就没人看,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写网评文章要花很大心思琢磨一下标题。

网评标题不像消息、通讯标题那样多样、繁杂,基本上是一行题。准确、鲜明、简洁、有文采、吸引人,是其基本要求。如“在‘活’字上大做文章”、“旧闻新感”、“好思路还需硬措施”等等。

以上“7字诀”,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概括论说。实际上,每一个“字”都可系统进行研究。这7个“字”,都是网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素。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把文章写得精彩。当然,就某一篇具体的网评文章而言,不可能都做到,但就写网评文章来说,这些都是作者应该考虑、且必须以此来规范、来要求的。这一点请谨记。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