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藏碧水深山隐贤良(只留清气满乾坤)

□田渭法

“枉为王冕故里人,今朝终去探究竟”。辛丑年冬月廿四,也就是2021年12月27日,我和早先预约的老友骆建松夫妇一起去了王冕九里山隐居地白云地白云庵探访。

驱车穿过枫桥镇向东北驶去,先进村右边是“U”字的大坝。当年胡大海部下扎营就在营盘村,再沿着蜿蜒山道开去,靠左二里地,见到王冕大塘,向上500米即到了王冕九里山隐居地白云庵,也就是王冕自己介绍的“吾家洗砚池头树,箇箇花开谈墨痕”。

白云藏碧水深山隐贤良(只留清气满乾坤)(1)

王冕是浙江诸暨的一张亮丽名片。王冕出生于元代1287年枫桥镇桥亭村,字元章,别号有九里山人、梅花屋主、会稽外史、山阴野人等10多个。他非但《明史》有传,更有大儒宋濂撰的《王冕传》,评价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刘伯温撰写的《竹斋集》原序夸赞他的诗文“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择邪之志……因大敬焉。”他的大部份诗、画均在这里诞生。当年,他选择在九里山白云庵旁“搭芦三间”,种梅数百,一边悉心照料在白云庵的年迈母亲,一边在白云庵赏梅、画梅,作诗抒情,在这山深人稀的九里山他比较平静地渡过11个春秋。

白云藏碧水深山隐贤良(只留清气满乾坤)(2)

王冕《梅花图》。CFP提供。

环顾四周,园子里株株梅树还未开苞,显得挺拔耿直,洗砚池流水无声,搡米的石臼斜斜地躺在地上。步入白云庵“青龙首”侧厢的墙上,有着伟人、领袖的话语。是的,1959年8月毛主席的专列停在诸暨火车站时,他老人家对诸暨县委孙书记和张副县长说:“你们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画家王冕都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引用了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激励和教育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据宋濂《王冕》传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婺州曾请来王冕,当时朱元璋大军准备攻克广东,见得王冕,朱元璋十分高兴,厚爱有加,特“置幕府,授以咨询参军。”在九里山最后时光,扎在营盘村的吴大海部下再请王冕,当卫兵来到茅庐,惊醒了正在睡觉中的王冕,王冕大叫“我,王元章也!”士兵敬重他名声,用轿抬到天章寺胡大海处,吴大海请王冕上坐,拜后,虚心向王冕救教。王冕告诫吴将军做事不可失去大义。胡大海再拜,想再继续救教,但王冕不愿再发一言。胡大海只好把王冕送回九里山。第二天,王冕患了病,不几天就离世了。胡大将军将王冕葬于兰亭边上,并立碑一块。

我与王冕也有缘。于1980年写过王冕文章,那是《浙江日报》开辟学习专栏,我写就《王冕佛灯下苦读》等20多篇鼓励青年学科学、学知识,后报社结集170位古代自学成才者,编成书,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写书名,为《勤学佳话》。

白云藏碧水深山隐贤良(只留清气满乾坤)(3)

王冕隐居前常去绍兴蕺山,也常在蕺山住。当年我撰写的《王冕外传》也是在蕺山脚下绍兴市卫生局。那是1989年春,绍兴市卫生局邀请我主编“绍兴卫生四十年”。在这60天时间里,我白天忙于写“卫生”,晚上聚精会神撰王冕。我看《儒林外史》有关王冕篇章几遍,居然依着吴敬梓的白话古文笔调,一气写成了3万字的《王冕外传》。我调侃那60天,真是“朝闻蕺山鸟,晚听王冕说”。随后我把撰写王冕的事告诉我北京西山文讲班老师刘绍棠。1994年4月,刘绍棠先生给我的《王冕外传》这样“序”写:“我想当个王冕。王冕是元末明初战乱年代的画家和诗人,浙江诸暨农家子弟。一生清高自守,贫贱不移,逃隐山中,避而不仕,被吴敬梓供奉于《儒林外史》之首,做为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加以赞美。……1956年春,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被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回乡挂职深入生活,便想建房立户,以偿夙愿……,我想有几间黄砖房,一座篱笆院,院内有几棵果树,篱笆上爬满瓜藤,过个相当本村乡村中等生活水平的日子,此愿便可足矣……然后好梦难得成真,我还未动一砖一瓦,就被划成右派,论为贱民,住进喜儿的“半间草房”……我的22年苦难,比王冕坎坷得多……不过,我一生不当官,是个完整的职业文人,可与王冕媲美了。”

王冕长期在农村和九里山居住,生活艰苦,甚至衣衫褴褛,“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敞衣无絮秋风劲,破屋牵萝奈两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穧入秋瘥。”正因为他出身农村,守着贫苦,十分同情劳动人民。在《江南妇》中,他写道:“江南妇,何辛苦!田家淡泊时将暮,敞衣零落面如土。馌彼南亩随夫郎,夜间织麻不上床……”在《江南民》中,他写道:“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燃。……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选丁差戎边,老羸饥饿转沟壑,贫富徭

疫穷熬煎……”

王冕一生创作的诗歌许多失散,仅存有712首。他自幼勤学,后又拜绍兴大儒韩性为师,博学勤思,熟习经史,逐成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曾两次漫游南北,历览名山大川,接触各个阶层和人士,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素材。他的诗如同杜甫,代表了最低层劳动人民的心声!

白云藏碧水深山隐贤良(只留清气满乾坤)(4)

王冕的画较他的诗更为突出,他笔下的墨梅栩栩如生,风骨凛凛,广为世人所称道。王晩画梅属杨补之一派,明初著名诗人范成大说:“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600年来,我国墨梅的名家中以王冕为代表。枫桥同里骆焉名在《王冕》一书中认为“这与他的身世和品格有很大关系”。

世人为何崇王冕?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头脑萦绕。是世人尤其是知识阶层“躲进小楼成一统”?是避开尘世的浮躁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保健自己去体会山农村夫的半原始生活?我想世人是崇王冕人品,崇王冕之诗,崇王冕之画,主要是崇他的风骨和品格!

我的老友骆建松为何出资150万元和村里人建造白云庵?是骆君践行了全国人大代表、水利专家、枫桥名流梁焕木的临终前嘱咐。作为枫桥人,要有远见,要把“枫桥三贤”(即王冕、陈洪绶、杨维祯)发扬光大,要把白云庵和“三贤祠”修好,使之如同兰亭一样广为人民知晓。骆君是个文化人,当然更是王冕的铁杆粉丝,他不但建造白云庵,还鼓动同里人、福建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骆焉名编撰出十多万字的《王冕》一书。骆教授花5年精力分8章理出王冕生平、王冕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等脉络,并历经考证写出王冕年谱。我作为一个二次编写《诸暨市志》的人员无不钦佩他的功夫和毅力。2007年,骆建松和村里人商量,把建造好的白云庵全部赠给枫桥镇人民政府,真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当年写传乐悠悠,今天撰冕泪欲滴”。这是我这次九里山探究王冕隐居地的感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