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一次七百余里的远征

大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七月,自安西都护府行军七百余里的三万大唐安西军,军容肃穆,披坚执锐,虎视眈眈的望着不远处的城墙。

怛逻斯,中亚昭武九国之一石国的第二大军事据点,此次大唐安西军远征的目的地。高仙芝,大唐安西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也是此次唐军远征的最高统帅。他望着怛逻斯的城墙,眼睛睁得很大,仿佛要看穿城墙之后,对手的军事布置。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2)

大唐安西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

这一次,大军劳师远征,不是为了讨伐石国的军队,而是另外一个国家,黑衣大食。高仙芝对黑衣大食了解不多,他只知道,这些年来,在中亚这片土地上,黑衣大食正在急速的扩张着势力范围。这严重损害了大唐在这片土地上的利益,而这一次,高仙芝信心满满,决定要狠狠敲打一下这个闯入大唐势力范围的对手。

大食国不同于中亚的粟特人所建立的昭武九国,昭武九国国家弱小,力量薄弱。大食国则不是如此,它实际上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与唐帝国,拜占庭帝国,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帝国之一的阿拉伯帝国。

他们拥有不逊色于大唐帝国的军事实力,而这一点,当时的高仙芝是不清楚的。他只是记得,之前唐军曾经两次击败过大食军队对帝国控制的中亚地区的袭扰。他相信这第三次,也会以大唐军队的胜利而结束。

你来我往的西域和中亚地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很少主动攻击别国,而这一次高仙芝率军攻打大食军队,表面上是为了追击刚刚被高仙芝灭国的石国残余势力,而真正的原因是,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与唐帝国为争夺中亚地区控制权而进行的一次军事碰撞。

自西汉时期,张骞首次到达西域开始,中原地区开始与位于今天新疆地区的西域地区展开了文化和贸易交流。随着历史的推进,中原王朝不再满足于交流,而是开始谋求对西域乃至更加遥远的中亚地区的政治统治。以求将这一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而这一地区因为连接着东西方的交流与贸易,自然不只有中原王朝虎视眈眈,也吸引了其他强大的政治势力的觊觎。中原王朝由此开始与其他政治势力争夺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统治权。汉朝与匈奴,隋朝与柔然,唐朝与突厥、吐蕃,都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过军事和政治上的斗争。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3)

唐朝初期与突厥对峙图

依托于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中原王朝在与其他政治势力争夺西域及中亚地区的控制权时,往往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西汉宣帝时期,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拉开中原王朝了对西域(今新疆地区)及中亚地区统治的序幕。

唐朝时,唐太宗时期,名将李靖、李绩北击东突厥,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唐朝再度控制西域,贞观十四年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称帝后的长安二年,又增设北庭都护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唐朝对西域及中亚地区的统治逐渐稳固。最大统治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直达当时的波斯。管辖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

唐朝虽然控制了西域及中亚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就完全高枕无忧了。围绕着这一地区,还有其他三股势力虎视眈眈。

蠢蠢欲动的吐蕃

公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吐蕃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至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即位后,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最终统一青藏高原地区,建立起新兴地方强权,吐蕃王国。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4)

唐朝与吐蕃对峙图

松赞干布向唐帝国求娶了文成公主为妻,被大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但为了本族的发展,吐蕃并没有因此放弃控制西域和中亚地区的想法。他们一方面派兵骚扰大唐的安西四镇,一方面通过政治手段与西域及中亚地区进行联系。

为了阻断吐蕃与这一地区的联系,唐朝军队一方面固守安西四镇,并以此为依托,出兵越过帕米尔高原,不断打击吐蕃的骚扰部队。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被吐蕃控制的小勃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重创吐蕃的军事力量。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5)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此战,唐军大败吐蕃守军,斩首五千余人。唐军乘胜追击,至娑勒城,娑勒城中10万吐蕃守军,倚仗山水险要之地,堑断崖谷,筑城防御。唐军渡过信图河,到达城下,高仙芝下令攻城,吐蕃军再次大败,四散溃逃,逃跑时掉下悬崖摔死溺死的达到十之八九。

