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

三星堆的考古从1929年燕家父子无意发现,到如今已经断断续续的进行了80多年。在这里人们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古蜀国文明,至今却未能解开谜团。

古蜀国是如何突然灭亡?

古蜀国是如何掌握这些高超的青铜铸造技巧?

古蜀国为何出土的器物天马行空却不似中原文化?

古蜀国的神秘面具真的是来自外星人?

《山海经》中所记各种千奇百怪的神兽,还有神话传说中扶桑、神鸟、巨龙等,都在三星堆的文化中得以重现。真的只是巧合?还是说明了,山海经中的神话世界曾真实的存在过?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三星堆当中综合馆里的众多国宝。因为文物过多,在此挑了一些具代表性的来进行介绍。

整个综合馆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雄踞西南、以玉通神、烈火熔金和通天神树。

雄踞西南

|三星堆的古城古国

现如今一般将蜀文化划分为夏商西周时代的早期蜀文化和东周的晚期蜀文化。蜀文化的中心区是在成都平原,而三星堆文化正是蜀文化的代表,在此发掘出了城墙体系、居住区、墓葬群以及祭祀坑等。

■ 三星堆遗址一期出土的陶器

距今约4800~4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

▲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

▲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

▲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器主要是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纹饰种类丰富,器类以花边口沿器,宽沿器和平底器居多。

■ 三星堆遗址二期出土的陶器

距今约4000~3600年,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

▲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

▲ 图为高柄豆和陶盉

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多为素面陶。新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高柄豆、鸟头柄器、深腹罐等。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是三星堆文化的早期,宗教祭祀活动已慢慢兴起。

■ 三星堆遗址三期出土的陶器

距今约3600~3200年,相当于商代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7)

▲ 图为陶三足器三条腿十分粗大,内部中空,又称“袋状足”。

中空部分可以煮东西,类似现在的火锅。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8)

▲ 图为陶三足器

这个时候的三星堆新出现了觚形器、瓶、矮领瓮等。同时还有一批高级青铜、象牙等礼器。同时在三星堆的中心城市已经建成,形成了古老的文明中心,宗教祭祀和礼仪也开始慢慢完善。

■ 三星堆遗址四期出土的陶器

距今约3200~2600年,相当于晚商至春秋早中期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9)

▲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0)

▲ 图为陶子母口壶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1)

▲ 图为陶尖底杯

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增加了泥质灰陶。并出现了尖底罐、尖底盏等。这个时候的古蜀国文明已经臻于鼎盛。

■ 象牙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2)

▲ 图为象牙

在三星堆遗址中总共发现了80多根象牙,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整根亚洲象雄象的象牙。据猜测,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主要是使用于祭祀仪式上。

■ 小人像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3)

▲ 图为陶小人像

这个史前时期的小人像雕塑,五官清晰可见,寥寥数笔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古老而又质朴的微笑,颇具神韵。胳膊和腿有些残缺,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绕有一根腰带。

以下为展出的一些其它陶塑像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4)

▲ 图为陶猫头鹰头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5)

▲ 图为陶猪头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6)

▲ 图为陶狗头

■ 青铜龙虎尊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7)

▲ 图为青铜龙虎尊

铜尊颈上有三周弦纹,肩部饰浮雕游龙造型。腹部雕有虎纹,虎口下方还有四个蜷缩的小人。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8)

▲ 图为青铜龙虎尊

这件龙虎尊和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青铜尊不管是从器形、纹饰、题材上,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目前为止全中国就只出土了这两件商代的龙虎尊,具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以玉通神

|三星堆的玉石器

■  “祭山图”玉边璋

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之一,被列入禁止出境的国宝。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19)

▲ 图为祭山图玉边璋

这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雕刻最精细、内涵最丰富、价值最大的一件玉器。这件玉璋呈斜边平口形状,所以也叫边璋。整体长54.2厘米,宽8.8厘米。

玉璋整体呈黑色,中间偏上的位置因为焚烧的原因有点泛白。这件玉璋是祭祀用的重要礼器,器形高大且保存完整。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0)

▲ 图为祭山图玉边璋

玉璋的最大价值在哪里?

