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东莞示范区(纳入范围缩小顶层设计)

以下是正文:


此前官方曾多次提及的深圳都市圈迎来重大调整。8月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简称《指引》)

深圳扩容东莞示范区(纳入范围缩小顶层设计)(1)

相较此前的规划,一个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深圳都市圈的范围缩小,惠州龙门县、河源、汕尾(深汕合作区除外)等均未纳入其中。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都市圈不能按行政区划来划分,而要按照通勤距离来划分,都市圈的经济、产业以及城市功能高度联系在一起,此次深圳都市圈规划缩小,同样遵循了这个规律。

深圳扩容东莞示范区(纳入范围缩小顶层设计)(2)

都市圈空间为什么会缩小

最新调整后的深圳都市圈总面积为13977平方公里,比之前少了近3000平方公里,深圳都市圈为何越来越小?深圳都市圈缩小了,相比之前的方案更加精准,避免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如果把河源、汕尾都纳入深圳都市圈,那其实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空间,不符合都市圈的概念,不利于都市圈内部各市资源整合,不利于发挥深圳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都市圈有三个特点:一是由大城市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第二个是通勤要很方便。在国外往往都是二三十公里的半径,中国因为面积大,加上有高铁,所以都市圈的半径往往更大,但一般就是50-70公里的半径。这次的调整,就体现了这个规律,不按行政区划分,要按通勤距离来划分。

深圳扩容东莞示范区(纳入范围缩小顶层设计)(3)

  事实上,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显然,都市圈在体量和层级上,要低于城市群,城市群是由临近城市构成的地域全包的概念,相对于都市圈是一个更泛化的概念,它的内在凝聚力没有都市圈这么高。都市圈是明确以一个大都市为中心,其他城市来配合,强化规划、互动和资源互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作为城市群去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都市圈就不够精准。”

  空间缩小对圈内交通和产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深莞惠中心区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 5 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 2 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 2 个,惠州站、惠城南站。

此外,《指引》提出,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构建以深圳港为国际航运枢纽,东莞港、惠州港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机场的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协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质创新型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加快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工程,预留机场扩容空间,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

深圳都市圈的范围缩小,对交通和圈内产业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首先会带来产业的外溢的效应。深圳的一些产业可以转移到东莞、惠州、深汕,产业链不会中断,因为它的人流、物流成本都很低。

其次是,创新的外溢。一个地方的创新,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为什么会有创新外溢,是因为人才的流动的效应,人为什么会流动,因为东莞惠州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创业成本可能更低,人们去那里建工厂,就会带来人才的流动,形成创新外溢.

最后是,人才流动、创新的外溢也会带来资本的流动效益,深圳的投资会跟过去。深圳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本身它就有带动的效益,它要辐射周边城市,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一)构建多中心现代服务体系

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深圳、香港金融服务和专业产业服务优势,以深圳前海、福田、罗湖、南山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主城为副中心,形成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服务中心深化合作,通过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布局促进价值链整体跃升。

(二)沿走廊培育跨市域的产城融合节点

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深圳会展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国家现代服务业与头部企业节点。发挥临空向海的区位优势,统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海洋经济、总部经济、科技服务、高端商务、时尚创意等高端高新产业,形成高端产业与高品质都市空间协同发展的产业组团,加强与前海平台联动,共同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头部企业总部基地。

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将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联动滨海湾新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塘厦-平湖北/坂雪岗-大运新城: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依托深圳华为、富士康等制造业总部优势,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引领资源辐射,加强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向,联动惠州仲恺、河源高新区,建设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坪山-惠阳-大亚湾: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依托坪山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协同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空间产业链布局。

沿东莞-惠州边界,重点构建潼湖-常平智慧产业新城节点。把握潼湖生态智慧区和常平城市副中心,以建设智能制造高地和现代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推动常平香港城、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学城、东莞东站枢纽、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片区开发建设,构筑支撑莞惠产业发展的重要脊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