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之书(从屡战屡败到)

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之书(从屡战屡败到)(1)

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之书(从屡战屡败到)(2)

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之书(从屡战屡败到)(3)

自仓颉造字以来,中国的文字就以她不可抵挡的魅力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可以让人哭可以让人笑,可以让人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文字数有着神秘的面纱,善于驾驭她的人,通过一字的改变,或顺序地颠倒,使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曾皇帝写的奏折。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大败。于是在奏折之中有描述作战情况的用词:”屡战屡败“。写好后,左看右看总觉得哪里不太满意,一时有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叫来了自己的学生李鸿章,让他看看奏折之中有何不妥之处。

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学生一看,将老师的”屡战屡败“提笔改为”屡败屡战“。真是神来之笔。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打了败仗,但让人读起来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屡战屡败‘可能会让皇帝想到主帅的无能。“屡败屡战”呢?有种百折不挠的可嘉精神吧。

电影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很多人都看过。他们的冤案在地方官员的官官相护,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杨乃武无奈向朝廷上诉。他写好了状纸,上面有一句“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状纸给老师看过后,老师说:“这句不妥不妥。”提笔改成“江南无日月,神州有青天。”状纸到了慈禧太后手中,她想,看状纸,江南官场腐败,但我朝廷有青天呀。就亲自过问此事,给杨乃武小白菜昭雪了。假如老师没给杨乃武改字,恐怕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我们知道封建王朝每年都会举行科举考试,就好像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吧。在顺天科场,主考大人竟答应应试举人递条子打小抄舞弊,按律法当杀头。但按律皇帝又有临时恩典权。咸丰皇帝本是不想杀这个主考官的。所以,拿着朱笔迟迟未下笔,口中念念有词:“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大臣肃顺在边上听着不高兴了,想你皇帝老儿发善心也要看是什么事吧,这不杀,今后科考如何禁止作弊行为?就在旁对曰:“虽属情有可原,究竟罪无可逭。”一句话,前后顺序一颠倒,主考大人的脑袋搬家了。

蒋介石也有“情有可原,罪无可逭”的故事。云南军统站抓了九名爱国人士,因这九人比较有名,所以云南军统站不敢擅自做主,就用电报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回电也是这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当时电报刚好送到云南省主席卢汉手里,卢汉知道,这封电报一旦送到云南军统站,这九名爱国人士就会被杀害。于是得想办法。于是卢汉请来了曾任过朱德老师的李根源。李老先生以看电报,思索了一会儿,就将电报改成“罪无可逭,情有可原。”交译电员译出送云南军统站。这军统站一看。哦,委员长不想要他们死哩。就这样,救下了九名爱国人士。

中国文字奥妙无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