在这件玉璋的两面,刻有精细的阴刻图案。而且其图案是用锋利的石片,一点一点刮上去。

玉璋两面的图案基本上一致,每一面的图案分为上下两组,每一组纹饰由小山、云雷纹和两排小人组成。其中下层小人双膝跪地,头戴山型头冠。上层小人则带平顶头冠,正面站直。上下双层小人,双手都置于胸前,呈双手环握的状态。

玉璋上描绘了古蜀民祭祀天地大山的场景。也是考古学家们研究古蜀人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的重要依据。

■ 玉璋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1)

▲ 图为玉璋

说文解字中曾说:半圭为璋,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据文献记载,玉璋属于祭祀天地和四方的六器之一。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2)

▲ 图为玉璋

玉璋可以分三类:第一类赤璋,礼南方之神;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天子巡守之用;第三类中璋、牙璋,作符节器之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3)

▲ 图为玉璋

这件玉璋出土于一号祭祀坑中,器身呈鱼形,顶部张开的鱼嘴中,还镂刻了一只小鸟。鱼鸟相结合的图形可能和古蜀王鱼凫有关。整件器物在选材上利用了玉料的渐变色,并运用了镂刻,线刻,打磨抛光等工艺。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4)

▲ 图为牙璋

这件牙璋高度99厘米,是三星堆里发现的最大的一件牙璋。这件大牙璋虽然巨大,但是却十分轻薄,最厚的地方仅有0.6厘米。顶上刃口更是薄如蝉翼,中间镂空云纹,难度相当之大,稍不注意便会弄断。

■ 玉戈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5)

▲ 图为玉戈

三星堆里出土的所有文物当中,属玉璋和玉戈数量最多。所谓“戈”,是一种装在木柄之上的兵器。因为年代久远,木头在土里慢慢腐化,所以现在出土的玉戈基本上都只有一个戈头。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6)

▲ 图为玉戈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7)

▲ 图为玉戈

玉戈在商周时代比较流行。因为玉戈是用玉石所制作,质地坚脆,并不能用在战场杀敌之用。所以玉戈一般都只是用在重大的祭祀和礼仪活动。

■ 玉石原料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8)

▲ 图为玉石原料

说文解字曾提及:石之美者为玉。展厅内的这些玉石原料,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的鸭子河畔。在玉石上你可以看到一些凹槽和一平刮痕,这些都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留下的痕迹。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29)

▲ 图为玉石原料

《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以下为展出的一些其它玉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0)

▲ 图为玉刀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1)

▲ 图为玉管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2)

▲ 图为玉戚形佩

烈火熔金

|三星堆的冶炼

■ 青铜大立人像

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之一,被列入禁止出境的国宝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3)

▲ 图为青铜大立人像

大立人像身高1.72米,底座高0.9米。底部有两层座子,座子上雕有四只象头。象头以下的方座主要是为了抬高高度,让整个大立人看起来异常的高大威武。

大立人浓眉大眼、双耳招风、头戴花冠,两臂环抱于胸前,双手环握中空。表情凝重似乎是在沟通天地,一副正在作法的祭祀模样。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4)

▲ 图为青铜大立人像服饰

大立人身上的服饰异常的华丽,共分三层,外衣、中衣、内衣。外衣左侧是两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两条。右侧则是两条竖形纹饰,分别是兽面纹和虫纹。中衣为短衣,后背左侧绘有一条龙纹图案。内衣也分别绘了兽面纹、虫纹、回纹等图案。

整体服饰考究、纹饰华丽,间接的说明了当时的古蜀国高超的纺织技术水平。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5)

▲ 图为青铜大立人像

这个青铜大立人手里握的是什么?

认真来看一下青铜大立人的手势,双手紧握,中间却留了个大洞。有人猜测大立人可能是手里握有东西,比如说是某种祭祀用的法器,又或者说是象牙,因为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象牙。

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祭天手势,类似佛教的万字佛印一般,因为在三星堆中出土的其它铜人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奇特手势出现。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6)

▲ 图为青铜大立人像

这个青铜大立人到底是谁呢?

