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最后决战(这是一场集体英雄主义的完胜)


叶问4最后决战(这是一场集体英雄主义的完胜)(1)

图片来自网络 文/无有先生

电影《叶问4》中有两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以叶问为代表的,守护民族大义,有原则有规矩的中国人,另一个则是以美国教官巴顿为代表的,个人意气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的外国人。比如叶问按照美国学校的规则,去争取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的介绍信,但是学校的校长却告诉他如果没有介绍信,给学校捐点钱也可以;万宗华的女儿因为守规矩,总是被外国人欺负,而巴顿却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把万宗华从移民局提出来给打成了重伤。在影片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无论强大还是弱小,都不会欺辱外国人,但是外国人一旦强大,总是展露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如果你觉得这只是电影里的桥段,未免就太过天真了,因为现实往往比电影要残酷的多。要知道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老外对中国人的态度,何止是傲慢,不把你往死里整就挺不错了。

叶问4最后决战(这是一场集体英雄主义的完胜)(2)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人家强大我们落后的原因。但是如果了解的更深刻一些你会发现,不仅对当时落后于他们的民族是这样,就连他们自己民族内部,各种争强斗狠、谩骂侮辱就没有停止过。所以这不仅是强大还是落后的原因,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所受教育的不同。就像《叶问》系列电影一样,主线一直是爱国,是民族大义,是集体英雄主义。反过来再看一看老外拍过的电影,大多都是无拘无束的,可以逾越任何规则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中国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所以叶问会为了生活去教拳,会为了孩子上学到处奔波,而且面对很多社会不公都无能为力,往往被逼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站出来为命运、为民族而战,最主要的是他们比起武来会受伤,会经历生老病死。但是国外的超级英雄往往都是完美的存在,他们不用为生活担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无需隐忍,而且动起手来能够把那些坏蛋摧枯拉朽的消灭,仿佛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向往成为超级英雄,因为那种无需隐忍的强大太爽了,遇到困难挫折,可以打破一切规则和常识,大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但是集体英雄主义却不然,我们有道德标准,有法律约束,有家国天下的牵挂,所以往往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难以快意恩仇。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直在奋斗的叶问,却找不出几个天赋异禀的超人。所以集体英雄主义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才显得尤为可贵,而超级英雄主义,只会让我们活在空虚的狂妄中。

叶问4最后决战(这是一场集体英雄主义的完胜)(3)

除了个人的意气以外,个人英雄主义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个巨大的隐患。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推崇个人英雄主义,那么必须把所有英雄的善恶观进行量化统一,否则结果必然失控。中国讲究的集体英雄主义是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由权力部门根据客观情况制定一个适合大众的善恶参照标准,形成法律模板,任何人犯错,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模板作为参照,来执行惩罚。当然这个人为制定的模板不一定很完善,这就需要集体来共同监督调整,最终做到民心所向。所以中国的英雄是为集体而战,不能掺杂个人主观的情绪和利益。而美国的超级英雄则不然,可以抛开集体的约束,把生杀大权握在自己手中,有种我是一切主宰的霸气。这种行为如果推而广之,势必要出乱子。我们假设超级英雄的善恶标准是对的,他杀伐的都是法律应该消灭的坏人,但是因为他的行为标准不可量化,都是以主观武断为准则,分寸很难掌握,就很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钻空子的工具。比如说,一个超级英雄在大街上杀了一个抢银行的坏人,拯救了人民的财产,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过了几天,另一个人有样学样,杀死了一个偷钱包的人,但是回头却遭到小偷家人的指责:人家就偷了不到两千块钱,你就把人杀死了,几个意思?所以你看同样是赏善罚恶,但是因为标准不统一,分寸就很难把握,难免就会制造出一些冤假错案。

《叶问》电影从一拍到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功夫的英雄,而是一个可以影响他人的精神领袖,这是一个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而成为的榜样,而不是一个只满足精神需求的妄想。中国文化里有这么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如我们的民族英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全能的救世主,我们都生来渺小,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奋斗,通过集体的团结,去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