天宝九年二月,应吐火罗叶护失里伽罗的请求,高仙芝率领安西军,进至大勃律,攻打依附吐蕃的朅师国,再次击败吐蕃与朅师国军队,吐蕃历经两次战败后,暂时无力威胁西域及中亚地区。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誉为山地之王。

大唐版“农夫与蛇”

唐太宗时,唐军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时,唐军又击败西突厥,突厥势力遭到致命打击。但是在西域和中亚,突厥仍然是一支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面对着吐蕃和阿拉伯帝国的压力,唐帝国开始暗中扶持突厥残部,用来抵抗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对西域和中亚的军事渗透。

其中一支部落,在突厥各部中逐渐脱颖而出,突骑施。突骑施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汗国的创建者乌质勒(公元690—706年)领导异姓部落,同侵唐的东突厥、吐蕃浴血奋战,攻破东突厥,收复碎叶城。圣节二年(699年),唐册封为瑶池都督,706年被唐帝国封为怀德郡王。突骑施可汗苏禄(713年-738年),因为替唐帝国抵御阿拉伯帝国进军中亚有功,于713年被唐帝国任命为左羽林军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赐号忠顺可汗。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6)

突厥武士画像

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金方道经略大使这个官职,古代时期,金主西方,而唐帝国任命苏禄为金方道经略大使,其用意再是明显不过,就是让突骑施担负起抵御自西方而来的敌对势力。

随着自身势力的壮大,苏禄开始立志复兴西突厥,而这当然是唐帝国不能容忍的,然而此时的突骑施坐拥20万军队,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突骑施对唐朝在西域和中亚的威胁渐渐超过了阿拉伯帝国的威胁。

唐朝版的“农夫与蛇”已经开始上演,日渐骄横的苏禄先是与吐蕃联姻,接着率领突骑施军队于726年,突然袭击大唐安西四镇,大肆劫掠和杀戮,734年,突骑施一部落酋长阙俟斤在北庭都护府与唐朝官员发生冲突,又率军攻打疏勒城,至此,唐朝终于决定对突骑施进行用兵。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7)

大唐安西都护府管辖区域

但是当时整个安西军也才三万余人,深感兵力不足的大唐,决定向另一股势力借兵,这股势力就是大唐的终极防御目标,阿拉伯帝国。734年,唐朝派遣使节张舒耀出使阿拉伯,希望与阿拉伯帝国一起,东西夹击突骑施,阿拉伯帝国最终同意于次年4月出兵,会同唐军一起攻击突骑施,这虽然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恰恰彰显出唐朝时期,中原王朝的尚武和铁血。

突骑施固然是唐帝国抵御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当这股军事力量不再听从唐帝国的指挥,反而会威胁到帝国的利益时,唐朝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采用壮士断腕的方式,果断予以消灭。至于以后如何抵御阿拉伯帝国的东进,就只有一种选择,舍去一切防御,正面对决。盛唐雄风,壮哉!

734年10月,苏禄率军攻打唐朝拨换城,于次年正月被北庭都护府都护盖嘉运在贺罗岭击败,同年4月,阿拉伯帝国如约出兵,攻下突骑施占领的吐火罗,杀死苏禄派在那里的叶护,苏禄遭到两面作战且均遭惨败的致命打击,不得不向唐朝请降,突骑施开始走向没落。739年早已失去威信的苏禄,被部下莫贺达干和都摩支所杀,突骑施内部陷入争斗,对大唐帝国的威胁也就此解除。

大唐在西域和中亚的隐忧

历史来到唐玄宗天宝九年。此时的西域和中亚地区,只剩下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两个庞然大物了。双方都知道,彼此之间最终会有一次正面对决。

