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掌握的知识(把握五个原则练好太极拳)

练好太极拳悟性加勤学苦练必不可少,但是找到一个好的练习方法,则能让我们事半功倍,进步更快。笔者根据对杨振铎宗师、杨军老师的拳理学结,及自身的练习感悟,归纳了练习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五个基本原则,供拳友们参考。

1.牢记三句话走好“太极步”

杨氏太极拳的步法分为定步和走步二个部分,其中对于走步的要求,有三句话形容:一曰“迈步如猫行”,二曰“如履薄冰”,三曰“如履汤泥”,这三句话分别指出了出步的顺序、出步的速度及提脚的高低。

“迈步如猫行”的意思是说我们出步的时候,脚底要如同猫爪一样滚动前进,提脚先提脚跟,然后是脚掌脚尖;落步要先落脚跟,再落脚掌脚尖。

“如履薄冰”是指出步的时候速度要匀,落步要轻。落步时不带重心,脚底踩实,涌泉落地后,再将重心前移。

“如履汤泥”的意思是说走步的时候要如同在泥水地里行走一样,提脚不过脚踝。提脚过高,则泥水溅出;提脚过低,则拖泥带水。

2.四肢含曲有弹性

5.落地生根劲方整

杨军老师在讲课时常说,要先有根才有劲。意思是说劲力的发放须在脚底踩实,涌泉落地后。这是一个上下相随的问题,也是劲整不整的问题。对于劲力,拳经有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句话指出了劲力来自于脚底,通过用脚蹬地与地面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劲,再由下而上传递到身体发劲的末梢(手、肘、肩等部位均可为发劲末梢),因此,劲力发放的前提必须是双脚全掌着地,重心落于涌泉,脚下才能生根,劲力才能传递。

练太极拳要掌握的知识(把握五个原则练好太极拳)(1)

那么如何做到上下相随,让劲力毫无损失地传递到身体的末梢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劲力的蓄和发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要明白在一个动作中何时为蓄,何时为发。但是无论是蓄还是发,都是随身体或重心转换移动来完成的,而发劲则必须要在前脚落实后,方可随重心移动将劲力发出。如左搂膝拗步,右臂蓄在右侧,发在肩前,遵循“曲蓄直发”原则,右掌发劲的轨迹应该是由右肩前直线击出,右掌与右脚形成一条直线。所以当右掌蓄在右肩前时,左脚应同时全掌着地,然后随重心前移,弓腿将右掌由肩前击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