专家认为他极有可能是古蜀国的大祭司,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祭祀仪式。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来说,神权和王权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他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最具权威的古蜀王,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 金杖

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之一,被列入禁止出境的国宝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7)

▲ 图为金杖

这根金杖是夏商周时期出土的全中国最大的一件黄金制品。整根金杖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含金量高达90%以上。

细观之下,你可发现这根金杖它只是一层金皮,里面不但是空心还存有一些木渣。这也说明,金杖原本是包裹在一段木头表面上的装饰物。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8)

▲ 图为金杖

金杖为什么珍贵?

这根金杖最重要的一点,它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权杖。夏、商、周时期,黄金在当时是极其紧缺的,能用的起黄金的也只是寥寥数人。这根金杖很有可能是古蜀国王专用的王者之器,也就是说它集齐了神权和王权于一体。

据文献记,夏、商、周时期,均是用九鼎来象征国家的最高王权,也就是所谓的天子九鼎。对于用杖形物来代表至高权力,则主要是出现在古希腊、古埃及等一些西亚国家之中。

用金杖来显示王权,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少见的。至于古蜀人为什么不用鼎而用金杖?有专家猜测可能受到了西亚诸国的影响,具体的我们还不得而知。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39)

▲ 图为金杖上的图案

金杖上有什么图案?

金杖的一端有段长约46厘米的图案。图案的下方是两个头带五齿巫冠,耳带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

另外两组是由鱼、鸟、箭组成的一模一样的图案。在图案当中,箭射穿了鱼和鸟。关于这个图案也有几种说法,有人说这是崇拜鱼和鸟的两个部落结成了联盟。也有人认为那只箭的图案,有可能并不是箭,而是稻穗,象征了三星堆的渔业和农业。

■ 黄金面罩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0)

▲ 图为黄金面罩

黄金面罩出土于一号祭祀坑中,高11.3厘米,宽21.5厘米,是由黄金制作而成。据猜测,应该是从出土的青铜人头像上脱落而下。

金面罩非常好的利用黄金的延展性。因为黄金的延展性非常的好,1克的黄金可以打造出1平方米的金箔,而最薄可以达到0.0001毫米。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1)

▲ 图为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所谓贴金,是制作时先把一小块黄金锤打成薄薄的金箔片,做出面罩造型,然后再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合剂,粘贴在人头像表面上。同时贴金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当粘合剂干燥老化之后,会很容易脱落。

■ 金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2)

▲ 图为金箔鱼形饰,顶部有穿孔,应是悬挂于其它器物之上的饰件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中,共出土了65件金器,总重量在850克左右。虽然和青铜器的出土数量相比,这些金器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在夏商周时代,黄金的出土量是非常的稀少的。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3)

▲ 图为金料块

这是一块演练好还没来的及加工的黄金原料,上面还可以看出浇涛留下的痕迹。

■ 青铜鸡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4)

▲ 图为青铜鸡

这是整个三星堆当中最为写实的青铜器物之一。整件青铜鸡采用范铸法铸造,整体高约14厘米,小巧精致、羽尾丰满、栩栩如生。在整个三星堆里出土天马行空的器物当中,这件写实性的器物实属异类。

这只青铜鸡的身份并不简单,在其胸前铸有火纹,极有可能代表了神话当中的“神鸡”。

细观之下,你还可以发现这只公鸡的爪子底下有个方形的接口,而且铜鸡的表面也被摸的发亮,所以也有人猜测这只铜鸡很有可能是一根手杖的杖手。

以下为展出的一些其它铜饰品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5)

▲ 图为铜牌饰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6)

▲ 图为铜虎形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7)

▲ 图为铜怪兽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8)

▲ 图为铜璋

通天神树

|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 青铜神树

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之一,被列入禁止出境的国宝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49)

▲ 图为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整体高3.96米,顶部似有残缺,据估计完整的青铜神树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整个神树由底座、树干、树枝和盘龙四个部分组成。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中的神树原型便是来自于此。