其实,此时的对峙双方,自身都存在这隐忧。唐朝方面,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后,唐朝开始了对西域的管理,并逐渐向中亚地区扩张。但在太宗时期,对于西域和中亚的管理,多是军事上的,而行政上的管理,直到唐高宗时期,才逐渐完备。西域及中亚地区,小国林立,宗教、民族繁杂,管理这种地方,需要极强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在早期,唐朝制定了军事威慑和行政治理相互协同的管理办法,对待西域和中亚各民族,也视为与中原汉民族一样,平等对待。唐太宗就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样的民族政策,使得唐王朝在西域和中亚的威信得到极大的提高。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8)

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国势蒸蒸日上,在对外关系上逐渐趋于强硬,加之唐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周边各国,唐军将领日益骄横。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均达到极盛。

与此同时,唐军的征兵制度由府兵制转向募兵制,由此催生出一大批职业军人,唐朝时期,整个国家极具开拓和尚武精神,人人渴望建立军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手握重兵的各级将领,无不寻求战争。

这种情况在西域和中亚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仙芝为安西节度使,节制安西四镇三万兵马,因为开元晚期及天宝年间的唐玄宗好大喜功,高仙芝为了以功媚上,同时觊觎西域各国的财富,不惜以无番臣礼的借口率兵攻打早已依附唐朝并恭敬有加的石国。石国本就弱小,在大军尚未攻打前,便致信高仙芝,请求投降,高仙芝假意允诺,诱使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出城,接着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格杀老人与小孩,搜取财物。这次行动,高仙芝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9)

昭武九姓位置示意图

接着,越发大胆的高仙芝,在班师途中,路过突骑施,此刻的突骑施,在经过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打击和内乱之下,已是大不如前,他们重新依附唐朝,并继续负责抵抗阿拉伯帝国对中亚地区的渗透,对待唐朝也愈发恭敬。高仙芝竟然诬陷突骑施叛乱,率军攻打突骑施,俘虏了突骑施移拔可汗。

这两件事情完全是高仙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唐朝的民族政策的胡作非为,这在西域和中亚各国之中,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在这种恐慌情绪的驱使下,昭武九国及其他部落开始纷纷反抗,高仙芝非但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派大军镇压,高仙芝竟还在报功文书上加上了“破九国胡”这样一个功劳。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0)

统治晚期好大喜功的唐玄宗李隆基

更为让人心寒的是唐玄宗的态度,在刚开始接到高仙芝的报功文书时,唐玄宗是很高兴的。然而,不久他就得知了真相,按照法律,高仙芝这种行为,是违背唐朝制定的民族羁縻的国策的,理应受到严惩。

此时的唐玄宗,早已迷失在自己的丰功伟绩里面,竟然没有下令严惩高仙芝,只是没有重赏,最后还加封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如此的视自己治下的西域和中亚各民族为猪狗,任意屠戮,使得整个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人民开始跟唐朝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唐朝在西域和中亚的威信极具下降。

内部纷乱的阿拉伯帝国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同样是内忧重重。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阿拉伯半岛麦加传播伊斯兰教,至630年,统一整个阿拉伯半岛,建立起阿拉伯帝国。后历经四大哈里发一百多年的扩张,至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时,帝国的版图已经扩展到阿拉伯半岛以外广大的地区。阿拉伯帝国第一个世袭君主制王朝,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诞生,因为其以白色旗帜为标志,唐朝称之为白衣大食。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1)

阿拉伯帝国版图

在四大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内部发生分裂,形成了什叶派和逊尼派,宗教内部纷争不断,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皇室信奉逊尼派教义。自然引起了什叶派的不满,在其统治期间,内部宗派斗争不断,另外为了能与当时处于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帝国,唐帝国争夺中亚地区的控制权,倭马亚王朝集中全国发展军事水平,然而直到710年,其军事实力,大体与吐蕃相当,仍落后于唐朝。由于重视军事而忽视经济发展,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内部农民起义不断。

747年,阿拔斯家族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因为阿巴斯王朝以黑色旗帜为标志,唐朝称其为黑衣大食。

