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什么都好就是是非太多(多些乡镇气质又何妨)

最近,单位部门实行乡镇干部轮训制度,每月由乡镇指派一名干部到机关学习相关业务轮训中,一位乡镇大哥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样貌老成的大哥实际上是一名地道的“85后”,乡镇多年摸爬滚打的“墩苗”生涯赋予了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实战本领,说话板上钉钉,做事雷厉风行,直来直去、土言土语,浑身透着一种实实在在的“乡镇气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家什么都好就是是非太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老家什么都好就是是非太多(多些乡镇气质又何妨)

老家什么都好就是是非太多

最近,单位部门实行乡镇干部轮训制度,每月由乡镇指派一名干部到机关学习相关业务。轮训中,一位乡镇大哥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样貌老成的大哥实际上是一名地道的“85后”,乡镇多年摸爬滚打的“墩苗”生涯赋予了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实战本领,说话板上钉钉,做事雷厉风行,直来直去、土言土语,浑身透着一种实实在在的“乡镇气质”。

这股沾泥带土的“气质”,似乎和平日里严肃沉闷的办公气氛有些“不搭”,但又像一阵清风,无形中为部门带来了新鲜与活力,而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那种朴实、利落、真诚的“乡镇气质”更是带给我强烈的感触与反思。

一次,正值科室主任出差,一位老同志前来咨询业务,老人因档案资料缺失、办事受阻而情绪激动,乡镇大哥见状主动起身,“大伯您先别急,这事儿我们肯定管!”话不多,却像给老人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心情逐渐平复,在摸清事情原委后,大哥提出老人腿脚不便,由他前去某局代为补办,几经周转,事情顺利办妥,最终老人满意离开。“我在乡镇常有这样的事儿,我把群众当成自己人,把他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一分钟也等不得,只想赶紧办利索!”话虽简单,但却点醒了我内心某处——服务于民的宗旨,拉回现实、接上地气才真正作数,“一刻也等不得”为群众办事,才是干部应有的干事观。作为轮训人员的乡镇大哥,给我们几名在场的年轻人实打实地上了一堂“思政课”。

实在、干事、出活,是前来轮训的乡镇干部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相较于这些乡镇干部身上所具备的朴素气质,当前,在个别干部身上所显露出的某些“特殊气质”值得注意。有些干部一身“官气”,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浓浓的“衙门味”,台上大谈要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台下却始终手不沾土、脚不沾泥。有些干部“老气”横秋,常以经验丰富、看透一切的“过来人”自居,看似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事实上却是在用“无求”掩饰“无能”。干部长期被种种扭曲的气质所污染和侵蚀,终会将自己推向歧途甚至绝境,更会让心存期待的人民群众失望寒心。

事实上,干部的“乡镇气质”如何,与土不土无关,只与有没有一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心有关。“土”的另一层含义便是不脱离群众,乡镇干部也好、县级干部也罢,无论“干部”二字之前作何修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为了群众,自然就会展现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精神风貌,也唯有实干、真诚、奉献,才能涵养出最受群众支持与喜爱的“为民气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