底座呈圆形,共分三段。三面弧边三角镂空状,状似神山。座上还刻有象征太阳的纹饰。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0)

▲ 图为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分三层,每层有三根树干,共九枝。每根向上的树干都各开一果实,于中间站立一神鸟。神鸟的嘴像老鹰一样又大又弯,而且在每个神鸟的嘴上还留有一个小孔,这说明原来鸟嘴里是叼有东西。在每根向下弯的树干边缘也能看出留有环纽,具体是用来悬挂什么东西,还不得而知。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1)

▲ 图为青铜神树

神树一侧立有盘龙,占据了神树约一半的空间。整条龙长179厘米,造型颇为奇特,龙头四角且肩有小翅,头朝下尾巴朝上,龙体呈绳状沿树缘逶迤而下,盘踞在神树之上。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2)

▲ 图为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如何制作?

神树采用分铸法制作而成,先制作出各个零件部分,然后再用套铸、嵌铸等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3)

▲ 图为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的意义?

山海经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颗神树,状若《山海经》中所载的扶桑和建木的结合,据载建木之上有枝叶、花卉、果实和黄蛇,而青铜神树也同样具有花果和神龙。神树代表了生长、繁衍和传承,具有连接天地、沟通神灵之意: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4)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5)

▲ 图为青铜神树

神树上共有9只代表太阳的神鸟居于树枝之上。顶部虽已残缺,但是按山海经所示,应该还有一只神鸟居于神树顶部,这也表现出三星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而盘龙距于神树之上,则是表达了顺天梯而往返于天地之间,从而达到人神交流,又或是巫师的驾乘神龙。

这颗青铜神树是和众多的神器祭品一起,被放置于祭祀中心位置。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三星堆先民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以祭祀的方式将日月、山川、动物等形象塑造出来,通过神圣的祭祀活动进行膜拜,从而达到与天、地、神沟通的目的。

■ 二号青铜小神树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6)

▲ 图为青铜小神树

三星堆遗址共发现了大大小小8颗青铜树,不过俱是残缺不全。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7)

▲ 图为青铜小神树

小神树底坐为山形,象征了神树立于神山之上。座坐上各铸一方台,上面有一双手作握物状的跪人。跪人手持法器,似乎正在祭祀神树。在神树的树枝之上还铸有铜环钮,应是挂有其它饰物。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8)

▲ 图为青铜小神树

从青铜神树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星堆人对神树的崇拜,和对太阳神的崇拜。

山海经中记载的几种神物:扶桑由两颗互相扶持的神树组成,上有三足乌,位于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中均有体现,在表现神木、神山相结合的同时,也可视作古蜀民天地不绝、人神相通的写照。

■ 东汉摇钱树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59)

▲ 图为东汉摇钱树

这是一种在东汉年间比较流行的随葬品。其实这颗摇钱树和三星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放在展厅里,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下其它青铜树的类型。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0)

▲ 图为东汉摇钱树

整棵摇钱树除了挂满铜钱之外,在顶上还有振翅的神鸟朱雀,树干上插有六层四出枝叶,叶片上铸有西王母和各种瑞兽等形象,其间再饰以铜钱约400多枚。寓意了人们渴望能死后升仙的想法。

■ 神树残件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1)

▲ 图为神树残件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2)

▲ 图为神树残件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3)

▲ 图为神树残件

盗墓笔记中的秦岭神树的故事(盗墓笔记中的神树来自于此)(64)

▲ 图为神树残件

三星堆共发现八颗青铜树,绝大部分都有残缺,也很难修复完整。这里便是青铜树的一些残件,比如树根、枝干、青铜鸟等。

写在最后

如今的三星堆发掘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已出土的文物却足以震惊全世界。三星堆文化代表了早在数千年前,古老的先民拥有着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大型的城市、礼仪文化的规范。

颇为可惜的是,出于对现如今考古技术的考虑,现已暂停了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古老的文明至今不能解开,我们只能希望后人终有一天能破解谜雾……

人生过半,开始想要坚持一点梦想。一路行走,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记录不一样的人生。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勿转载使用,否则依法追究。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