750年,正是大唐玄宗天宝九年。这时的阿拉伯帝国,由于新朝初立,内部动乱不已,他们不仅忙于清洗前朝留下的各地总督和将领,还需要面临叙利亚地区的两次大规模叛乱。于是,原本就数目不多的呼罗珊驻军,开始不断被抽调回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作战,在呼罗珊,也爆发了针对阿拉伯人的大起义。关键时刻,阿布.穆斯林发动了呼罗珊地区的本土力量。通过接纳当地贵族与土豪们加入伊斯兰教,许诺免除人头税等手段,从呼罗珊等地区,组成了以中亚地区部族站主导地位的新军队。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2)

阿拉伯武士

虽然内部不稳,但是阿巴斯王朝继承了倭马亚王朝控制中亚的军事战略,同时也继承了倭马亚王朝对东亚的最终军事决策,击败唐朝军队,征服中国。早在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向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承诺,谁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总督。

于是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宗教使命和高官厚禄的刺激下,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古太白·伊本·穆斯林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是一直到714年优素福去世,他的两个大将都没有实现踏上中国土地的愿望。反而是在优素福去世后的一年以后,唐军在中亚锡尔河的国家拔汗那,大败阿拉伯与吐蕃的联军,挫败了他们想跨过中国国境的行为。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3)

中亚地区形势图

阿布·穆斯林是呼罗珊人,呼罗珊是波斯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波斯萨珊帝国的东方基地,对于波斯和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的重要性,等同于河套地区对唐朝的重要性。阿布·穆斯林雄心勃勃,他要利用手中组成的新军,完成倭玛亚王朝没有完成的任务,进军中亚和西域,进而征服中国。

高仙芝天宝九年这一年,在西域和中亚的倒行逆施,给了阿布穆斯林机会,被高仙芝灭国的石国王子,逃到了呼罗珊,祈求阿布穆斯林率领军队攻打大唐的安西四镇,帮助自己复国,另外还有其他栗特族国家,纷纷倒向阿布穆斯林。阿布穆斯林看到机会到来,决定向安西四镇进军。

先发制人的高仙芝

于此同时,高仙芝获知此事后,心中不安。他知道这次自己玩大发了,破坏了唐朝在西域和中亚辛苦几十年创下的大好局面,攻灭突骑施,使得安西四镇直接暴露在阿拉伯军队的面前,如果不能尽力挽回这样的局面,他定然难逃惩罚。

念及于此,他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将战场尽可能的远离唐朝控制的区域。御敌于国门之外。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河中地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为了这次战斗,高仙芝几乎将安西四镇中能战斗的士兵全部征调。

不足3万人的安西驻军,一次性集中了20000人的兵力。整个安西军几乎是全军出动,同时,北部的突厥部落葛逻禄也派出了数千骑兵助阵。就连最为弱小的拔汗那(西汉时期的大宛国)部落,也同时被指令参加远征。他们与葛逻禄人一起,凑齐了10000人的部队。三万大军,连同随军的工匠民夫,共计7万余人,浩浩荡荡的开赴河中地区。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4)

唐代武士复原图

阿拉伯方面的兵力数量,因为未被记载,所以历来争议颇大,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结合当时的国家综合实力,普遍认为不会超过9万人,而且其中真正的阿拉伯军队不会占主要地位,更多的还是中亚地区栗特族和其他民族的军队。

天宝十年七月,唐军抵达怛罗斯,这里曾是汉朝名将陈汤攻破的北匈奴郅支城。如今,再次成为中原王朝与另外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的战场。战争开始时,高仙芝判断,城中驻军较少,阿拉伯的援军不会很快就支援到位,所以他命令2万安西军将怛罗斯城,团团围住,开展攻城战斗,葛逻禄骑兵则负责在阵地周围警戒,同时为围城的唐军搜集粮草。至于战斗力最弱的拔汗那部,则掌管着全军的物资及后方接应。

