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

在上海北部有一条名叫“蕰藻浜”的河道,长约70里。九十年前,中国军队曾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激战,用热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不朽壮歌,史称“血战蕰藻浜”。

1932年2月3日起,侵华日军继“一•二八事变”之后,又在上海吴淞一带挑起战火,十余次进攻,均遭我第十九路军翁照垣旅反击而告失败。

日军司令长官野村改变战术,沿着蕰藻浜往北向纵深发展,妄图在曹家桥、季家桥一带渡河东进,突入吴淞地区,包抄我炮台,从而控制吴淞要地。

在此紧要关头,阎锡山向翁照垣旅增运了迫击炮及炮弹,第六十一师毛维寿师长又以重炮相助。有了这一批有效武器,翁照垣旅士气大振,准备给来犯的日军以迎头痛击。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1)

2月13日晨7时,日军近2000人,利用烟幕弹掩护,在蕰藻浜季家桥偷渡成功,占据季家桥,向我驻守阵地猛扑。

毛维寿闻讯立即调兵增援,第一二二旅张炎部赶到,将日军团团围住,肉搏数十次,日军拼死挣扎,组织突围达十余次,战斗持续到夜10时许,日军死亡枕藉。

过河日军除生还约百多人外,其余均被消灭在季家桥两岸。

此役夺得来福枪、手提机关枪等一批战利品。

16日,我第五军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接替十九路军六十一师一二二旅,驻防于蕰藻浜北岸,与南岸张华洪日军对峙。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2)

士兵一到阵地,赶筑工事,整修战壕,严阵以待。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驻守于杨行与刘行之间的大道上,枕戈待命。

2月20日,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日军集30余艘军舰于粮米栈码头(即今张华洪码头)一带,向我八十七师防地季家桥、曹家桥处连发炮弹数千,顷刻火光冲天,民房连连倒塌,农田弹坑累系,第五军在杨行迎龙侨开炮还击,予敌以重创。

22日微明,日军调集3万兵力,直攻庙行镇,企图断绝闸北和吴淞之间联系,我军第二六一旅奉命南渡蕰藻浜,以四个营的兵力,编组成尖刀队出台,袭击日军右侧背,遏制进玫庙行。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3)

其时,日军在南岸徐家宅、孙家宅、赵家宅、东北沈宅、颜中桥、中心巷等处集结有4千兵力,并筑有坚固工事,配置轻重机枪装备。

我尖刀队从季家桥、周家宅两处强渡蕰藻浜后,不怕飞机大炮肆虐,迎着弹雨毫不畏惧,向南猛冲。

下午1时许,一部分已攻占了一岸赵家宅、杨家宅并向颜中桥、东徐家宅推进,另一部也先后占领了徐家宅、唐家宅、西港、西湾、东北沈宅,向中心港、北沈宅一线继续往前进攻。

3时许,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颜中桥、中心浴、南沈家宅、金穆宅等处,日军拼死阻拦我军前进,两军相按,短兵肉搏,白刃拼杀,颜中桥、王家宅、中心港等处又一次为我占领。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4)

下午4点多,日军第二十四联队一大队向我方反攻,被我军击退。6时许,正是夜幕降临之时,我军第五二二团借着天时地利一鼓作气又攻下南沈宅,日军闻风丧胆,仓皇逃窜。

这一仗打了近12小时,我军虽有伤亡,但缴获甚多,其中包括日军的军旗和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记者旗各一面,武器及军需品难以计数。

中日血战蕰藻浜虽然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战役,也没有取得堪称辉煌的战果,但它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打出了中国军队的血性和斗志,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

到了1937年“八•一三”抗战期间,中国守军又在蕰藻浜与日军展开了三次白刃战,终于打退了日军。因此有人称赞:“蕰藻浜是一条英勇的河,不屈的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