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字趣味识字(生活解字磕炭磕Dei磕砖头)

在淮安话中,说到打、砸、敲等意思时多用一个特别的说法,发音也很特别,不是太好表音,大概发短促的“ka”,应该属于入声,不过,我觉得英语中的[kʌ]与其更为接近。

从音和义两方面做推敲,我觉得这一类意思的ka应该对应的是汉字“磕”。

蔗字趣味识字(生活解字磕炭磕Dei磕砖头)(1)

磕(kē)字,最常见于磕头、磕磕碰碰、头磕破了等等表达,但也有磕打(捶打)、磕开(击开、撞开)的意思。

淮安话中的“ka”基本符合其中的“磕打”、“磕开”等意思,比如用于击打,将东西敲碎、砸碎等等

由此想起一些与“磕”有关的童年往事。

磕砖头

那个年代物质资源匮乏,公路的等级和要求也不高,多用碎的砖头子铺在下面做路基,所以房子拆下来的破砖烂瓦就要废物利用,用锤子将其砸碎成砖头子,淮安话就叫做“磕砖头”。磕砖头卖钱也是那时候人们补贴家用的方式之一,依稀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也曾参与过,而且这磕砖头也有一定的技巧,用力过猛会将砖头磕得太碎,磕出来的砖头子只有大小适中和均匀才能符合要求,也才能卖钱(与此类似的还有磕石头)。

磕dēi

小时候还有一件与“磕”有关的事情也印象深刻。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糯米面做汤圆,当年不是靠粉碎机,而是用“舂”的方式,将糯米放在石臼里捣碎,捣碎用的工具借助杠杆原理并充分利用力臂长短的作用,产生较大的冲力,提高舂的效率。

蔗字趣味识字(生活解字磕炭磕Dei磕砖头)(2)

舂米用的一套工具

蔗字趣味识字(生活解字磕炭磕Dei磕砖头)(3)

舂米

淮安话中,将舂头和石臼撞击的形式叫做“dēi”(也许就是舂的土语),舂米的过程因为是用力地砸,所以将完成“dēi”的整个过程叫做“磕dēi”。

因为城里有这样一套工具的人家并不多,加上大家都集中在春节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去舂米,所以,每逢过年,舂糯米的队都要排很长,甚至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大家先将淘洗好的糯米盛在篮子里送去代替人排队,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去张望一下,估摸一下什么时候能排到自己。如果排到了,自己家得负起踩舂头的任务。

那时候,每到忙年时家务事都会多很多,即使年纪小也得一起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印象中最怕的是轮到自己家时已到深夜。那样的话,半夜起来真的是又冷又饿又瞌睡,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对于“磕dēi”的记忆至今不忘。

磕炭

在烧煤炉的时代,当时已经由原始的煤块过渡到更先进一点的蜂窝煤。

蜂窝煤可以直接买,但为了省钱,大多数人家都自己制做。通常情况下,周围的邻居中总有人家有自制的蜂窝煤模具,模具有三个部分,底座、套筒和上模。将买来的煤粉用水和好,填进模具里,然后加上上模,用木质的大榔头对其用力夯砸,压实后脱模即得蜂窝煤球。

蔗字趣味识字(生活解字磕炭磕Dei磕砖头)(4)

蜂窝煤模具和蜂窝煤球

因为过程中需要用榔头用力夯实,所以,制作煤球的过程就叫做“磕炭”。

当年用的模具与照片中略有不同,另外,煤粉中需要加入一定的粘土一起混合,起粘合、防碎的作用,但加多了又会影响燃烧性能,所以必须凭借经验适量加入。

此外,生活中还有一些有关于“磕”字的实例,比如:

> 想吃核桃得将外面的硬壳敲碎,淮安话讲,将核桃磕开来。

> 打人可以用“磕”,磕你一顿,就是打你一顿的意思。

> 将钉子敲进去,可以说将钉子磕进去。

等等……

但是,磕字用在磕头、磕磕碰碰、头磕破了等意思时,淮安话也与普通话的发音相近,大致发“ke”音,只是发音短促,应属于入声。

那么,淮安话中“磕”这个字上述两种不同发音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仔细琢磨、辨别一下的话,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两种不同:

第一,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差别,发“ke”时偏向于不及物,比如,磕头(实际是“将头磕下去”)、头磕破了、磕磕碰碰等,都无需宾语,而发“ka”音时,则都及物,上述中的磕砖头、磕炭、磕你一顿和磕钉子等等,都有动作的对象;

第二,用力和不用力的差别,发“ka”时,打砸的动作大多比较用力(如上面所举实例),大体上,用到锤子之类的工具时多与“ka”相关联,而发“ke”时,大多无需用力或用很大力,比如,磕头、磕磕碰碰。最具对比性的是,磕(ke)瓜子(用牙齿)和磕(ka)核桃(用榔头),二者之间即具有这种鲜明的特征。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创作挑战赛##淮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