兵对兵,将对将的平原攻防战

出乎高仙芝的预料,阿拉伯援军很快就到达了怛罗斯,面对着这个局面,高仙芝决定,取消围城战术,将部队在平原开阔地带,摆开布阵,意图直接与对手展开正面对抗。唐军步兵列成两条阵线,每50人一组,形成三角楔形模样,在平原上展开。骑兵则布置在步兵两翼。高仙芝本人则和近卫一起,位于全军的最后方位置。同时将葛逻禄的骑兵,部署在唐军的左侧,掩护全军战斗。

反观阿拉伯军队,他们以10人队为基础,组成了10个百人规模的中队。前6排步兵是重步兵,后4排的是弓箭手。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5)

怛罗斯之战示意图

一切布置妥当后,双方正式开战,唐朝以步兵作为自己的战术核心,采用非常激进的轮番冲击战术。在齐射两轮箭矢后,就持矛进行冲锋。利用楔形阵的突击优势,在对手阵线上凿出一个个缺口。一旦前锋遭遇顽抗,则第二队士兵再度出击。前后两线,足足可以发起至少四轮冲锋,对手难以招架,唐军也是凭借这样的阵势,在历次征战中,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然而,这一次,高仙芝失算了,四轮冲锋,没有冲垮对手的阵型,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是,八世纪时,世界上最顽强和坚韧的士兵,阿拉伯士兵历史上的他们,极其擅长打硬仗,他们在与拜占庭和萨珊波斯的军队对抗中。纵使装备和战斗力不及对方,也能通过坚韧顽强,将对手打得疲惫不堪,从而赢得胜利。

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一直战斗至第五天,此刻双方的士气和战斗状态开始出现变化,唐军疲态渐渐显露,而阿拉伯军队则越战越勇。

致命的倒戈一击

而这一切都被担负唐军侧翼保护人物的葛逻禄军队看在眼里,此次被高仙芝强硬征调,本就心有怨言。加之高仙芝在天宝九年时,对西域和中亚各族的任意杀戮,依然让他们心恨难消。感觉到唐军胜利无望的葛逻禄骑兵,不愿意再给唐军当炮灰,瞬间倒戈相向,联合阿拉伯军队,开始攻击唐军。

唐军被这一变故惊呆了,瞬间大乱,彻底崩溃,此时的高仙芝终于品尝到自己在天宝九年亲手种下的苦果。这位被阿拉伯帝国誉为山地之王的大唐安西节度使,再无往日的气定神闲,趁着夜色掩护,狼狈的向后方逃窜。然而,此刻由于道路狭隘,加之后方正在替唐军运送物资的拔汗那部,尚未明白情况,堵住了唐军后撤的道路。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6)

怛罗斯之战复原图

后方有敌军追击,前方又被友军堵住,无法通过,高仙芝此刻想必是极度慌乱的。值此情况之下,高仙芝的部将李嗣业,不惜让士兵向友军拔汗那部下手,杀死拔汗那士兵数百人,方才冲出包围。但是,突围出来只是少数,此战仅有不足两千安西士兵逃出,余下一万多人,大多被俘。

值此一战,这些追随高仙芝转战西域和中亚多年,战斗经验丰富的安西老兵,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之后,高仙芝被解除安西节度使职务,被征调至长安,担任了右金吾大将军,就此告别了西域和中亚地区,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遭遇作战失利,因得罪了宦官边令诚,被其陷害,于天宝十四年十二十八日被斩杀于潼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战后余波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中亚地区的控制出现短暂的衰落,而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也因为内部原因,无力再向东亚进军,双方在中亚地区取得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短暂的衰落后,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迅速恢复。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使大唐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恢复,并在天宝十三年达到极盛。

正当唐朝准备再和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驻守安西和北庭的唐军回中原平叛,失去了重新控制中亚的机会。之后,唐朝国力严重消耗,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来控制中亚,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而阿拉伯帝国从此取得了对中亚的控制,伊斯兰文明就此进入中亚地区,开始传播并最终在中亚生根发芽。怛罗斯之战,也就成为华夏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中亚地区扩张碰撞最后的历史回响。自此之后,华夏文明圈与伊斯兰文明圈基本划定了各自的文化地理界限。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怎么记载的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帝国(17)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