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宪法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面实施宪法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全面实施宪法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全面实施宪法是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孙业礼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营造良好氛围。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持续把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全面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组织编写出版《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阐释解读,深入基层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更好地推动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要推进“八五”普法,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好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要坚持固本培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加快建立运行顺畅、平稳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面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更好发挥法治在治理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为弘扬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要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贯彻实施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加强宪法法律新闻宣传,精心策划宣传主题,积极改进宣传策略,充分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成功实践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新优势,提高互动和参与程度,注重年轻化表达,推出有“网感”的报道精品,讲出新时代中国法治实践的时代感、新鲜感,营造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推动宪法宣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

司法部部长 唐一军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今年是“八五”普法启动实施年,司法部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深刻内涵,阐释好宪法精神。一要从全面学习贯彻法治思想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准确阐释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教育引导全社会深刻理解把握“十一个坚持”的精神实质,自觉做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二要从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凝聚法治共识、强化法治信仰,努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厚植法治根基。三要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彰显制度优势。把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作为宣传重点,坚持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要从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的高度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宣传实效。突出重点内容、重点对象、重点活动,紧扣主题主线,创新载体方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着力推动宪法贯彻实施,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贺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人民法院准确把握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职责使命,确保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人民法院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形成正确实施宪法法律、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的生动实践。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立足法院职能服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人民法院要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配合立法部门做好立法工作,依法报告工作,丰富和发扬司法民主,主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立足司法促进共同富裕,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方方面面。

正确贯彻实施宪法法律,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法治统一。人民法院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全面保障宪法实施,忠实执行和准确适用宪法法律。严格规范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制定实施,做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工作,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切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陈训秋

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贡献力量。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确认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区别于西方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民主的显著特征之一。我国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扬人民民主,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以我国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蚀影响,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深入宣传阐释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论述,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协商、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服务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沈春耀

我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确认了中国人民真正掌握国家权力、掌握自己前途命运的历史变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宪法具有根本性质的宗旨、原则和价值。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构建了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是我国宪法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系统有效的制度载体和运行机制。

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就是通过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推动和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则得到全面实施,推动和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在法律制度规范中贯彻和体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21年3月修改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增加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发挥全国人大代表在全过程民主中作用的规定;正在审议的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也拟增加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